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战争的硝烟终于渐渐散去,胜利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为了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王小天下令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功会。

庆功会的地点设在一处开阔的草原上,四周搭起了色彩斑斓的帐篷,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各外蒙古王爷贝勒们纷纷带着自己的随从和礼物赶来参加这场盛会。

草原上,美食的香气四溢。桌上摆满了各种蒙古特色美食,有烤得金黄酥脆的全羊,那滋滋冒油的羊肉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有香浓醇厚的奶茶,热气腾腾的茶汤中弥漫着奶香和茶香,喝上一口,仿佛能驱散所有的疲惫;还有各种精美的奶制品、手把肉等,让人目不暇接。各部落的首领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畅谈着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草原。

王小天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目光扫视着台下的各部落首领,心中满是欣慰和自豪。这场胜利,离不开每一个部落的英勇奋战和无私奉献。他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王爷贝勒,各位勇士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场伟大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每一个部落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一个人都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我要按照各部落贡献出力的多少,发放奖励!”

台下的首领们听闻此言,纷纷坐直了身子,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王小天的侍从们开始忙碌起来,将一份份准备好的奖励搬到台上。王小天亲自拿起一份份奖励,大声宣布着每个部落的功绩和对应的奖励。

“巴图尔部落,在战争中勇往直前,多次冲破沙俄军队的防线,为我们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奖励你们五十匹上等的骏马,以及大量的金银!”

巴图尔部落的首领听闻后,激动地站起身来,双手抱拳,大声说道:“多谢司令!我们巴图尔部落定当继续为保卫家园而努力!”

接着,王小天又宣布了其他部落的奖励,每一个部落都得到了与他们贡献相匹配的丰厚奖赏。台下的首领们纷纷起身,向王小天表示感谢,草原上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然而,最让各部落首领兴奋的,还是王小天接下来的举动。

“各位首领,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缴获了大量沙俄的步枪。这些步枪,威力巨大,是我们保卫家园的有力武器。但我认为,这些武器应该分给那些在战场上表现英勇的战士们,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园。”王小天说着,一挥手,侍从们将一箱箱缴获的步枪搬到了台上。

各部落首领们看到这些步枪,眼中闪烁着惊喜和兴奋的光芒。他们早就见识过步枪的威力,在战场上,沙俄军队的步枪曾给他们带来过巨大的压力。如今,能够得到这些先进的武器,他们怎能不高兴?

“司令英明!这些步枪将大大提升我们部落的战斗力!”一位首领激动地说道。

王小天微笑着点点头,说道:“这些步枪是你们的战利品,也是你们保卫家园的保障。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利用它们,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安全。”

台下的首领们纷纷欢呼起来,他们对王小天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庆功会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继续进行着。各部落的首领们拿着奖励,谈论着未来的计划,他们深知,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将继续团结一心,保卫自己的家园。

草原上,篝火熊熊燃烧,映照着每一个人的脸庞。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外蒙古人民在王小天的带领下,迎来了新的生活。

王小天的奏折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投入了北京城清政府那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听闻王小天不但又一次成功打败沙俄军队,还收复了大片土地,脸上先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当提及该如何赏赐这位战功赫赫的王小天时,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满朝文武争论不休。

慈禧太后坐在那雕龙刻凤的龙椅之上,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她深知王小天此次的功绩巨大,可如今王小天的实力越来越大,朝廷对他的管控似乎已渐渐力不从心。她缓缓开口道:“王小天此番战功卓着,自是应当重赏。只是,如今他势力渐强,若赏赐不当,恐生后患啊。”

光绪帝坐在一旁,微微颔首,面色凝重地说道:“母后所言极是。王小天如今手握重兵,在外蒙古战功显赫,朝廷对他已不能像从前那般轻易掌控。这赏赐之事,着实棘手。”

这时,一位保守派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身着朝服,神色严肃,拱手说道:“启禀太后、皇上,王小天如今势力膨胀,若再给予过多赏赐,恐其野心更盛,日后难以驾驭。臣建议,对其赏赐不宜过重,仅赐予一些象征性的荣誉即可,以彰显朝廷对其功绩的认可,同时也能避免他因功高震主而产生不臣之心。”

另一位较为开明的文臣却反驳道:“大人此言差矣。王小天为国家收复失地,立下不世之功,若赏赐过轻,恐难以服众,亦会让其他将士心寒。况且,如今外敌环伺,正需王小天这样的将领继续为国效力。臣以为,应当给予王小天足够的赏赐,以激励他为朝廷再立新功。”

一位武将也忍不住开口道:“太后、皇上,王小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其麾下将士皆英勇无畏。若不给予他们丰厚的物质赏赐,恐将士们的士气受挫。臣建议,赏赐王小天大量的金银财宝、土地田产,以及一些实权职位,让他能够更好地统领军队,为朝廷效力。”

然而,又有大臣提出担忧:“王小天如今实力已大,若再给他过多的权力和财富,万一他日后生出异心,朝廷将难以制衡。依臣之见,可在给予一定赏赐的同时,派遣亲信大臣前去监督,以防他有不轨之举。”

满朝文武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慈禧太后静静地听着众人的议论,心中却在权衡着各种利弊。她深知王小天的实力和影响力,也明白朝廷目前的处境。一方面,她不想因为赏赐问题而引起朝廷内部的纷争;另一方面,她又担心王小天的势力过于强大,会对朝廷的统治构成威胁。

光绪帝也在沉思着,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朝廷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他缓缓说道:“众卿所言,皆有其道理。只是,这赏赐之事,需得周全考虑,既要彰显王小天的功绩,又要让朝廷的赏赐合理得当,不能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更要确保朝廷对他的管控。”

慈禧太后微微颔首,说道:“皇儿说得对。此事关系重大,不可仓促决定。朕以为,可先让王小天上奏一份请赏的折子,看看他自己的想法,再结合众卿的意见,做出最终的赏赐决定。”

光绪帝连忙点头称是:“母后所言极是。就依母后之见,先让王小天上奏请赏折子。”

于是,慈禧太后传下旨意,让王小天上奏请赏折子。王小天接到旨意后,心中十分感激朝廷的重视。他思索片刻,便提笔写下了请赏折子,详细陈述了自己及将士们在战争中的付出和功绩,并谦虚地表示,此次胜利是全体将士奋勇杀敌的结果,希望朝廷能够对将士们进行适当的赏赐。

王小天的请赏折子很快就送到了紫禁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仔细阅读后,再次召集满朝文武商议。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相对折中的赏赐方案:封王小天为一等公爵,赏赐黄金千两、白银万两,并赐予他在京城的一座大宅子;对王小天的将士们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赏赐,每人赐予一定数量的银两和物资;同时,在京城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邀请王小天及其将士们进京,让全京城的百姓都来为他们欢呼喝彩。

这个赏赐方案既彰显了王小天的功绩,又照顾到了将士们的利益,也让朝廷的其他将领不会感到不满。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对这个方案十分满意,随即下令按照方案进行赏赐。

消息传出后,满朝文武皆大欢喜,京城的老百姓们也纷纷奔走相告,为王小天及其将士们的胜利而欢呼雀跃。

王小天接到赏赐旨意的那一刻,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然而,这笑容背后,却是深深的忧虑与审慎。

“哼,开什么玩笑。”王小天心中暗自思忖,目光中透露出一丝冷峻与坚定,“如今我势力在东北,吉林城已被我攻打,如今外蒙古也在我的掌控之中。我如今的势力,已足以让朝廷忌惮,我岂能轻易前往京城?万一被他们扣下,那我多年来的心血岂不是付诸东流?”

想到此处,王小天微微皱眉,目光中闪过一丝狡黠。他深知朝廷的心思,如今自己势力渐强,已成为朝廷眼中的心腹之患。若此时前往京城,无疑是自投罗网。

“爵位,金钱,收了。”王小天轻声说道,仿佛是在做着一个艰难的决定。他明白,接受这些赏赐,既能安抚朝廷那猜忌的心,又能让自己的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合法化,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然而,当提到宅子和进京之事时,王小天却果断地摇了摇头。“宅子和去京城,推脱军务繁忙不要。”他微微皱眉,目光坚定地说道,“进京?那可不是什么安全之地。如今我在外蒙古,麾下将士众多,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我若此时离开,万一出现什么变故,后果不堪设想。况且,那京城之中,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我若去了,难免会成为他们的棋子,任人摆布。”

王小天的亲信将领们听闻此言,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司令英明!如今外蒙古刚刚收复,局势还不稳定,我们确实不能轻易离开。而且,那京城之中,谁知道会隐藏着多少阴谋诡计。”

王小天微微颔首,继续说道:“没错,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巩固在外蒙古和东北的势力,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我们的根基。至于朝廷的赏赐,我们巧妙地接受一部分,既能显示我们对朝廷的忠诚,又能避免陷入他们的掌控之中。”

于是,王小天开始着手安排。他让手下将领们低调地接收朝廷赏赐的爵位和金钱,同时对外宣称自己因军务繁忙,暂时无法进京接受宅子和赴京领赏。

消息传出后,朝廷中的一些大臣们听闻王小天拒绝了进京,心中暗自窃喜,以为朝廷的掌控之策奏效了;而另一些大臣则心存疑虑,担心王小天此举是在积蓄力量,日后会有更大的野心。

外蒙古和东北的老百姓们得知王小天拒绝了进京,却纷纷拍手称快。他们知道,王小天留下来,是为了继续守护这片土地,让他们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

而王小天则在自己的营帐中,继续谋划着未来的发展。他深知,这场与朝廷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小心翼翼,步步为营,才能在这复杂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