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又被炸了。
但……好像没什么关注度。
老实说,英国人是很傲慢的,他们很喜欢强调,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这一点也没人能够否认。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世界金融中心早就转移到了纽约。
英国人对美国其实是一种很拧巴的想法,一方面,英国人比较绅士风度(比较爱装),看不惯美利坚人的自由散漫;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跟着美国后面占好处,瞧不上欧洲其它国家(比如脱欧,比如之前一直不肯取消英镑改成欧元)。事实上,英国虽然只能啃老本,但贵族心态没有改变。就像一个没落贵族对待一个暴发户一样,瞧不起但为了利益依旧点头哈腰。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江湖上不做大哥好多年了,二战之后,英国似乎一天比一天没落低调,取而代之的则是美国在全球的霸权主义,二战为美国的崛起创造了良好机遇,当亚欧大陆打成了一锅粥的时候,美国本土却在优哉游哉,如果不是缺心眼的日本人在珍珠港偷袭美国,美国很有可能成为这场世界大战的旁观者,赚的盆满钵满。二战后,与美国一同崛起的还有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大搞军事竞赛,而英国为了对抗蠢蠢欲动的苏联,也不得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向曾经的小弟美国低头,英国虽然曾经是世界上着名的日不落帝国,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就连美国也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之一,但这种强盗般的殖民文化只能维持英帝国暂时的赫赫声威。英国在世界上的人缘并不好,靠着当年的船坚炮利,英帝国烜赫一时,但二战之后,英国自知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干脆让出了霸主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决定,毕竟当年太嚣张,难保现在不挨打,但找一个大哥罩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其他国家就不敢清算自己,英国的算盘打的啪啪作响。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已经并不是英国所能控制的了,且不说英国在二战前期的表现相当糟糕,就是在欧洲各国之中,对英国恨得牙痒痒的也大有人在,欧洲各国百年间互相征伐不断,仇恨早就刻骨铭心,此时急需一个大哥帮助调解,美国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在世界上奠定霸主地位的机会,冲锋在前。但英国人在内心还是非常讨厌美国人,总认为美国人是霸占了主人家产的恶奴,这种心态一直挥之不去,毕竟美国当年只不过是一群英国流浪者建立的殖民地而已,忽然翻身做了自己的大哥,很难习惯,这种“老大帝国”的思想让英美两国的关系更像是“塑料姐妹花”,表面温情脉脉,实则相互潼捅刀子。美国为了独立当年和英国人血战,八年独立战争让北美大陆多了20万寡妇,在第二次独立战争时,美国的首都曾经被英国加拿大殖民地攻陷,连白宫都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这笔血债都记在了英国的头上。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美国没少给英国穿小鞋,而英国也不甘示弱,表面和和气气的气死美国,尤其是近几年,英国不断“反水”,多次公开和美国决裂。
比如2015年3月,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美国直接傻眼了,曾经那个唾沫星子横飞坚定维护北约利益的英国,竟然转头就拥入了别人的怀抱,美国对此大为光火,因此此事并没有和美国商量,然而没过几年,英国又为美国上演了一出“脱欧”闹剧,美国的小心脏确实受不了了,昔日的盟友不仅插刀,还带着其他小弟一起要造反,这让美国倍感压力,自此之后对于英国,美国一直处于生闷气状态,英国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让美国感觉到,欧洲正在脱离自己的掌控。今天的英国可以潇洒的脱离欧盟,那么明天其他国家会不会有样学样脱离北约呢?相比于几百年前的不服就干,今天的经济战更让美国难以预测。
不过英国也自知自己的实力已经大大削弱,虽然女王死的时候,又一次展现出了日不落帝国的余威仍在,但大多已经是形式化的礼仪了,英国属实没有安全感,当年和苏联死磕,苏联解体了又非得和俄罗斯死磕,这让英国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俄罗斯天天和其他欧洲国家眉来眼去,英国也如芒刺在背,两家的世仇恐怕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了,英国还是只能选择与美国结盟,这也让英国不得不屈服于美国,就像刚进门的小媳妇儿,受了委屈闹闹情绪可以,但还得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就是因为这种讨厌,又不得不委曲求全的心态。
让英国佬,一直都不承认带英帝国已经衰弱……他们还是坚称,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这个说法,不能说错,但只是少了一个定语,那就是‘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这个之一很重要。
伦敦作为世界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金融底蕴。它不仅欧洲的货币中心,还在长期信贷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伦敦证券市场活跃,对欧洲大陆股票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如今,伦敦在资本交易、外汇买卖、银行贷款等传统国际金融领域中占据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是最能适应金融证券变化的市场之一。此外,伦敦作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市场和欧洲最大的股票市场,其金融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使其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紧随纽约之后,位居第二。
嗯,第二。
英国佬自然很抗拒这个。
但没办法这是事实。
世界上没几个人会关心第二。
所以伦敦爆炸,这件事真的真的没什么关注度。
开玩笑,现在世界上每天都发生多少大事,伦敦?谁特么在乎?
别说,现在带嘤在世界上的重要性都只是那回事。
要知道,当初美国还是世界第一的时候,带嘤作为美国对欧洲的重要抓手,它的地位当然很重要。
在‘大灾变’没有来临之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英国,那么美国都不可能掌控欧洲。因为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都是欧洲大陆强国,都不希望其他大国染指欧洲。所以只要德国法国,联合欧洲小国,那么美国不可能掌控欧洲,获得世界霸权。而正是因为二战后,英国的主动投诚,使得英国成为美国掌控欧洲的关键。因为有了英国的支持,美国顺利掌控欧洲小国。按照英国大陆均势的思维和搅屎棍的传统,其不断联合德国对付法国,在欧洲内部制造矛盾和问题,使得欧洲相互争斗,正好让美国顺利进入欧洲,掌控欧洲。所以英国那是美国霸权的基石,是美国掌控欧洲的基础。对美国那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大英帝国主导的英联邦国家,更是美国霸权的大众支持者,这一点更是重要。这也是为何美国对英国那么信任和支持,对英国那么依赖的原因了。
可问题是大灾变过后,美国全面收缩……英国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只能说……英国佬造孽太多了,全世界就没一个国家和英国没仇的。很多人将英国称之为“欧洲搅屎棍”,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准确的,因为作为曾经的世界性帝国,英国的“搅屎”范围从来不只局限于欧洲,那是名副其实的“国际搅屎棍”。除了数千年来看不得欧洲统一的小人心态,英国在五洲四海也埋下了一颗颗地雷,这种“分化瓦解”的套路玩得风生水起,直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有无数mmp在回响。比如印巴分治问题带来的印巴对抗,麦克马洪线问题带来的中印争端,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带来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势同水火,科威特独立带来的伊拉克不满,以色列建国带来的中东混乱等。
对于英国而言,“搅屎”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外交策略了,而是一种态度,一种生活,一种一天不搅就浑身难受的习惯。很多人就奇了怪了,难道这就是很多人顶礼膜拜的英国“贵族精神”吗?为什么这些个“贵族”会有比苍蝇还狂热的特殊癖好呢?
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
岛国的自然环境,虽然历史上并未给英国带来绝对安全,比如英国在历史上分别被罗马军团、日耳曼人、丹麦人以及法国人入侵,但自现代英国开始形成后,岛国环境帮助英国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欧洲浩劫。比如历史上极盛一时的拿破仑帝国和纳粹德国,就是因为始终无法跨越浅浅的英吉利海峡而最终不得不放弃征服英国的梦想。但岛国在限制了欧洲大陆征服者的同时,也限制了英国在欧洲大陆扩张的脚步,同时岛国的紧凑面积也为英国国力的膨胀设置了难以突破的天花板,纵然英国在1801年合并了爱尔兰也无济于事。这对于英国而言是名副其实的灾难,虽然英国在全球占据了面积高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殖民地,但除了直布罗陀等据点,剩下的广阔殖民地几乎再难为英国主宰欧洲提供有力支持。所以此时的英国,虽然依靠广阔的殖民地登上了超级大国之位,但却始终无法“征服”欧洲大陆,成为欧洲大陆的真正主宰。面对同样强悍的殖民帝国法兰西、后来居上且雄心勃勃的德意志,自己垂垂老矣但死而不僵的俄罗斯,作为海洋大国的英国在欧洲大陆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奈。所以为了英伦三岛的安全,英国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平衡各国,严格遵循“谁强谁挨揍”的原则,用“离岸平衡手”维持欧洲大陆均势,让欧洲大陆各国陷入“螃蟹理论”无法自拔,英国自然转危为安。
但一战还是不可避免地玩脱了,因为空前的伤亡,英国几乎打光了日不落帝国的所有资产,包括国内精英、债权国地位以及赖以生存的殖民地。而一战的元气大伤又让英国在二战前走上了“绥靖政策”的弯路,再度让英国输得一塌糊涂,除了战胜国地位,英国几乎在二战中一夜回到解放前,彻底从日不落帝国沦为二流强国。
而很不幸的是,习惯了“老子当年”的英国,虽然接受了英国彻底被打回原形的现实,却无法改变其“搅屎棍”的本性。当然,英国的“本性难移”,除了难以接受英法成为欧盟主导者的局面,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二战后的英国开始借助美国的力量狐假虎威,而美国出于完全控制欧洲的需要,也需要英国的上蹿下跳。
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比其他殖民帝国夺取的殖民地面积更加广阔,超过英国本土面积的110倍还多。而相比于沙俄等殖民帝国,英国的殖民地不仅距离本土遥远,大部分区域更是位于中低纬度地区,而中低纬度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因此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在英国本土面积狭小,能够供养人口有限的情况下,英国想要巩固对殖民地的统治,理论上是不可能像沙俄一样推行野蛮的“种族换血”的。毕竟即便杀光了殖民地人口,英国本土人口也不足以填补其空白。所以,为了维持和巩固万里之外的殖民地,前期以贸易方式渗透的英国在人口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必须利用和挑起当地矛盾,推行“分而治之”的策略。以印度为例,在取代东印度公司成为印度主宰以后,英国政府拉拢印度土邦,给予高度自治权,使土邦成为英国殖民者的鹰犬。而在英国殖民印度的过程中,随着教育等近代文明的深入,印度精英逐渐萌生了民族意识,组建了旨在争取印度独立的以印度教徒为主的国大党。面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局面,英国开始扶持伊斯兰教为主的穆斯林联盟,于是英属印度内部开始出现巨大分裂。
二战结束后,在难以继续维持对印度统治的情况下,英国于1947年抛出“蒙巴顿方案”,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裁判,最终也让印巴双方成为不共戴天的宿敌。相比于法国等紧握殖民地不松手最后一地鸡毛的殖民帝国,英国因为统治成本相对低廉,所以显得更加“拿得起放得下”。而且相对高明的“以退为进”策略,也使得英国将日不落帝国的影响力保持了更长时间。
这就造成了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
然后他们就人憎狗嫌了。
特别是在美国爸爸不管他们之后……带嘤彻底就朝着第三世界国家疯狂狂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