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克复神京,中原清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南都后,崇武天子朱慈炤也是喜出望外,当即传旨召集文武百官入宫,准备将北伐大捷之事祭告太庙,同时又下旨解除南都宵禁,以示与民同乐之意。
只不过,诸文武百官祭拜过太庙和太祖陵寝后,鸿胪寺卿屈大均和太仆寺卿陈恭尹二人却借向天子奏对封赏北伐有功将士事宜留在了皇城内。
“陛下,楚王驱逐鞑虏,恢复神京,于国朝可谓功勋卓着,即便是中山、开平亦不能及也,只是臣听说,楚王光复紫禁城时,其麾下将佐……竟给楚王披上了黄袍,跪地山呼万岁,楚王虽为监国,可诸将行此僭越之事,臣以为确实有些不妥。”
屈大均奏完后,陈恭尹亦复奏道:“陛下,屈部院说的是,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是曾下过明旨,百年以后由楚王继统,但陛下毕竟还是天子,……楚王殿下不制止诸将,这也太……!”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去年年底,楚军攻入神京,山东剿虏总督赵国祚以及一众楚军将佐在乾清宫前给马仲英黄袍加身的事还是不可避免地传到了京师,尤其是数万将士在紫禁城周围山呼万岁的情景更是传遍朝野,乃至于南都的说书先生都编了段子,说马仲英这是挟收复神京的功劳逼崇武天子禅位。
朱慈炤抬头定定地看着脸色不忿屈大均和陈恭尹,嘴角断断续续蠕动了好一会,才咬牙说道:“朕知道二位卿家是大明忠臣,但满朝文武皆是马仲英心腹,况这天下也是人家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本就该是人家的。”
说到这里,朱慈炤闪烁的眼神也坚定了不少,长身而起,踏步走到屈大均和陈恭尹面前,将他二人扶了起来,再度开口道:“二位先生不必执着,按道理,我大明在永历朝覆灭后就亡了,若无楚王,别说复国了,就是这南都城,朕恐怕都进不了,更不要说将先帝和大明历代先祖的灵位请进太庙了,朕意已决,明日便着中书省拟旨,禅位于楚王,至于朕,便在钟山脚下结庐而居,悠游山林,亦能时常陪伴太祖,二位先生若不弃,可与朕同往。”
朱慈炤决定禅位后,就感觉心中的千斤重担顿时一松,他能活到现在,而且还能拿着清廷提供的禀米在余姚正大光明的教书,这也变相地体现了他的生存智慧,熟读经史的他认为重归南都认祖归宗,重立大明宗庙,他都认为这是得天之幸了,又哪里敢奢望其他,南唐后主李煜的教训他又不是不知道,现在他唯一的期盼就是马仲英能善待朱明宗室。
“……!”
闻言,屈大均和陈恭尹皆是苦笑着摇了摇头,脑海中浮现出蜀汉后主刘禅在司马昭的晋王府中所说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来,朱家皇帝对皇位都没半分念想了,看来这大明也确实该亡了,故尔也只能躬身领旨,然后替崇武帝草拟禅位诏书。
屈大均和陈恭尹二人滞留宫中秘见崇武帝的事,在第一时间就传到了留守南都的左丞相金光祖和锦衣卫指挥使马三德等人耳中,马三德生怕陈、屈二人在崇武帝面前进谗,引起皇帝不满,从而引发双方矛盾,尽管崇武帝不过是马仲英豢养在皇宫中的金丝雀,可万一崇武帝学曹髦,也来个举兵讨逆,那对楚王殿下的声誉以及改朝换代的合法性也会有很大的影响,故尔当场就令锦衣卫以护卫宫禁的名义包围皇宫。熟料锦衣卫尚未出发,宫中就传来旨意。
“朕躬凉薄,幼值倾覆,不得不苟全于余姚,幸赖祖宗之灵,楚王护佑,方得重归皇室,复振大明社稷,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朱明之数既终,行运在马氏,而楚王马仲英者驱逐鞑虏,再造华夏,功同太祖,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况朕亦有前旨,楚王为监国,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楚王,如此国家幸甚,万民幸甚!”
马三德懵了,他虽然知道崇武帝懦弱,可没想到崇武帝对皇位竟没半分眷念,那本帅这兵马还要不要调了?
金光祖和牛天宿等人在短暂的震惊过后也醒悟了过来,然后激动地大喊道:“陛下下旨禅位,马三德快派人飞书神京,请楚王殿下定夺!”
原本一众楚系文武将官还以为马仲英登基称帝这事,怎么说也得上演一出逼宫的戏码,让他们当一回恶人,可他们却没想到朱慈炤如此明事理,居然会主动禅位。
禅位诏书传至神京后,王复汉和赵国祚等率先劝进的将官都是弹冠相庆,其余楚系文武将吏也是喜气洋洋,毕竟楚王登基,他们这帮从龙功臣势必都会水涨船高,封妻荫子,尤其是原先封国公的几名重臣,更是幻想着进位郡王,衣锦还乡。
将乾清宫改成临时行在的马仲英却没有如金光祖、牛天宿、王复汉等人所想的那样,直接接受了崇武帝的禅位,而是反复看过退位诏书后才摇头长叹道:“自古得位之正,非我朝太祖莫属,孤岂敢擅居大位,此诏,孤断不能接。”
随驾的李汉明和郭泰捷都以为马仲英这是故做姿态,王复汉更是进言道:“殿下,所谓禅让向来都是三请三让,要不末将再行书南都朝廷,让陛下再下圣旨,若此,殿下登基也能名正言顺……!”
“不必了……!”
马仲英长身而起打断了王复汉的话,开口道:“崇武天子是孤亲自拥立的,若行禅让事,孤岂不遗臭万年,若天命在孤,孤愿为周文王,至于现在,孤愿奉天子安居南都,而孤则居神京,代天子稳固北疆边防!尔等这就传孤旨意,令中书省及六部九卿转至京师,留马三德和秦怀忠镇守南都。”
听了马仲英的话李汉明、王复汉等人皆是恍然大悟,楚王您这岂不是和魏武帝曹操一样,囚天子于南都,决策于京师,自个不愿意承担篡位的名声,黑锅给儿子背,居然还好意思说愿效法周文王,这也太不要脸了吧,不过马仲英话都说道这份上了,诸人哪敢再行劝进之事,只得无奈地接旨道:“臣等遵旨。”
崇武三年八月,在彻底清剿完中原的清军残部后,马仲英在京师颁布新法《楚律》并下旨迁移各地富户两万三千户至饱受战火荼毒的湖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和福建等地,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对经济损失不大的省份进行资源的重新分配,二是利用这些富绅恢复战乱省份的经济民生,这也就是所谓的移民开荒。
为了保证有足够的劳力资源对战乱各省的经济恢复,马仲英通令全国,禁止贩良为奴,禁止人身买卖。所有富绅不得蓄养奴婢,所养的奴婢一律释放为良民,以解放劳动力,同时由朝廷为他们分发相应的土地,提供种子、农具等生产必须品,凡因饥饿而典卖为奴者,由朝廷代为赎身。
这道政令和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制如出一辙,在楚军强力的推动下这使得朝廷增加了庞大的劳动力大军。同时,马仲英还颁发《恢复生产诏》,诏书规定:“因战乱导致的山匪马贼,诏旨到日,并听各还本业,由朝廷划分田亩,若有负固执迷者,罪在不原。”
躲在山中当土匪会死,走出山林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良田还有种子和耕具,只要是有点脑子的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与此同时,马仲英还要求各地的地方官大力推行红薯、玉米和土豆等高产作物,并鼓励他们多养家禽牲畜。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在实行分田降税的同时,中书省还敦促各地官员于农闲时大力整治堤岸塘堰,疏浚河道,专门设置了掌管水利的营田司,并由锦衣卫和内卫联合督导,以防出现有可能的贪污腐败,至崇武八年,地方府县计开塘堰四万余处处,浚河三千余条,修陂渠堤岸一万三千里。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哪怕是马仲英抄没了京师和全国二十三处满城,得了数亿两白银,甚至在泉州和广州又新增了两处市舶司,朝廷财政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为了获得更稳定的财源,马仲英终于把目光看向了和大明隔海相望的倭国。
崇武九年九月十八日,马仲英即以倭国王室断绝朝贡,吞并大明藩属琉球、妄称天皇的名义,令东王王复汉领水陆大军十五万,携带大小战船三千余艘,征伐倭国实际上的掌控者德川幕府。
与大明有贸易往来的萨摩藩和长州藩以及佐渡藩本就对德川幕府不满,收到明军大举来袭的消息后纷纷响应。
十月十一日,楚军主力在九州登陆,随即和萨摩、长洲、佐渡等藩组成联军,攻入倭国本岛。
十月二十八日,倭国主力于石见和楚军遭遇,王复汉以随军的五万八旗降兵和萨摩等大名的藩兵为先锋与幕府军决战,双方大战二十八日,楚军惨胜,所携之八旗降兵损失殆尽,主将鄂扎和喇布亦是被倭寇炮毙,萨摩、长洲等大名武装也是折损大半,但德川幕府主力亦被楚军全歼。
为了保住权利和地位,德川幕府不得不向王复汉求和,经过反复磋商,双方约定,倭国国王去天皇尊号,倭国不可保留常备兵力,只允许保留国王卫队及扈从八百,国家防务由楚军驻军负责,各地大名只要尊华夏上国,即可享受和华夏正常贸易的待遇,并得到楚王的册封,永享富贵,至于德川幕府改降为大名,移居江户。
同年,在南都恩养在皇宫的崇武帝病重,皇后王氏力请马仲英回朝接受崇武帝禅让,由于此前朱慈炤就有圣旨,百年以后由自己承继大统,故尔马仲英没有拒绝,只不过在即位后,便颁布新诏,立王妃朱毓秀为皇后,其子马建业为皇太子,改国号为中华,改明年为中华元年,大赦天下,与民更始。
中华元年二月,应兴朗郡王朱进瑜所请,马仲英遂命大都督府右都督李汉明为元帅,起大兵二十五万征伐缅甸,和王复汉一样,原本在京师满城投降的五万八旗降兵和年青丁口充当了全军前锋,这些八旗残兵和丁口都是发配到广西和云南开矿了七八年的老力工了,早就适应了南方的气候,再加上这些年来被当成牛马一样驱使,根本提不起任何反抗的心思,而且李汉明在出征前也反复说明,只要他们立下战功,斩获缅军首级,待战事结束后,他便向皇帝陛下请旨,放他们自由,因此这次征缅之战是人人奋勇。
中华二年十二月,在经过两年的征战后,中华军主力终于抵达了缅国首都阿瓦城下,并包围了缅甸王都。
朱进瑜和李汉明也在阿瓦城上无数缅军的注视下,隆重祭奠了因咒水之难殉国的永历旧臣,这令缅甸军心大乱。
“汉人是来报仇的,若不是你父亲莽白害了永历天子,他们又怎么会打我们,王上才是我缅国的罪人。”
“两年征战,无数缅人惨死在汉人的屠刀下,这都是因为王上不顾大明的宗藩之情,奉迎鞑虏,把永历天子献给吴三桂,只有拿了你向汉人请降,咱们缅国才能重归和平。”
望着在金沙江边上庄严祭拜的一众汉人将官,望着在城下严阵以待的中华军,阿瓦城头的缅军将官害怕了,死道友不死贫道,为了保住国都,他们只能把矛头对准了国王莽达。
中华三年一月十一日,陷入绝境的缅甸官员于王都反正,率众杀散了王府卫队,捕拿了躲在后宫枯井里的国王莽达,大开城门,跪迎中华王师进城。
缅甸投降的消息传到京师,马仲英大喜过望,遂下旨加兴朗郡王朱进瑜为明王,建封缅甸,并加李汉明为南王,总统缅甸军务。
至此,在马仲英登基后未得授封的楚军文武官员才明白马仲英的意思,就是要想再进一步,那就得有开疆拓土之功,一时间在朝的秦怀忠、祖良楩、张朝阳、张绍迁等将官纷纷请战,仿佛弹指间就能灭国夺城。
马仲英对此也是乐见其成,当初崇武帝登基那会,为了鼓舞军中士气,他一口气封了七八个公爵和数十个侯爵,以至于自己即位后封无可封,现在用建藩海外的方法筹功,也不失为一个折中的方法。
……
中华二十三年年底,时龄六十七岁的中华首任皇帝马仲英的生命终于走到尽头,烛火飘摇中,从倭国匆忙赶回京师的东王王复汉紧紧地握住马仲英的手哀嚎道:“陛下你咋说病就病了,咱在倭国挖银山的帐还没算清楚啊,琼州市舶司这些年的干股您也没给我算过,您要是走了,末将和谁说理去?和谁说理去啊!”
嚎了好半晌,塌上的马仲英依旧一无所动,而且手也是越发的冰凉,王复汉也不哭了,抬手颤抖了试了试马仲英的鼻息,手上却没任何感觉,又不放心地试了一次,这才“扑通”一声跪倒了下来,高喊道:“陛下大行了!”
此时此刻,王复汉唯一的念头就是若是有来世,自个一定要当主角,因为主角可以赖帐。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