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扼元 >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摧毁(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摧毁(上)

罗应魁没有死。

他断臂之后,晕厥在死人堆里。蒙古军急于赶路,并未像往常一样严密搜索战场,把伤者仔细找出来补刀。所以竟给他逃得了一条生路。

但他毕竟丢了大半条命。这几日奔走的间隙,他时不时地陷入昏沉,思绪收束不住,总是在想自己这半辈子的经历。

一个生活在川蜀的,普通的大宋百姓,这辈子的生活其实挺艰苦。

蜀地虽然富庶,但因承担的军事任务重,历年来对民间钱粮的汲取都很努力。又因为地理阻隔的缘故,调动钱粮的成本极高。

淳熙年间吴挺出任兴州诸军都统制,从两川运米十五万斛补充军需,结果因为前一年发生地震,道路损毁严重,最终这十五万斛解至兴州,率十余千钱致一斛。负责运输的百姓道死者众,破家者相仍。

当时罗应魁尚未成年,只依稀记得家人的模样,记得家里那座茅屋和屋外的小溪。

光是苛剥倒也罢了,还要打仗。打仗还捞不着好。

罗应魁以饥民的身份应募从军以后,大部分时间都在替上头的官爷做奴仆使唤。一直到开禧二年上,金军进犯,罗应魁随军且战且退,从西和退到黑谷,再纵火烧了河池,退壁青野原,眼看着同伴们死了不知多少,传来消息说,后头的大帅吴曦降了金,要前头将士们放下武器。

其实降也就降了,若能得富贵,韩彦摩并不在乎这些。没想到那吴大帅是个废物,投降的事情办了一半,就被亲信部下们群起诛杀。这一来,罗应魁等人又成了叛军,隔三差五地被上头的将校挑错处拉出去,杀几个。

当兵么,没必要奢求什么,无非受苦和送死。但这么死也太憋屈了。

罗应魁实在受不了,转去做山贼,又撞上川蜀商业凋敝。

也不知为何,大宋不再需要川蜀的马匹了,导致许多连锁发生的商业比如茶叶和药物的交换也随之中止。从利州东路到京西路一线的商贾,如今比大白天上街的耗子还要少见。想要逮耗子的野猫,个个饿得眼发绿光。

罗应魁发现,就算做山贼也得种地,可山间贫瘠,无论如何都很难养活自己。他见过山寨里的老人为了不拖累年轻人,有主动跳崖的;也见过小孩子捱不过冬天,好几个好几个地冻饿而死。

他实在耐不得这样荒唐的苦日子,带了几个老兄弟再一次从军。

结果就是现在这样。

分明是在大宋利州路的腹地,居然会出现蒙古人!

就只那一场,老兄弟们全都死了,新的袍泽伙伴血流成河。罗应魁丢了胳膊,带了一身足以让普通人丧命的重伤,还有面颊被拖雷漫不经心地一脚,几乎踢裂了颧骨。他压榨着自己全部的潜力,试图抢到蒙古军的前头。

他在做山贼的时候,就出了名的精通道路地理,又擅长奔走和骑马。

他想要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从而通报沿线的村镇和军营,告诉他们,大家又被大宋的官儿卖了,又一波破家灭门的惨剧要压到所有人头上,摧毁他们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卑微的生活。

但他很快就绝望地发现,做不到。

蒙古军的行动,怎么能这么快?这么猛?

就在过去的十天里,他曾经看见蒙古人毫不留情地杀死受伤的战马,然后喝下马血,分割马肉,继续赶路。

他曾经看见蒙古人的两条腿像是粘在马背上一样,吃喝拉撒都在马上。只要战马还有一丝余力,他们就根本不需要休息。

他曾经看见,数以千计的蒙古骑兵快速通过某座山间隘口,因为道路过于狭窄又土石松软。有骑士稍欠点运气,就连人带马滚入万丈深渊,发出可怖的轰鸣。

这样的坠崖不止一次,几乎每隔片刻就会在某段狭路发生,死者加起来数以百计。但蒙古军的骑队里,没有任何人因此迟疑。这些坚忍到可怕的野兽们,只会催马填补上坠崖者留出的空隙,继续急速行军。

他甚至有几次,试图藉着蒙古人渡河的机会抄到前头,毕竟汉水两岸峡谷与盆地不断交错,汉水蜿蜒其间,水文条件和地理环境都复杂到外人难以想象。

可蒙古军中挟裹了许多向导,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给蒙古人提供船只。而蒙古人坐船的那股劲头,就像是急着找死一样,在某些滩头,甚至会有骑士主动跳进水里,让湍急的水势把他们冲击到某个稍稍平缓的地方。

待到前方溺水死者的尸体堆叠出坡度,后方的骑士纵马登岸,继续疾驰。整支军队就像黑色的铁水涌过河流,全不混杂。

这世上竟会有这样的军队!

罗应魁快要油尽灯枯了,他的额头越来越烫,脸色越来越惨白。但数十年艰苦生活打熬出来的底力,支撑他像是癫狂了一样拼命追。数十年积累的人脉,又让他偶尔能拐上岔路,向崇山峻岭间某些零散的绿林人物借用马匹。

还是追不上。一路上,他只看到屠杀和摧毁的痕迹。

这条连接兴元府和荆湖富庶之地的道路,本是他非常熟悉的。但他一路奔走而来,所见之处全都变了样。

他惊心怵目地看到,一座座他曾经吃饭休息过的农舍,如今全都成了一堆堆的瓦砾场。不少摆铺被万马践踏成了白地,很费力才能发现被踏到与泥浆无异的尸体碎片。

经过某些军寨的时候,罗应魁还注意到防御设施被焚烧后留下的遗迹。在遗迹的某一小块地方,有不可胜计的箭矢射击留下的痕迹。毫无疑问,这样密集的射击,没有人能抵挡。

更可怕的是,他只找到了射击的痕迹,偶尔也能发现碎裂的箭翎。但却没有找到过箭簇。

哪怕是深深陷入到墙体土石里的箭簇,也被蒙古人仔细地抽拔出来,以备下一次作战使用。

罗应魁在废墟四周寻找,也只找到少量残破的兵刃和无法修补的衣甲,还没被冻到僵硬的战马的尸体。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军需物资了,也没有粮秣之类留存,一切都被仔仔细细地搜刮一空。

这代表了蒙古军不是他此前想象的那种野蛮人军队。蒙古人哪怕在最激烈的连续战斗和行军过程中,也井然有序。他们派出专门的人手负责打扫战场,收集物资,不遗漏任何一点提升战斗力的东西,不放弃任何一点能有助于他们持续厮杀的东西。

他们已经把战争提炼成了精细的手艺,把手艺传授到了每一个军人的手里,从而自下而上宛若一体,毫无疏漏可言。

罗应魁从没想过,一支军队可以这样彻底地掠夺和摧毁!

这发现抽走了他最后的力气,他几乎要放弃了,觉得蒙古军想要做什么,都没人能阻止。

其实也没什么好阻止的,蒙古军撞入蜀口的目的,是要通过大宋的国境,沿着汉水去往周国的中原腹地。这支军队与周国厮杀起来,也就不会再宋国境内胡作非为了。

但这条道路的尽头并不直接连通到周国的南京开封府。

在路途末端的一段,因为金国灭亡之后,大宋的京湖制置使赵方积极扩张,所以形成了两国国境犬牙交错的一段。韩彦摩恍惚间觉得,自己应该再加把劲,或许可以提醒这一带的宋军,让他们主动撤离,不要和蒙古人正面放对。

这个想法支撑着他,让他今早清醒过来以后,催马在林地里急赶了三十余里的路,将将贴近了蒙古人的后队。

最终他看见,蒙古军行经的道路旁,停着不下两三百驾车辆。车夫杂役不知所踪,但车辆本身,都是被有意识地依序摆放的。最前头的车辆上,堆着一人多高的干草垛,然后是一袋一袋收拾好的干粮,再后头是捆扎起来的箭矢。

这样装满军用物资的车队,足够支撑上万人打一场大仗,只有极具实力的边境巨镇才能一下子拿得出来。

原来这一切,都是早都安排好的么?

在蒙古人肆意屠杀,造成可怕伤亡的同时,大宋唯恐蒙古军的力量不足,还在这里紧急提供物资支持呢!

这是什么道理?世上哪有这样的做法?这是什么荒唐世道?

罗应魁只觉得胸口一阵翻腾,像是有邪火在烧。

这股火烧得他没法策马,也没法思考,最终没法呼吸了。他整个人向前扑倒,用仅剩的胳膊揽住马颈。

马匹吃了一惊,跳动了几下,然后开始奔跑。跑了一程,飘扬的马鬃被热气腾腾的液体淌过,而马背上本来带着热气的骑士,渐渐变凉,凉得像冰块一样。

有只麋鹿被奔马惊动,窜出林子。

冬季的原野甚是疏阔,可供藏身的灌木丛大都凋落。麋鹿四顾彷徨失措,转过身斜刺里越过林地,向远处的溪流逃窜。

里许开外,有一座凸起的小山丘,不很高,但是在平坦旷野上甚是显眼。山丘上,赵方背靠着一株歪扭老树,凝视着蹦蹦跳跳的麋鹿,咳嗽了几声。

就在今年上半年,赵方还有精神深入大周境内,到开封府与大周军方的主事之人谈判。可现在,他好似中了什么邪术一般,快速地衰老了,本就瘦削的身体简直像塌陷般,全靠嶙峋的骨骼支撑着,面容更几与朽木无异。

他用嘶哑的嗓音道:“你去回报史相吧……”

才说了半句话,他就露出了痛楚的表情连连喘息。隔了许久,他才继续道:“告诉史相,路已经让开了!库藏也都拿出来了!”

旁边风尘仆仆的宣缯郑重施礼:“赵葵、赵范两位公子在临安,会有郑文叔照应着。郑文叔在做峡州教授、湖广总所准备差遣的时候,与两位公子都很熟悉,必不慢待……”

见赵方的脸色愈发凄苦,宣缯又道:“郑文叔刚升了国子学录,两位公子随他就学,也好认识行在的年轻俊彦,于前途大有裨益。日后出将入相,等闲事耳。”

赵方恍若不闻,转过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