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要何去何从 > 第86章 朝廷改革的阻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次苏妙和君逸尘历经波折,好不容易才将竞争对手恶意造谣引发的危机成功化解。原以为能稍稍松口气,集中精力继续为王府成衣店的盛大开业精心筹备,可谁能料到,君逸尘在朝廷那边又撞上了棘手难题,好似陷入了一片荆棘丛中,举步维艰。

君逸尘与林宇等一众满怀着青云壮志、一心只为国效力的官员,在那深宅的书房之中,熬过了无数个灯火长明的夜晚,耗费了难以计数的心血。他们时而为了一个关键条款争论得面红耳赤,时而又在古籍与律法中埋头苦寻依据,反复研讨、精心打磨,终于制定出了这一改革方案。此方案一经问世,恰似一颗分量十足、棱角分明的石子,裹挟着不容小觑的力量,猛地投入了原本平静无波、犹如镜面般的湖面,刹那间,便激起千层汹涌澎湃、翻涌不息的巨浪。

这其中,尤其是那些思想被陈旧观念深深禁锢、顽固到近乎冥顽不灵的保守派官员,反应最为激烈。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习惯了按部就班的旧制,如今改革的浪潮袭来,打破了他们熟悉的安稳。他们仿佛被踩到了最为敏感尾巴的猫,一个接一个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双手在空中挥舞,张牙舞爪,扯着嗓子,言辞激烈地强烈反对。那阵仗,仿佛改革不是推动国家前行的希望之光,而是能将整个国家无情吞噬、陷入万劫不复的洪水猛兽。

这天,庄严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好似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夕,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一位名叫王富贵的保守派官员,身形肥胖,肥头大耳,肚子高高隆起,挺得像一座小山包,在人群中格外显眼。只见他迈着略显笨重的步伐,神色严肃地站了出来,义正言辞地说道:“君逸尘王爷,改革一事,切不可鲁莽行事,务必慎之又慎啊!祖宗之法,传承数百年,历经无数风雨,不可轻易废除更改,否则必将后患无穷。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那可都是经过千锤百炼、岁月沉淀的智慧结晶,怎么能说改就改,如此随意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晃脑,那副自命不凡的模样,仿佛他真的是老祖宗派来,专门守护祖宗之法的神圣代言人。

君逸尘见状,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无奈与焦急,耐心地解释道:“王大人,您有所不知,如今时代飞速变迁,犹如滚滚车轮,不可阻挡。旧有的政策在当下已难以适应国家蓬勃发展的迫切需求。此次改革,乃是为了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让百姓生活更加富足安乐。就拿当下的税收政策来说,现行的税收方式极为繁琐严苛,让许多普通百姓不堪重负,生活困苦。而我们改革之后,能够在合理范围内减轻百姓的负担,与此同时,通过优化税收结构,还能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王富贵一听,眼睛瞬间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声反驳道:“王爷,您这话说得倒是轻巧。可万一改革失败了呢?到时候,这沉重的责任,谁来承担?谁又承担得起?而且,这税收政策可是老祖宗亲自定下来的,承载着先辈们的心血与期望,我们要是轻易改了,老祖宗在天之灵都不会安息的!” 这看似有理实则牵强的理由一抛出,朝堂上顿时一阵骚动。有些头脑清醒的官员忍不住偷笑,在心里暗自吐槽,这王富贵的理由也太站不住脚了,简直是荒谬至极。

君逸尘还想再进一步解释,将改革的诸多益处和详细规划向众人阐明,可还没等他开口,另一位保守派官员李老头又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这李老头身形消瘦,瘦得像根细长的竹竿,平日里走路都颤颤巍巍,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但此刻他的嗓门却格外响亮。他扯着嗓子说道:“王爷,依我看呐,这改革就是瞎折腾。我听闻隔壁那个国家,前阵子搞了改革,结果呢,国家乱成了一锅粥,百姓流离失所,连口饭都吃不上。我们可千万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啊!” 李老头一边说,一边剧烈地咳嗽几声,仿佛真的被自己这一番危言耸听的话给呛到了。

君逸尘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苦笑,神色诚恳,语重心长地说道:“李大人,这世间各国国情千差万别,犹如天上的繁星,各有其独特之处,实在不可一概而论。此次咱们推行的改革,那可是我与一众幕僚,日夜钻研,反复研讨、深思熟虑的心血成果。从政策推行的每一个步骤,到可能遭遇的各种问题,都有着极为详细的计划与周全的预案,断然不会出现您所担忧的那般混乱不堪的状况。”

尽管君逸尘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据理力争,将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得头头是道,可那些保守派官员们却如同顽固不化的磐石,无论如何都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始终固执己见。他们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脖子上青筋暴起,你一言我一语,不断抛出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奇葩理由。有的手舞足蹈,动作夸张,大声叫嚷着改革会破坏皇城风水,致使国运衰败,仿佛改革是一场可怕的诅咒;有的则摇头晃脑,故作高深,一本正经地声称改革会让朝廷威严扫地,无法震慑四方,就好像他们是朝廷威严的唯一守护者。一时间,朝堂之上争论不休,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改革方案也因此陷入了僵持不下的艰难僵局。君逸尘看着这些冥顽不灵、思想僵化的保守派官员,心中满是忧愁与焦虑,暗自思忖着究竟该如何才能打破这艰难的局面,为改革开辟出一条光明之路。

君逸尘心里十分清楚,若想成功推动改革,就必须争取到更多官员的支持,否则改革将永远停留在纸面上,无法真正落地实施。于是,他决定放下王爷的尊贵身段,主动出击,私下里与一些中立官员展开深入的沟通交流,试图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在众多中立官员中,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张大人。这位张大人平日里就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简直堪称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深吃货,对各种珍馐佳肴不仅喜爱,还颇有研究,无论是宫廷御膳的精妙做法,还是民间小吃的独特风味,他都能说得头头是道。

这一日,君逸尘轻车简从,来到了张大人的府邸。彼时,张大人正悠然自得地坐在院子里,面前摆放着一只刚出炉的烤鸭,色泽金黄,香气四溢。张大人吃得满嘴流油,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君逸尘见状,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说道:“张大人,今日前来,一是许久未曾探望,特来看看您;二是有件要事,想与您聊聊,正是关于当下朝廷推行的改革之事。”

张大人一听 “改革” 二字,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说道:“王爷,这改革的事儿太过复杂,牵涉甚广,我实在是不太懂,也不敢妄加评论啊。”

君逸尘眼珠一转,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说道:“张大人,您不妨仔细想想,倘若改革能够顺利成功,百姓的生活必定会越来越好。届时,市面上的各类美食必然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到那个时候,您不仅能品尝到这美味的烤鸭,还能吃到外酥里嫩的烧鸡、肥而不腻的肘子,甚至还有更多您从未尝过的珍馐美味等着您呢!”

张大人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连忙咽下嘴里的鸭肉,用袖子擦了擦嘴,急切地说道:“王爷,您这么一说,好像确实有点道理。那您再给我详细讲讲,这改革到底是怎么回事?”

君逸尘见张大人已然心动,心中暗喜,知道此事有戏。于是,他便耐心细致地向张大人阐述了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内容以及将会带来的诸多好处。张大人听得十分认真,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脸上的神情也逐渐从疑惑转为认同。待君逸尘讲完,张大人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王爷,我支持您!就冲以后能吃到更多好吃的,我也得支持这改革!”

在争取到张大人的支持后,君逸尘又马不停蹄地陆续拜访了几位中立官员。然而,这过程可谓是状况百出。其中有个刘大人,平日里特别迷信,对风水之事深信不疑。君逸尘与他谈及改革能让国家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时,刘大人满脸担忧地问道:“王爷,这改革会不会影响到我家的风水啊?我最近刚请了个风水大师,那大师可是信誓旦旦地说我家风水正旺呢。”

君逸尘强忍住嘴角即将溢出的笑意,面上瞬间换上一副极为庄重肃穆的神情,和声细语却又掷地有声地说道:“刘大人,您但放宽心,这改革乃是顺应天命、大势所趋之举啊。您不妨细细思量,一旦改革成功,国家定能走向繁荣昌盛,百姓也都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您身为朝廷官员,为国家社稷鞠躬尽瘁,如此一来,您的家族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尽享那无尽的荣华富贵。日后,您的子孙后代提起您在这场改革中的功绩,都得竖起大拇指称赞呐!” 刘大人听了这番话,心中虽依旧像揣了个小兔子般七上八下、半信半疑,但在君逸尘苦口婆心、再三的劝说之下,又念及家族的长远利益,最终还是咬了咬牙,勉强同意支持改革。

在接下来那段忙碌而又充满挑战的日子里,君逸尘仿若不知疲倦的行者,每日都不辞辛劳地四处奔走。于府邸之中,他与官员们相对而坐,清茶一盏,促膝长谈。他目光诚挚,言辞恳切,从朝廷的长远发展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将改革的利弊深入浅出地剖析给官员们听,试图让他们明白改革乃是势在必行之举。在街头巷尾,他身着便服,与普通百姓亲切交谈,或坐在街边的茶摊,或站在热闹的集市,耐心倾听百姓们讲述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期许,了解民生的真实状况。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与出色的口才,他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一点点地解开众人心中缠绕的疑虑之结。终于,在他不懈的努力下,逐渐赢得了部分官员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官员开始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愿意为了国家的未来而与他并肩前行。

然而,那些守旧的保守派官员们,却如同顽固的磐石,依旧贼心不死。他们早已习惯了旧有的体制和利益格局,怎么也不甘心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改革顺利推进,打破他们固有的安稳。他们时常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或是在私密的宅院里,或是在隐蔽的茶楼包间,整日里嘀嘀咕咕,眉头紧锁,绞尽脑汁地想着新的办法来阻挠改革。他们翻遍古籍,试图从旧有的典章制度中找出反对改革的依据;他们拉拢关系,试图联合更多的势力来壮大自己的阵营。

这一日,朝堂之上气氛格外凝重。清晨的阳光奋力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金砖之上,本应带来明亮与温暖,此刻却丝毫未能驱散那压抑得让人窒息的氛围。只见那些保守派官员们,一个个昂首挺胸,脸上带着一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仿佛精心谋划已久,就等着这一刻的到来。他们相互对视一眼,心领神会,随后公然站出来,声音洪亮且带着几分挑衅地提出,要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让支持改革和反对改革的官员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后再由皇帝陛下亲自裁决这场关乎改革命运的争论。

君逸尘听闻此言,心中暗自思忖,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机会。倘若能在这场辩论中充分展现改革的优势与益处,说不定还能说服更多的人支持改革。于是,他立刻与林宇等几位心腹幕僚聚在一起,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辩论的内容,力求在辩论中做到万无一失,一举说服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