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将门枭虎 >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大汉天下(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大汉天下(七)

太行山深处。

两条铁轨并排而列,贯通东西。

铁轨两旁的山中,时常传出鸟兽之声。

“哒哒哒!!!”

忽然,有十余人骑着小毛驴,自东向西行去。毛驴上的人都是壮汉,面容坚毅,身披战袄,身上挂着箭囊,带弓。

佩刀,带长枪。

这是铁路部的人员。

铁路部是一个日渐庞大的衙门,既有主政统筹的官员,也有这些带刀骑着毛驴的差役。

是的。

他们既不是野战军,也不是守备万户。

而是衙门差役。

不过他们的官职与万户是一样的。

这十余人的首领叫曹淳安,官职是小旗官。他原本是守备万户的战兵,后来被弄进了铁路部。

他们这些差役的主要工作,就是防备土匪,维护铁路,比如落石、动物的尸体、木头等等。

他们如果能自己处理就处理了,不能处理就设置预警后找人处理。

这么庞大的铁路网络,没有人维持是不行的。

不过这些年好多了。铁路刚铺起来的时候,有很多少年、孩童在铁路上玩耍。

还有人试图弄走铁轨贩卖。

在官府的严打、宣传下,百姓都知道了铁路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很少有孩子在铁轨上玩了。

铁路必须要守护。

曹淳安的目光充满了坚毅,东张西望耳听八方。

他是从军队中退下来的,可太知道这玩意的厉害了。民夫运粮,到达千里之外,十不存一。

有铁路这个东西,只消耗煤炭还有一点口粮罢了。

大灾之年更不用说。山西这个地方,实在是多灾多难啊。

以前楚国救灾不力,经常有百姓叛乱,或是易子而食。现在山西仍然是一个财政窟窿,经常需要朝廷的补贴。

朝廷一声令下,就能利用火车拉来许多物资。

这是生命线啊。

曹淳安拥有军人的荣耀,坚毅、勇敢,并深深的喜爱着自己的这份工作,绝对的拥护大汉朝。

就在这时,熟悉的汽笛声响起。

“呜呜呜!!!”

曹淳安等人停了下来,翻身下毛驴,并用手控制小毛驴,安静的等待火车的到来,注视着火车的过去。

毛驴可能受惊,造成事故就麻烦了。

等火车走后,曹淳安等人再一次翻身上毛驴,沿着铁路线继续前进。

飞驰而过的火车上,山西人刘原章坐在靠窗的位置,看着曹淳安等人,微微点头示意。

虽然曹淳安等人肯定是看不到的。

刘原章是山村走出来的读书人,因为成绩优异而入学都城国子监。

现在汉朝的读书人与科举,已经面目全非了。

科学与文学是在同一条线上的。

总之,刘原章的成绩优异,入学都城国子监后,学杂费全免还有补贴。

因为铁路的发展,都城与山西的距离拉近了。他每年都会回老家,看望父母妻儿。

是的。年仅二十四岁的他,孩子都有四个了。

在楚国道君皇帝的时候,其实汉人的数量已经到达了峰值,也就是皇朝末年的水平了。

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土地没有增多。

豪强兼并土地。

就是一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或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不过,这种事情在现在的刘原章看来,完全不是什么事情。

因为那飞龙在天的大汉武帝,已经给出答案了。

科技强国,提高生产力。

兵锋所过之处,都是汉土。土地不够了,那就去抢。

刘原章早就盘算好了,让长子守家,次子去缅甸讨生活。

人不能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得走出去。

虽然火车很好,但是坐火车那就是受罪了。当刘原章走出太原火车站的时候,整个人快散架了。

火车网络在山西是南北纵向的。因而太原不是终点站,在太原火车站可以北上前往雁门。

也可以南下到达黄河。

刘原章到家了。他在火车站外找到了一辆马车,与很多客人挤在一起,回到了乡下,回到了山上。

是的。

他的老家在吕梁山上。

也就是黄土高原。

“真是好山水啊。”等刘原章回到自家老宅门前的时候,不由的张开了双臂,深呼吸了一口气,脸上都是笑容。

在他小时候,汉军还没有打进来。

那是漫山遍野的黄土。要是遇到大风天,那漫天黄沙,能把人呛死。

人们只能躲在屋中等黄沙过去。

如今这黄土高原,不说是绿山绿水,但却添了许多的绿色,空气十分新鲜。

树上有飞鸟栖息,叽叽喳喳的。

这都是我大汉建武皇帝的功劳啊。

他记得很清楚。原本他们一个村的,许多人都迁徙走了,去了三汉。

人少了,土地增多了。

农民就可以腾出土地来种树了。

都是耐旱的树种。树多了,草就多了。水土保住了,这整个黄土高原,才渐渐好转了。

自从汉军攻入山西,皇帝一声令下。山西、陕西就维持了大量的官吏。

种树、建造水库、移山民去平地等等。

如今这黄土高原没有到青山绿水的地步,但那一天会慢慢到来的。

皇帝说过了。

治理黄河,需要以百年为单位。

而黄河水。

不说完全清澈,但至少清澈了许多。不再是一碗黄河水,半碗黄河沙了。

“皇帝在上。能活在汉天实在是太好了。”刘原章心悦诚服的赞美了一声,然后走进了家门。

家里头没有人。

虽然变好了,但山里头的日子不好过。需要全家老少齐上阵才能在山土地里弄出粮食来。

刘原章回到家后,非常适应。先去了厨房拿了碗,倒出了一碗水喝下,然后自顾自的拿出了书籍观看了起来。

等天快黑了,刘原章的家人都回来了。

看到他全家都很高兴,杀了公鸡,拿出了珍藏的腊肉。

酒桌上。刘家父子一边吃,一边喝酒。

刘父也是个性情中人,喝的半醉后,放下酒碗说道:“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太多。”

“不仅几乎年年有余粮,还能送孙子去读书。”

“儿子你还去了国子监。”

“在家里头,我没有遗憾的了。”

“在国家上有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咱的建武皇帝灭了楚国,挥兵百万北上,夺回我们的河套、大同府?”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