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4.67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
转眼数日过去,十月二十五,一艘三桅游船稳稳停靠在武昌府码头,正是周阳带了赵麒英、晴雯两个妹子过来,他已经到大冶上任有些日子,无论如何也该过来拜见一下上级了——当然,只是礼节性拜访,并不需要真的多么重视。
大周朝的军制颇为繁琐,这一方面是受了长期以来压制武人的影响,另一方面,明末“以文御武”玩过火造成的惨烈结局同样警醒了大周朝太祖皇帝,因此在军队的编制、管理、后勤等多个方面,都采取了颇为蛋疼的策略。
以地方卫所为例,按照级别排列,各处驻军一般可以分为百户所、千户所、(卫)指挥使衙门和总兵衙门,但这些级别之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而是根据不同的地方情况,进行了各自不同的安排。
以武昌府举例,名义上的最高军事主官自然是武昌指挥使,但是,他并不是“卫指挥使”,武昌府驻军除了大冶千户所,还有直属的江夏(附郭)千户所以及各县必不可少的百户所驻军,这些军事编制同属于武昌指挥使管辖,却并没有被整合为一个卫,双方之间也不存在“卫——千户”的直辖关系。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这种关系更类似于现代的“省军区”与“驻扎xx部队”,只是多了个后勤和军令的中转权限,其他并无实质性联系;类似的还有要地总兵,下辖也不是“卫”,而是分点“千户”,如果就近还有其他指挥使,两者之间同样不存在直属关系。
整个大周朝,唯一可以确保“我的地盘”权限并强力管辖的,就只有核心重镇总兵以及四大边军,其他基本都是这种“我管不到你,你属于我”的路子,真的战事爆发,也只有各自的“守土有责”,除非上级下派更高级官员调度协调,否则就是各自为战。
这样一来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拥兵自重”问题,却是以牺牲军队组织度乃至战斗力的形式来实现,朝廷保留了最终整合调度权限,问题是一旦真的战事爆发,朝廷派员整合的速度肯定有延迟,这就很有可能导致严重问题发生。
更夸张的,还有一些极特殊情况,金陵作为大周朝曾经的都城,虽然并未如前明那般挂上“留都”的名号,重要性依然是不言而喻,为了最大程度避免其他人效彷太祖爷“起家”的问题,这里的军制堪称一团乱麻。
金陵作为江南省省会,却只有文官常驻,也就是巡抚衙门,城内驻扎的正规军只有直属于巡抚的“抚标”,周边各县全部安排千户所,如句容县、六合县等等皆是如此,但金陵连“指挥使”都不设,所有千户所全部直属于“江南提督”。
问题是,江南提督的驻地在安庆府,真正能够顺利管辖的只有安庆、池州、徽州、宁国、泸州、凤阳、徐州等“江南西部”地区,东部则因为距离问题很难有效管理,特别是苏州、扬州两府,更是因为富庶甲天下而处于半“直辖”状态,不论巡抚还是提督,都有不少问题插不上话。
那么,离金陵应天府最近的镇江府呢?不能在这里安置吗?不好意思,这里因为地势险要、位置极重,专门设有“镇江总兵”统领,而且是直接向兵部负责,与江南提督都没有任何关系,同时也是金陵的“东大门”,这下江南就彻底“安全”了。
就这还说的是中下层,高层更麻烦。
一方面,深受明朝中后期朱家基本失去兵权的惨状影响,郭家历来对军权抓的非常重,军队在自家驻地的活动还算灵活,比如周阳就可以不经请示就直接出兵扫平叶家,但对于“出境”类调度管辖极严,敢乱动虽不至于“虽胜亦罪”,想洗干净也很困难。
另一方面,军方高层名义上以兵部为最高,这也让兵部尚书重新挂上了“大司马”的古称,但又另设“五军都督府”作为战时军事领导核心,平时只担负监督职责,存在感很低,更多是作为某些人员的“挂职”单位,两个部门分别向皇帝负责,互相算是对立关系。
顺带一提,红楼原着正式剧情开始时,所谓的“八公”各家基本上都到了五军都督府,或者说全都没了实权,这中间到底有多少猫腻,真不是现在的周阳能够搞明白的。
最后,正所谓“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军队最重要的后勤补给权限被安排成了兵部直管、户部协同,问题是谁都知道,封建王朝总管钱粮税收的是户部,兵部想要军费补给,就只能互相扯皮,最终权限还是要皇帝“圣裁”。
偏偏最终的军事调度权又只能是皇帝的圣旨确认才能生效,这种“一个媳妇遍地婆婆”的管辖方式,确实最大限度解决了“军阀”问题,但也天生伴随着“低效”顽疾,比如当初周阳搞出的“裁军”问题,双方反复扯皮拖延了近半年,才算正式开始,想要完成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当然,这些周阳还暂时管不着......
“不愧是号称‘九省通衢’的腹心之地,这里的繁盛就是没比金陵差多少。”游船二层,赵麒英通过舷窗看向繁忙的码头,以及大部分在码头上完成集结的周家亲兵、下人,表情满是赞叹,“周大哥,如此繁盛之地,雪字号竟然直接放弃了,是不是有些太可惜?”
“可惜什么,留下也拿不到大头儿,这里最来钱的是粮食生意,八百年前就被瓜分完毕,谁敢插手都等于是和他们对上;再就是盐货的中转站,扬州八家、甄家以及当地坐地虎各自分肥,敢插手等于是和他们不死不休,除了放弃还能怎么样?”周阳无奈说道,“不过,这里好歹也有个落脚点,不至于我们到此还要住客栈。
这样,你和晴丫头带人跟着岸上接应的雪字号人手,到提前安排好的住处收拾;我就带着李家兄弟,以及部分礼物之类,直接到指挥使衙门报道,能不能今天就办了先不说,至少也要挂个号,哪怕是排队,也要让人家知道来了。”
“周大哥放心,我会安排好的。”赵麒英点了点头,将一旁不太情愿的晴雯拉到身边,这次有些担心的说道,“只是,你若是想回去的时候,又该怎么找我们?”
“我直接找雪字号在这里留下的办事点,让他们带我过去。”周阳笑着说完,就摆摆手上马,带着李雄、李虎再加上十个十个骑着普通快马的“骑兵”离开了游船,公事必须在到达的第一时间进行,若是他先去安排住处,传出去会被人觉得疏于公务。
出乎意料的是,他低估了自己的面子,原本将拜帖送进指挥使衙门只是走个程序,按惯例至少要等上两三天才有希望,不想仅仅是拜帖进门后不足半盏茶功夫,就有下人过来传话,让他赶紧到大堂偏殿拜见。
“哈哈哈,早就从爵爷那里听说,武勋一脉又出了一位少年英才,今日一见才知,这世上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今的武昌指挥使骆刚竟会亲自在大堂门口迎接,而且还主动开口招呼。
“卑职见过指挥使大人!”无论人家什么态度,自家要摆正身份。
“什么大人!”骆刚大笑着上前一把拉住他,把臂走向偏殿,“你是齐国公府陈爵爷亲口认下的学生,又是荣国府门生出身;我当初有幸拜在了治国公府马爵爷门下,都是一把子的兄弟,有什么好客气的!”
这话说的.....好像很对,又好像有什么问题。
八公一体,这口号是没错,那么八公各家的门生,理论上也是自家人;问题是,哪怕是周阳在京城的时候,很是跟了几场各家子弟喝酒打屁,却从未有人给他介绍过各府的“门生”,就连眼前这位,还是当初他收下傅试的时候,贾政答应帮忙联络。
等等,贾政答应帮忙给骆刚写信介绍,但直到现在,骆刚却一句没提过贾政.....
“大人言重了,当初卑职离京前,有幸拜望过政二叔,他可是对大人印象很好,很是夸赞了一番。”周阳进入偏殿就赶紧行礼拜见,“可惜他老人家一向喜欢读书人,卑职并未能见过几次。”
“贾主事吗?”骆刚表情冷澹了不少,“我倒是没见过,只是在京城时,多次到宁国府拜望贾节度使。”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嗯?”周阳表情一懵,这tm又是哪里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