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好男儿留什么辫 > 第747章 谁敢造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三德和苗之秀之所以敢在福州和龙岩采用雷霆手段,这也是得益于马仲英的全力支持,其实在楚军彻底拿下江南后,马仲英就一直想把琼州模式推而广之,只不过碍于东南光复不久,为了防止内部生变,这才一拖再拖。

如今闽浙的士绅阶层自己撞上门来,露出了这么大一个破绽,而且这事也告诉了马仲英,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只要楚军的长刀足够锋利,那些首鼠两端的士绅阶层就立马就会屈服,马仲英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在福建和浙江二省推行改革的机会。

在收到苗之秀将龙岩等地的士绅阶层近乎连根拔起的消息后,马仲英即以大明监国楚王的名义,加马三德为太子太保、抚宁侯,苗之秀则调到武昌前线,出任湖广剿虏副总督,配合顺义侯陈布隆攻略襄阳和郧阳两府,又令中书省右丞相牛天宿兼任闽浙总督,全权处理闽浙二省土地改革事宜。

用牛天宿署理闽浙二省,马仲英也是有考量的,其主要原因就是牛天宿有建设琼州的经验,再者闽浙土改这么大的事也需要朝廷大员坐镇,牛天宿是中书省右丞相,楚王殿下的心腹,出任闽浙总督,最合适不过了。

诚如马仲英所料,在牛天宿颁布朝廷即将在福建和浙江推行划分田亩,清查隐藏黑户的政令后,闽浙二省的士绅集体失声,没有一个人再敢出言质疑朝廷政令,故尔闽浙二省土地改革事宜推行的极其顺利,这也令得金光祖、唐甄和余思明等楚系大臣百思不得其解,想不明白闽浙的士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

对此,马仲英给出的解释是闽浙士绅闹事的原因很可能是他们误判了形势,认为新立的大明朝还和崇祯朝一样,为了清名,不敢对他们下狠手,可当他们发现,崇武朝廷同样会举起屠刀时,他们色厉内荏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

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清廷入关后,早已经把闽浙二省有血性的士绅和读书人全都杀光了,剩下的这些所谓的名士大儒,只不过是畏威而不畏德的软弱小人而已,除了会夸夸其谈外,根本就是一无是处。

如今大明朝廷既没有剥夺他们的功名,又没有强抢他们的田地和产业,为了区区佃户和强占的那点田产以及商税,赔上全家老小的性命根本不值得。

这一次的清洗行动,最令马仲英意外的事,仅仅是漳州和福州以及温州三府,牛天宿和马三德就筹集了粮食三十万石、白银两百八十万两,镔铁、铜锭、布匹、白糖和食盐等物资更是不可计数。

自古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没有后勤保障的战争即使打赢了,也不过是无根之萍。当年南明永历朝廷由秦王孙可望主持的西南反攻,最后功亏一篑,主要原因还是粮食补给困难,不能和拥有江南和淮扬富庶之地的清军久持,即便是晋王李定国打出了两蹶名王那样的辉煌胜利,还是功亏一篑。

吴三桂也正是因为贫瘠的云贵不能支持长期的战事,最终也被清军在岳州将战争潜力消耗殆尽。

至于后世满洲和清粉吹嘘的康乾盛世,其实就是明末徐光启等人从西夷采购回来的番薯、玉米等适应干旱的农作物在北中国得到了普及而已。

老百姓只要有一口吃的,他自然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造统治阶级的反,至于这个统治者是汉人还是满洲人,百姓们根本不关心,他们只关心自己和自己家小的肚子,哪怕是吃红薯充饥能够生存,他们也会甘之如饴,故尔才有了后世所谓的康乾盛世。

闽浙方面,数百命士绅地主的人头,令闽浙的士绅阶层清醒地认识到了新立大明朝的威严,在能保有自己性命和家产的前提下,闽浙二省的士绅彻底屈服,异口同声地表示遵奉朝廷号令,坚决要和那些敢于抗拒朝廷政令的地主士绅划清界限。

在他们的主动配合下,闽浙二省大量无主的土地和桑田被朝廷重新收回,数十万江西和广东因为战事,逃难到福建和浙江的的流民被重新造册纳籍,划分土地,当然他们的用来耕种的种子和牲口以及度日的吃食,依然是由闽浙的士绅来承担,马仲英说的不错,这帮士绅是记打不记德,摄于大明兵的赫赫凶名,牛天宿在入主闽浙后,有不少士绅居然还额外拿出了钱粮,纷纷表示要为楚王殿下尽一份绵薄之力,因此,在第一批抄没的物资运抵南都仅仅一个月不到,牛天宿又筹集了四十万石粮食,银一百二十万两和大量的生猪、鸡鸭。

有了这笔意外之财,马仲英对即将举行的北伐信心更强了,康闽浙士绅之慨,马仲英大手一挥,直接拨银五十万两犒赏三军,并宣布他即将亲自巡视部署在长江一线的三个剿虏衙门,并亲自为前线的将士发赏、授勋!

其实鄱阳湖大捷后,马仲英已经以楚王的名义给全军发过一次赏了,只不过由于南都制造局和华亭市舶司以及科举的事羁绊,马仲英并没有亲自到军中发赏,现在新年将至,他还是决定亲自到军中走一趟,也好鼓舞全军士气,为接下来的北伐打好基础。

楚王殿下准备再次赏的消息传到武昌、九江、安庆三个剿总衙门后,前线的将士顿时如过大年一般兴奋。

楚军中的老兵还好,毕竟楚王殿下体恤将士在军中出了名的,新附的红旗兵却都是人人侧目,又发赏银,打咱们归明后,朝廷这可是第二次发赏了,上次咱们拿了五两银子,也不知道这次能拿多少,要是再发五两银子,那咱们从九月份到现在,已经在大明这边拿了十八两银子了,算下来一个月能拿四两还多一点,这比咱们在满洲时,岂不是多拿了一倍还多。

绿旗兵们也突然觉得当初投降大明,并没有什么不好,他们都是满洲兵改编,作为旗人,他们在清廷是有铁杆庄稼的,不过每个月也只有二两,加上军饷,每个月也就四两左右,谁也没想到,到了大明这边,还能拿这么多银子,那咱们投降大明,也没吃啥亏呀,反正咱们都是当兵吃粮,在哪边拿军饷还不多是一样,现在大明兵在军事上已经占据优势,说不定咱们投明还投对了,至于在京的家小,清廷又不知道谁降了明,难不成他们还敢滥杀无辜,咱们可是旗人,没有证据,谁敢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