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三十六章 腐朽的时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刀刘也算是个“手艺人”,家大业大,光用作净身的院子就有两进。当然,他自己并不住在里面,要不天天鬼哭狼嚎的谁也受不了。

他们这一行都是祖传手艺,只在本家里传。

进了门,小刀刘的儿子正在水盘前洗手,手上还有血迹。他看到两人后,起身擦着手说:“爹,屋里的不成了,二茬切得不好。”

所谓“二茬”,就是第一刀切得不彻底,又长出来肉芽,内务府核验不通过,打回来还得挨一刀。不过看样子这一位很不幸,伤口感染严重,人都要不行了。

小刀刘说:“给他家里说,人带回去。要是保不住,馆里贴给15两银子。”

“知道了。”他看到小刀刘身后的李谕,随口道,“这一位年龄不合适了吧。”

小刀刘一脚踹在他身上,“滚一边去!这位是李爷,来给咱们提点提点的。”

小刀刘的儿子连忙哈腰道歉:“馆里平时外人来得少,实在对不住!您里面请。”

李谕和小刀刘走进房,侧面的柜子上摆着许多小盒子小瓶子,也没敢仔细瞧。

“李爷,实话说,最近这种事遇见好几起了,赔银子不说,就担心大家伙怕了,都去毕五那。”

李谕眉头紧皱,屋子里面的卫生条件哪怕作为门诊手术室来说都差到没边。

桌子上摆着的刀具也是颇为简陋,旁边放着一块磨刀石,还有一个较大的火炉子。

小刀刘见李谕没说话,继续道:“李爷您看如何改进,过几天有个孩子要送过来上架子,是德公公亲自选的人,我可不敢有差错。”

李谕只想尽快离开这,于是说:“要改的东西太多了,首先所有的床单用了马上洗,怎么还能带血!环境也要多用酒精消毒,不对,你这里至少要上次氯酸钠或者苯酚。还有手术刀具,太落后了,也要换,同样的手术怎么能一个人搞两次!”

小刀刘用心听着,然后说:“您说的绿纳,是干什么的?刀具我确实听说洋人有更好的,毕五就不知道从哪搞来了一套,锋利异常。”

“洋人的医院里很常见,你可以去找他们要。”

小刀刘说:“我去过洋人的医馆,人家一听我是干这个的,直接把我赶出来了。”

李谕想起现在京城里两家西医医院都是教会建立,一座在安定门内大街,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建的,主要做妇幼专科,后来取名道济医院,就是今天的北京市第六医院。

另一座在东交民巷,美国基督新教卫理公会所建,叫做同仁医院,今天同样健在。

两座医院算得上是京城里最早的西医医院,协和医院还要十多年后。

医院再怎么说都是救人的,强行坏人身体,他们肯定不干。

李谕叹了口气,不管也不行,他没有能力立刻阻止太监制度,于是说:“好吧,我去帮你问问。”

小刀刘高兴道:“多谢李爷,听说您和洋人很熟,以后一定厚礼相送。”

“不必了,我有事,先走了!”

这里面李谕是一刻不想多呆,打完招呼,出门就溜。

他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向路人打听有没有见过一个带着瘦男孩的穷老汉。

按着路人的说法,李谕一路来到了安定门附近,在一家药铺前看到了老汉爷俩儿。

男孩蹲在路边抱着半罐子糖,手里还拿着个干瘪的馒头。或许是没吃过这么甜的东西,不住往嘴里塞糖。

老汉则在一旁哀求药铺老板:“林老爷,好歹是一个村的,乡里乡亲,您就照顾照顾!”

药铺老板不太乐意:“老王头,不是我不帮你,我的药铺今年也是刚缓过来,哪有闲银子。”

老汉带着哭腔继续道:“你不收孩子当徒弟就罢了,我都被逼到这份上了,说什么您也该搭把手!十三年前你落水的时候,是我救了你啊。”

药铺老板不满道:“少拿这事压我!前段时间我可给了你们不少饭,没有我,你们早饿死了!我给的够多了,以后别来找我!”

药铺老板绝然地返回屋里,老汉还想上前求情,却被一个壮汉推倒在了地上。

男孩顾不上吃糖,立刻扑过去扶老汉。

李谕也抢过来帮着扶起他,老汉看到李谕,想起来刚才在小刀刘馆前见过,拉住他的手:“您给刘老爷说,我肯定能找到保人。”

“我不是刘老爷的人,老伯,您再大的难处,也不该让孩子受这罪。”

老汉叹着气:“我也不想,我就这么一个孩子,谁想断子绝孙!但实在没办法,活着总比死了强。”

李谕摸了摸身上,有十来两银子,都塞到老汉怀里:“这钱你拿着,至少今年可以撑过去。”

老汉一愣:“您这是?”

“留着用,别饿着孩子,也不要再想净身这事。”

“您真是活菩萨!”老汉拉着孩子一起跪在李谕身前,“快给活菩萨磕头。”

李谕一把扶起他两人,“不必如此,我叫李谕,以后如果有什么困难,去东厂胡同找我就行。”

老汉擦着眼泪,一天之内大起大落,激动坏了:“东……东厂胡同?”

两百多年过去,没想到东厂胡同竟然余威仍在,李谕立刻说:“我不是刀子匠,而且,东厂是前朝的事了。”

老汉说:“我知道!东厂胡同住的都是大富大贵之人,老爷您也是大富大贵!”

李谕聊了几句就让他们回家去了,老汉家住安定门外,晚清时候这里很荒凉,住的都是穷人家。

老北京的城门都有说法,九门走九车,安定门走的是军队,但是寻常里更多走的则是粪车。

有句老话,“安定门,三道坎,粪厂、窑坑、乱坟岗”,可想而知当年这里的荒凉程度。

从后来保留下的地名也能看出,比如泔水桥,就在安定门外大街。

就连现在的青年湖公园当年也是个窑坑。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安定门外存在着许多的粪场子,许多运送腌臜之物的都会集中倒这边,只不过毕竟听着走兵车更提气吧。

老汉千恩万谢后,才带着男孩走出安定门。

此时正好从李谕身边过去一辆宫中的粪车,慢悠悠朝着门外走去。李谕站着一动没动,那股渐渐远去的恶臭味道像极了这个腐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