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两百六十六章 太庙献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夜之间,整个京城开始了戒严,身处五军都督府的孙应元开始调集燕山的神策、金吾,通州的武骧、腾骧集合京城。

由于是轻装前行,他们只在一夜间便疾驰百里抵达京城。

当文武百官第二天一早还在等待消息的时候,便知道了四卫兵马集结永定门的消息。

“七卫六营近六万兵马,看来确实是齐王那边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情……”

前往文华殿的路上,得知消息的叶向高、赵南星、左光斗、韩爌等人纷纷紧皱起了眉头。

不过他们可不像姚宗文等人那么傻,也不相信龙精虎猛的朱由检会因为一场病而忽的薨逝。

他们在等待皇帝给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在他们抵达文华殿后,立即有太监送了过来。

“万岁有旨意,明日巳时正常献俘,齐王领兵自永定门入京城,内阁当好好制定献俘的流程。”

“老臣,领旨意……”

接过司礼监太监让人送来的圣旨,叶向高和赵南星等人心中纷纷松了一口气。

这其中,尤其是赵南星。

尽管他和朱由检算半个政敌,可问题在朱由检经营下的大明,基本成为了半个军治理的王朝。

如果这种时候朱由检薨逝,兵权压过文权的大明朝,在兵权没人能站出节制的时候,恐怕会发生比建虏、北虏入侵更坏的事情。

别的不说、远在万里之外的黄龙,会不会据旧港而自立?

毕竟没了朱由检,在海上可没有谁能压制黄龙,黄龙如果真的自立,那凭借沈廷扬手中的市舶司,可以说完全能组建一个数百万人口,带甲数万的王朝。

孤悬海外的坏处,在此刻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司礼监的消息算是安定了众多人心。

当司礼监的太监离开后,叶向高也转身对礼部的官员吩咐道:

“前些日子是齐王有事耽搁了献俘,礼部发个消息把事情盖过去,想来百姓应该会体谅齐王的。”

“是……”礼部尚书林尧俞作揖应下,并没有感觉这样的告示有什么难度。

说到底、百姓对于朱由检的体谅、忍耐程度是比较高的。

毕竟皇店的存在,等于是无时无刻都在宣扬朱由检的武功和文治。

减除三响、分派军屯田,组织安置难民……

这些政策的推动都是朱由检,而每当政策推动,皇店里随处可见的告示牌都能看到详细过程和结果。

相比较遮遮掩掩的邸报,百姓们更喜欢大白话的皇店告示。

这样长久的观摩下来,心中对朱由检有好感是正常的,毕竟谁不喜欢一个减轻百姓负担的人?

于是,在叶向高吩咐后,林尧俞很快就重新规划了一下明日献俘大典的流程,并派人前往了勖勤宫,从城墙告示到皇店告示的合作。

对于这样的好事,曹化淳也没有理由拒绝,当场便同意,随后安排隶属皇店的印刷厂开始印刷告示,散播在京城二十座皇店各处。

京城虽然扩城了,不过北直隶的百姓毕竟只有千余万,加上均分军屯田后,大多百姓手里有田地,自然不会选择常住京城,哪怕外城房子便宜。

因此从扩城到现在,京城的人口数量,还维持在百万左右,大明的第一城依旧是南直隶应天府的南京城。

不过好在皇店并非小门小户,而是集园林风景与一体,类似景区一样的存在。

所以二十个皇店,足以将消息传给大部分百姓。

也如叶向高和林尧俞所预料的一样,百姓对朱由检的包容程度确实很高。

告示发出后的第二天,当晨钟开始作响,街上就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少人。

京城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大街,也就是后世的前门大街,在建造之初宽二十五六丈,之后被百姓私自侵占,拥塞街道,最后逐渐形成了后世前门大街宽度七八丈的模样。

不过、伴随着新城的扩建,侵占官街的所有商铺民宅都被赶往了东西新城。

不仅如此、为了照顾到日后京城或许会涌进更多人口,正阳门大街两侧的正东、正西两坊分别向里缩边十余丈,十余万人口迁移东西新城。

至此、正阳门大道达到了四十九丈的宽度,足以媲美盛唐时期的朱雀大街。

也因此、四十九丈宽,五里长的正阳门大道,足以在留出二十丈行军道的同时,沿街围观二十余万人。

这还仅仅只是城内,而献俘大典是要从城外开始的。

永定门外不是一片荒芜,而是错落有致的集镇。

集镇也在经过工部的整顿后,留出了四十九丈的官道,向南长六里,足以容纳二十余万人。

因此、献俘大典的开始,首先是从四十余万百姓踊跃而来的场面开始的。

从卯时起,出现在街道两侧的百姓就不断变多,最后到辰时时,已经是乌压压的一片,如两条五色长龙,从正阳门一直蔓延到永定门,中间断开,向外继续。

在京京官们,除了需要留下班值的官员不能前往以外,其余三千多名京官纷纷前往了大明门。

“献俘典礼”在大明朝是非常隆重的,和上次抓到荷兰俘虏的献俘不同,这次被朱由检抓到的,毕竟是套虏三大部的首领素囊,几十万人的大汗。

因此哪怕是为了他一个人,这场“献俘大典”也不可能草率。

当辰时准时抵达,由皇城三卫的龙虎、飞熊、仪鸾三卫开始,从太庙罗列阵型,每隔一丈停留一人,由太庙至大明门外站立,着金色山文甲。

不过、从太庙到大明门这六百余步自然是占不了一万多人的,因此剩下的人将会在大明门左右,以及外廷大明门延伸出来的城墙上拱卫。

从大明门向外,到正阳门的四百余步,则是由锦衣卫的缇骑站立。

而正阳门外,便是由上直的拱卫营按照每步一人的规制来站立拱卫。

这样的队列持续到永定门,而永定门外,便是由神策、金吾、武骧、腾骧四卫接力,继续向南边的官道蔓延出去了。

相比较城内,城外的布置需要往南蔓延十五里,才足以彰显大明的国威。

当所有兵马布置完毕,朱由校以皇帝的身份,前往山川坛祭告天地,随后折返回大明门前,准备受俘。

只是,当所有人都来到了应该来到的位置后,他们却都不约而同的忐忑了起来。

今日的献俘能不能完成?朱由检会不会出现?

这些问题压在了几十万官民心中,而这样的问题也在辰时三刻的时候,被天际边出现的大队骑兵打破。

“来了!”

“来了来了!”

清脆密集的马蹄声在官道上响起,出征归来的上直四骑卫出现在了官道上,引得大批围观献俘的百姓踊跃欢呼起来。

“齐王千岁”的声音从一开始的杂乱而汇集,最后形成统一的喊声。

声音从城外一直蔓延到外城,最后蔓延到内城、皇城……

这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都放下了,而大明门城楼上,站在朱由校身后上百藩王们也松了一口气。

唯一不甘的,恐怕只有姚宗文等诸党大员,以及朱纯臣、徐希皋等大批勋贵了。

“齐王千岁!”

“齐王千岁!”

“万胜!万胜!”

上直四骑卫的将士们在官道上慢慢行驶,逐渐进入了外城集镇的官道,而引起百姓们高呼“千岁”和“万胜”的,自然便是朱由检的亮相。

高耸的大纛出现,上面的“齐”字让人看得清楚,而大纛之下,骑在马背上,脸上带着一丝笑意的少年骁将,无不在证实他的身份。

“殿下真年轻。”

“不知道什么时候选妃,瞧这模样可比朝中许多探花郎还要俊朗许多”

“不是说殿下生病了吗?这模样不像生病的啊。”

“谁知道是不是房山那边的愚民瞎传出来的。”

“殿下应该是生病了,不过看样子不是什么大病,不然也没有办法骑马了。”

“快看!素囊和北虏的各部台吉都被押来了!”

“在哪?!”

朱由检的亮相固然吸引了很多狂欢,不过引起百姓更多狂欢的,是跟着他大纛背后,被关在马车内的素囊,以及马车背后上百名被束缚手脚,关在囚车里的三大部台吉和贝勒。

四骑卫的骑兵将他们互在中间,而他们像猴子一样,被百姓围观。

期间百姓们的讨论和谩骂都被他们全部听到,而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耻辱和煎熬。

因此、在走过了漫长而宽阔的城外官道后,他们见到了高大的城墙和永定门的城楼。

跨过护城河的石桥,他们被押送进入了京城,踏上了正阳门大街。

在这里、居住在南城区,也就是曾经外城的二十余万百姓正在等待唾弃他们,而身着扎甲和布面甲的四卫将士严密的拱卫在街道两侧。

谩骂声和夸奖声同时出现,前者是送给素囊他们的,而后者则是留给朱由检的。

对于京城的一草一木,朱由检已经可以说耳熟能详了。

只是阔别近一年后回京,京城的变化还是让他有些感叹。

曾经被侵占而窄长的正阳门大街,此地经过了清理后,宽广明亮,一眼就能看到天际边冒出头的正阳城门和内城城墙。

不过、相比较感叹,朱由检此刻只觉得全身酸痛,恨不得躺下后,让王肯堂再给他扎几针。

此时的他,全凭一口气吊着,因此没有随意开口。

漫长的行军对于其他人来说是荣誉,对于此刻的他来说却是煎熬。

也不知道在心里默念了多少声,在朱由检快坚持不住的时候,正阳大门渐渐变的高耸,而城门处身着金色山文甲和银色鱼鳞甲的锦衣卫、以及皇城三卫接替了上直拱卫营。

到了这里、对于朱由检来说,不过是挑战的开始,因为……

“齐王千岁!”

“请齐王下马,只携亲卫,带俘虏前往大明门,供皇帝,供诸王观俘后,前往太庙献俘!”

皇城三卫例行公办,作揖之后要求朱由检下马步行,并亲自走完近二里半长的大道。

对此、跟在他身后的孙守法和王肯堂,以及今早才和他们会师的满桂、赛罕四人纷纷向他投来了担心的眼神。

朱由检没有说些什么,只是强装无事,一气呵成的翻身下马。

见状的孙守法四人纷纷下马,随后紧紧跟在了朱由检的身后。

骁骑卫分出了一千人,他们用白色绶带,系在俘虏颈部,并交出兵器,而朱由检也将腰间的长刀解下,交给了皇城三卫后,只着甲胄,步行走入正阳门。

他一动,一群人便乌压压的随着他动了起来。

上前骁骑卫步行看押俘虏,满桂、孙守法四人紧紧的跟着他。

倒是朱由检、此刻高视阔步的走入正阳门内,行过长长的城门甬道,走出阴影,阳光从脚尖向上,将他整个人笼罩,一股暖洋洋的感觉在体表升起。

“来了!”

这一时刻,诸藩郡王、武官勋臣、各党文臣都不约而同的看向了远处那个模糊不清的身影,所有人心里都“咯噔”了一下。

伴随着朱由检带着骁骑卫押送俘虏踏上大明门前的广场,也伴随着他们慢慢靠近大明门,所有人的身影都清晰了起来。

在广场两侧的文臣隐晦的看了一眼朱由检,瞧着他“龙行虎步”的模样,所有人都在心里暗骂。

“这厮果然是在下套,还好老夫没有跳出来!”

姚宗文的心声代表了七成以上文官武勋的心声,而城门楼上的周王朱肃溱,已经在考虑怎么和朱由检解释自己那晚的行为了。

“臣……朱由检,凯旋而归,请皇帝检阅!”

朱由检作揖躬身,而这一举动让他身后的王肯堂看的心惊胆战。

富丽堂皇的红墙黄瓦下,朱由校俯瞰着广场上的朱由检,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

“平身……”

那说不出来的感受终究化成了君与臣的话术,而朱由检闻声后缓缓起身,礼部尚书林尧俞也朗声道:“献俘开始!”

“献俘开始——”

上百名大汉将军异口同声的传达,而同时负责押送俘虏的骁骑卫将士们也轻喝:“跪下!”

所有俘虏都识趣的跪下了,而作为套虏三大部名义大汗的素囊也被人“请”下了马车,在大明君臣的面前,被人系上了耻辱的白色绸缎。

随后、他被人带到了朱由检身旁,无需多言,缓缓跪在了地砖上。

他抬头看了一眼自己面前那富丽堂皇的城楼上,只看到了身穿黄色衣服的朱由校正在俯瞰着他们。

这一刻他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但只觉得这站在城楼上的人,比起自己身边生擒自己的朱由检,少了几分英雄气概。

同样的、在素囊看向朱由校的时候,朱由校也在看他。

只不过此刻的他没有了什么听到河套大捷时的兴奋和激动,有的只是忐忑和不安。

不止是他、诸多百官文臣和藩王也是这么觉得。

朱由检的一场病,让整个大明脆弱的政治格局暴露无遗,所有人的心思都不在献俘大典上了,而是在后续怎么结束这场风波上。

这时、被挤出内阁,但依旧担任兵部尚书的朱燮元忽的喊道:“献俘!”

“砰——”

“嘭嘭嘭——”

鼓乐大作,礼炮轰鸣,文武百官纷纷起立,怀着不安的心情开始庆祝胜利,再接着是负责典礼的鸿胪寺带着上百大汉将军大喊一声:“行礼!”

“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战俘全部趴在地上,等候发落,而刑部尚书乔允升开始将河套三大部和大明的恩怨情仇,事情的原委上奏朱由校,请他下旨对战俘论罪。

这种时候、如果是小国,如上次荷兰雷耶斯,恩佐斯之流,基本就是枭首于西市。

不过、对于北虏,朱由校还是需要释放出作为皇帝的善意,因此很平淡的说道:

“南夷北虏皆是朕的臣子,他们不过是遭受到蛊惑才背叛大明。”

“传旨、为他们松开束缚,封素囊为安乐伯,其余各部台吉、贝勒也赋予虚衔。”

“安乐伯与众人入太常寺雅乐部办差,归太常寺节制。”

雅乐部,这是掌管朝贺、郊祭、内宴时乐舞的机构,归六部四寺的太常寺节制。

简单来说,在组织什么宴会的时候,素囊就带着这百余名台吉贝勒上台跳舞就行。

这样的安排,对于曾经拥兵数万的素囊来说,无疑是一种生不如死的羞辱。

只是此刻他已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为了家中妻儿的性命,不管大明安排他做什么,他都得做。

因此、经过简单的册封,素囊被人解开了束缚,最后摇身一晃成为了大明负责宴会的舞蹈领班。

“献礼太庙!”

忽的、这时城门楼上再次响起了大汉将军的声音,而这一次的响起,也就代表朱由校要带着素囊等人前往太庙,让他们当着大明历代先帝的画像面前跳舞了……

到了这里,朱由检已经可以退场了,因此他没有犹豫的转身离去。

百官们见状,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毕竟礼制流程就是这样,朱由检确实可以退场了。

也因此,整场戏演下来,并没有人觉得朱由检真的如房山流传出来的流言一样,身染疾病。

他们匆匆跟随皇帝前往了太庙,准备享受一把贞观之治时才有的待遇。

至于朱由检,他则是在走出正阳门后,带着人上马前往了百王城,准备入住齐王府。

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齐王府也已经营造结束,再继续住在外廷,难免有人说闲话。

不过、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他想前往齐王府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皇宫之中眼线众多,稍有不慎事情就会露馅。

与之相比,全是自己人的齐王府要更容易养病。

也因此、在纵马进入百王府城后,朱由检根本不关心齐王府的一切,而是在进入府苑翻身下马的同时,整个人松懈了下来。

“殿下!”

时刻准备的孙守法和满桂上前搀扶,而王肯堂也拿出了自己的底气:

“先扶殿下去卧房休息!”

没有多言,骁骑卫接管了齐王府,而朱由检也被人扶进了卧房。

随着满桂、赛罕、孙守法毛手毛脚的把他放躺在床上后,王肯堂也开始为朱由检诊脉。

期间他脸色凝重,看的满桂三人忐忑不安。

“唉……”

王肯堂一叹气,所有人都心里一紧,朱由检同样如此。

“还好没什么大问题,再修养一段时间就好了。”

“呼……”听到王肯堂的话,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同样的,朱由检也松了一口气,并对着满桂吩咐道:

“满桂、今日起闭门不见客,告诉诸王,九月初一再举行宗议。”

“另外让化淳、承恩找人假扮我,每日进出皇宫,别让人知道我在养病。”

“殿下放心,末将会安排好一切的。”满桂作揖应下,而赛罕则是担心道:

“殿下还是好好休息,别说话费了精神。”

赛罕的开口,让朱由检看向了他,带着一丝歉意道:

“我病倒于床榻,却是耽搁了你父子的册封,希望你不会见怪。”

“殿下这是什么话?若不是殿下收留,恐怕我也不过是今日跪在大明门前的一员罢了。”赛罕跪下表示感激,而朱由检让孙守法扶起了他,最后交代道:

“如果承恩和化淳前来,记得让他们不要担心我,好好忙秋收的事情,密切关注陕西和山东的赈灾事宜。”

“不可因为我一人之事,耽误朝廷和百姓……”

“殿下!”

正当朱由检在说话时,卧房外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曹化淳和王承恩闯了进来,随后跑到朱由检的床榻边,就心疼的看向了他。

“呵呵……小病而已,修养几日变好了,倒是你们消瘦了许多,看来是过于操劳了,要多注意休息才是。”

“况且你们不陪哥哥在太庙献礼,跑来了我这里,哥哥怎么办?”

朱由检自己生病,却还在关心身边人,这让曹化淳和王承恩感动之余,却也尴尬了起来。

“殿下……我们……”

“我让他们来的!”

王承恩还在支支吾吾,却不想下一秒熟悉的声音出现在了卧房内。

所有人转身看去,只见连常服都没有换的朱由校,此刻正满脸担心的站在卧房门口,眼里只有躺在床上的朱由检。

“这……”看到朱由校,朱由检也是无奈了。

儿孙献俘太庙,祭告祖宗,结果祖宗过来一看,皇帝不见了……

这种事情,也就只有自己这皇兄能干出来了。

估计此刻的叶向高和百官,正在一脸懵逼的寻找皇帝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