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亲娘的目光笼罩着,魏爸爸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起伏。
“妈!”带着哭腔,就跌跌撞撞的扑过去。噗通一声就跪下,一头扎进老太太的怀里。
魏奶奶双手捧着这亲儿子的大脑袋,心里也是剧烈的起伏。
当年参军临走前,这宝贝疙瘩也是跪在她跟前,脑袋扎她怀里。那会他才多大啊,刚满十六,一头乌压压的黑发,肩膀瘦瘦的。
现在肩膀比以前宽了,可头发却已经半白。
站在两边的孙子都比他那会年纪大,也比他高,比他壮。
老了,都老了,就难怪她也到时候了。
对于死,老太太看的开。这辈子吃过苦也享过福,连北京城她去去过了,比这村里镇里的大官都风光呢,已经没什么可遗憾。
她只是有点舍不得。
舍不得这院子里亲手养大的鸡仔和猪娃,舍不得地里刚种下的菜秧和麦苗,最舍不得的还是魏丹这个大孙子。
这可怜的孩子,没了她这个奶奶,还有谁来疼他?
怀里搂着儿子,老太太抬起头,却是看着大孙子,目光里全是慈爱的担忧和眷恋。
魏丹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整个人哆嗦不已。喉咙里堵着一团湿毛巾,堵得他都喘不过气来。
还是魏妈妈上前,把他拉到老太太跟前,让他跟魏爸爸一块跪着。
魏奶奶看了儿媳妇一眼,魏妈妈什么也没说,只是对老太太用力点了点头。
魏奶奶仿佛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看了看这个儿媳妇,然后也点了点头。
魏妈妈感觉自己一直被什么东西压着的心,一下被放开了。明明应该感到高兴,可她心里只觉得酸疼酸疼的,疼的人直掉眼泪。
就赶紧背过脸去,低头擦泪。
那一边魏奶奶颤颤巍巍的伸出手……
魏丹一把抓住,号啕大哭。
“奶,奶!”
老人家用力眨眼,虚弱的点了点头。
看着这济济一堂的得儿孙,魏奶奶心里是即欣慰又不舍,甚至还有深深的后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了临了,她也不得不承认,她这小半辈子都是在跟儿媳妇怄气,跟亲家怄气。
亲家好不好,先不论,但儿媳妇其实没她想的那么差。偏心是有的,但亏心是没的。
当年她就是不放心,非要过去北京瞧着。现在想来,不去才好。不去,这大孙子就会跟儿媳妇亲。那会子儿媳妇还没生小的,娘俩处的挺好。就是她去了,给拧巴了。
倘若她不去,这娘俩就一直好着。虽然等这小的生了,儿媳妇心里肯定有个高低。可自己身边养大的,这份情义变不了。
丹丹要是打小能在北京长大,比现在还能出息一百倍。也不至于这把年纪,还单着,找个北京的女大学生还不是手到擒来。说不得,现在连曾孙子都有了。
可如今呢……只能是一声叹息。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这个脾气,太拗了。可他这个脾气会如此,还不是当年那场变故给闹得。
如此想着,魏奶奶的心就更难过了。
可如今,再后悔,再难过,也没用了。
这世上的事总是这样。活着的时候想不明白,就钻牛角尖。可等想明白了,这人生就十之八九走到了尽头。
她已经没有时间,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儿媳妇身上。
想着这事,她就伸手指了指柜子。
别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是魏大姑心里明白,擦了擦眼泪,从柜子里把个带了锁的匣子取出。
一看到这匣子,魏三姑的眼睛就瞪圆了。
这是亲妈得宝贝匣子,里面藏着什么,谁也不让看。这会子老太太要这匣子,显然是要给儿女们分东西了。
也不知,她这个小闺女能捞到什么。
魏大姑把匣子捧着递给老太太。
“妈!”
听到大闺女的呼唤,魏奶奶点了点头,举着手颤颤巍巍的从衣领里掏出一根早就看不出颜色的布绳,绳子的一头系着一个小巧的铜钥匙。
这铜钥匙锃光瓦亮,显然是经常被人摩挲着的。
这绳子结实,绕在老太太脖子上,还打了死结,这会子想要拿下来,着实不易。魏奶奶没力气,怎么也摘不下。
急得魏三姑在旁边直搓手,恨不能上前帮忙。
魏大姑想拿针线笸箩里的剪刀使,魏丹却怕伤着奶奶,还是魏妈妈,拿了魏爸爸别在钥匙扣里的指甲钳,把绳子给钳断了,这才拿到钥匙。
拿了钥匙,她赶紧递给婆婆。
魏奶奶却点点头,又指指匣子,让她去开。
魏妈妈心里有点犹豫,忍不住看自己老公。魏爸爸也点了头,她这才拿着钥匙去开匣子。
木匣子的锁头很灵活,钥匙插进去轻轻一别,就开了。
匣子开了,魏妈妈也不打开,还是看向老太太。等魏奶奶点了头,这才把匣子真正打开。
魏三姑忍不住踮起脚,往匣子里瞧。
匣子里有个小布包,还有一本存折和一叠零零碎碎的钞票。
魏奶奶又点头,魏妈妈这才把匣子里的东西都一一拿出来。再依照婆婆的指示,把存折和那叠零碎钞票给魏爸爸。
“这是我自己攒下的两万块钱,办身后事用,不用你花钱。”
一听两万块,魏三姑差点没跳起来,那眼睛就跟着存折,一路到魏爸爸手上,热得能冒火。
反倒是魏大姑,压根不看存折,只顾着流泪。
魏爸爸捧着存折泪流哽咽,心疼的喊妈。临了老太太还想着给他钱,他这当儿子的真是太不孝顺了。
三个孩子的表情,老太太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小闺女心里埋怨她偏心,可她偏的理直气壮,不亏心。
这钱,本来就该是二娃的。
当年二娃出去参军,不知生死。她眼泪也只能往肚子里留,不敢表露在人前。也是老天保佑,二娃后来平安回来,还在北京落了户,就往家里寄钱。
那会老家人多,大闺女家里连老带小六七口人,嗷嗷待哺。小闺女呢,也是刚生头胎,家里全靠姑爷一个人支楞。她就把二娃的工资填补给这两个闺女,大的那家人口多,多补点。小的人口少,就少补点。
这一补就是十来年呐。
二娃的工资是越来越高,寄回家的钱也是越来越多。有贴补姐妹的意思,也有孝敬她这个亲娘的意思。
当初她们两家有困难,伸手跟亲妈要钱,她老婆子没让她们倒过霉。可她们也得想想,她一个老太婆能有什么收入,她老太婆手里的钱,本来就是儿子给的,现在不过是还回去罢了。
如今她们两家的日子都好过了,这饮水得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