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李重的建议后,李承乾便去准备大军征伐六诏。
然后让六诏的百姓给他炼铜。
而李重这边……
这些年,他也赚了不少的钱,所以这铺铺桥,修修路,通通沟渠什么的。
感觉……
也是时候可以做一下。
之后……
李重便开始计划,在大唐各地,建一百座桥。
同时……
这水泥什么的,也要开始着手研究。
只能说现在的铁路建设,还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就比如说,有一些大河,像是黄河、长江这些,你就不可能在上面修铁路。
那只能是怎么办。
把铁路修到那,然后断成两截,等用船把人跟货物都弄过河去以后,再搭乘河对岸的另外一台蒸汽机车继续赶路。
这样一来,自然是十分地繁琐。
目前倒也还好,毕竟铁路还没有在大唐进行大范围地修筑,还不怎么需要通过很大的河流,但是迟早有一天,大唐必须要面临这个问题。
李重记得,水泥的烧制好像是石灰石,然后是砂子,然后再加上一些炼铁的炉渣,铁粉之类。
如果是有火山的话,那就更好了!
因为这水泥的发明,不就是跟火山灰有关。
当下……
李重便给五小只这边写了信。
看看能不能用船,从倭国把火山灰直接运过来。
当然!
现在李重也就是拿一点点来作为尝试。
与此同时……
这西方的经验,也应该要吸取一下。
毕竟真要说对水泥的运用,还是要看西方。
然后……
李重便在科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专门讲解的,就是如何在黄河、长江上修桥的事。
想法其实也很简单。
就是把一个大铁桶沉到河水跟江水里面去,然后再抽空里面的水,之后把人吊下去,对地层进行开凿,开凿到一定的程度,不是那种会沉降的软泥了。
然后就是下钢筋,并且倒入一种能够快速凝固,凝固之后,硬度堪比石头,且不容易被河水腐蚀的材料。
等像这样把桥墩给打好了,那上面的桥梁的铺设,也就不成问题了。
只能说……
在大唐这个普遍面对宽敞的河流,还在使用着浮桥的时代,就比如说语文课本上的那个黄河边上的大铁牛,就是接下来过六七十年以后的事,他的这种想法实在是有些过于超前。
而且……
如果是按照李重的这个理论,那么再宽的河流,一样可以搭建出坚固可靠的桥梁出来。
据说辽东科学院这边,工匠们在读完了这篇文章以后,都立刻振奋了。
只能说这么好的想法,院长怎么不一早说出来。
可能是因为这种能够快速凝固,而且还能跟石头一样硬,甚至还能防腐蚀的材料,有点不太好找吧。
在文章的结尾,李重显然还没找到这种材料。
不过……
工匠们却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毕竟,自南北朝以来,他们不是早就有了糯米灰浆?
只是……
糯米灰浆一般是用来建城墙的多,有时候,也会用到一些桥梁的修筑,但大多还是集中在不是长期浸泡在水里的地方才会使用,如果是要长期地浸泡在水里,而不出问题……那这个说实话,还真的没有人实践过。
但至少,院长已经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很不错的思路。
另外……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铁桶到底要做成多大多重,才可以顶得住河水,而不被河水冲跑。
因为以正常人的思维,河水那么湍急,你可能刚放下去,就被河水给冲跑了。
不过……
由于这个问题应该还是可以解决的,这众人才没有去过多地考虑。
其实针对整个辽东地区而言,这桥梁的建设还是十分重要,而且是有必要的。
因为辽东这边不说河网密布,可真要说,这河流还真是有不少。
要是能把桥梁都给做出来,那好处不要说太大。
于是……
科学院这边便开始跟李治申请,要尝试做这样的试验。
好在,只是拿个模型来做。
否则……
这糯米估计都不知道要浪费多少。
这就跟把糯米直接倒到河里没什么区别。
直到李重得到了火山灰、石灰石等。
然后自己在洛阳也进行了一番尝试。
这才逐渐地好像找到了一丝丝的感觉。
不过……
水泥的配方也是一个问题。
到底是多少火山灰加多少的砂子之类的东西呢?
李重也只能是一点点地去尝试。
他自己做,然后大唐这边的工匠也在做。
到时候……
等成果做出来了,就写上他的名字。
然后……
他就是第一发明人!
其实这么说也没错!
毕竟……
是他带着他们那样做,而不是他们自己主动那么做。
这是一件十分长久的事。
做出来以后,还要测试效果,放在水里面泡一泡,看看能不能撑得住。
基本上,这元亨六年也就是这样差不多了。
元亨六年,也还发生了一件事,那就是大唐的琼州,也就是海南岛发生了反叛。
李重估摸着,这还是跟当地的官员素质低下有关。
即便是大唐如今四海太平,但是,可以看到,迫害百姓的事情还是时常发生。
当然了!
你就别说是古代了,就是换到后世,那也一样。
针对这些种种事情,身在洛阳的李重也只能说是无能为力。
毕竟琼州天高水远,有时候就是李承乾的话,都未必有用。
不过……
李承乾倒是可以把治理当地的官员给换掉。
另外……
还要让广州刺史这边出兵进行平叛。
整个元亨六年,几乎没什么大事。
除了朝堂中,说话的人好像变少了,说起来,于志宁也是在这一年人没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不过其实也还好,因为在李承乾上台了以后,事实上,左右仆射这些职位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甚至,即便常年不设左右仆射,也问题不大。
只能说……
这历朝历代大抵都是如此吧。
当新君继位以后,以前的宰相这些人,肯定都会被分权,这样才能让皇权得到集中。
而于志宁这一死,也是标志着,左右仆射的宰相地位,权力,已经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接下来,只要是头衔上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就可以被视为是宰相。
也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什么。
反正……
就是大唐真的有一点点地在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