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1990:江城造物主 > 第171章 国债的遗产复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991年9月23日,香港中环,巴林银行大厦

谢一扬站在大厦对面的文华东方酒店套房里,透过落地窗凝视着那座灰蓝色的玻璃幕墙建筑。晨光中,巴林银行的标志依然熠熠生辉,丝毫看不出这座百年金融堡垒即将崩塌的迹象。

“老板,最新消息。“张铁柱的机械臂递过一份传真,“伦敦总行今早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关闭香港分行。“

谢一扬接过传真,嘴角微微上扬。纸上的英文密密麻麻,但核心信息只有一条——由于尼克·里森的期货交易巨亏,巴林银行资不抵债,即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柱子,联系周秘书长。“谢一扬的声音冷静得像在讨论今天的天气,“告诉他,我需要外汇额度,三个亿。“

张铁柱的机械眼闪烁了两下:“老板,上周刚转了两亿去澳门...“

“所以再要三个亿。“谢一扬转身走向套房内的会议室,那里已经坐了六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巴林银行香港分行的牌照值这个价。“

会议室里的六人同时站起身。他们是谢一扬最精锐的金融团队——两名华尔街归来的投行精英,三名香港本地金融律师。

“各位,游戏开始了。“谢一扬拉开主位的椅子坐下,“巴林银行香港分行,我要在它正式宣布破产前拿下。“

金融团队负责人李明哲推了推金丝眼镜:“谢总,根据我们掌握的信息,巴林银行香港分行账面上有4.8亿美元债务,主要是尼克·里森在新加坡期货市场的亏损...“

“实际债务是多少?“谢一扬打断他。

李明哲与同事交换了一个眼神:“经过我们的模型测算,最多2.2亿美元。剩下的是伦敦总行转移过来的坏账。“

谢一扬的手指在实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稳定得像心跳监测仪。两秒后,他开口:“收购价不超过1.5亿美元,债务剥离给英国政府。香港分行的牌照、客户资源和交易系统,必须完整保留。“

“这...这几乎不可能。“香港律师陈家辉擦了擦额头的汗,“英国金融监管局已经盯上这笔交易了,他们不会允许...“

“陈律师。“谢一扬的声音突然变得轻柔,却让在座所有人都绷直了脊背,“你儿子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学费,上周又汇了五万英镑,对吗?“

陈家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谢一扬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背对众人:“我要的不是'可能',而是'如何做到'。李明哲,你曾在摩根士丹利参与过雷曼兄弟的资产收购,说说你的方案。“

李明哲深吸一口气,打开笔记本电脑:“谢总,我们可以通过三层离岸公司架构进行收购。第一层设在开曼群岛,作为名义收购方;第二层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负责债务剥离;第三层在香港本地,实际承接优质资产。“

投影仪亮起,复杂的股权结构图呈现在幕布上,像一张精心编织的蜘蛛网。

“关键在于时间差。“李明哲的激光笔在图上画了个红圈,“巴林银行将在48小时内宣布破产,但香港分行的清算需要经过英国和香港两地的法律程序。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窗口期,通过特殊渠道与破产管理人达成协议。“

谢一扬的目光落在结构图最下方的“优质资产“一栏——那里列出了巴林银行香港分行最值钱的部分:证券交易牌照、外汇经营许可、以及覆盖亚太17个国家的清算网络。

“尼克·里森现在在哪?“谢一扬突然问道。

“德国法兰克福。“前人行副司长王建军回答,“英国警方正试图引渡他,但他请了顶级律师团队周旋。“

谢一扬走回座位,从西装内袋掏出一张照片,推到桌子中央。照片上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年轻男子,正在高尔夫球场挥杆。

“约翰·卡特,巴林银行香港分行副总经理,实际掌管日常运营。“谢一扬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他有个秘密——每周五晚上都会去湾仔的'蓝月亮'酒吧,点一杯马提尼,然后带个应召女郎回酒店。“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谢一扬话中的暗示。

“李明哲,今晚带五十万美金现金去见卡特。“谢一扬下达指令,“告诉他,要么合作,要么明天他的性爱录像会出现在《苹果日报》头版。“

“那...债务剥离的部分?“李明哲小心翼翼地问。

谢一扬露出一个冰冷的微笑:“这正是我们亲爱的尼克·里森先生的价值所在。“

下午三点,香港金融管理局。

谢一扬独自一人走进金管局大楼,没有预约,没有随从。前台接待员看到他的名片后,脸色微变,立刻拨通了内部电话。

五分钟后,谢一扬坐在了金管局副总裁陈德霖的办公室里。窗外就是维多利亚港,渡轮穿梭,阳光在水面上洒下碎金。

“谢先生,久仰大名。“陈德霖五十出头,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不知今日有何贵干?“

谢一扬没有寒暄,直接打开公文包,取出一份文件:“陈总裁,巴林银行即将破产,香港分行有87名本地员工,管理着超过两百亿港币的客户资产。“

陈德霖的眉头皱了起来:“谢先生消息很灵通啊。不过这是英国银行的事务,金管局不便干涉。“

“但如果收购方是香港本地企业呢?“谢一扬将文件推到对方面前,“扬帆国际金融集团,注册资金十亿港币,完全符合香港银行条例对金融机构股东的要求。“

陈德霖翻开文件,越看脸色越凝重:“谢先生,这不是简单的商业收购。巴林银行涉及巨额亏损,英国财政部已经介入...“

“所以需要金管局特批。“谢一扬微笑着又推过一份文件,“这是xxx国际司的支持函,王司长亲自签的字。“

陈德霖盯着那份盖着红色大印的文件,手指微微发抖。他当然知道这位“王司长“是谁——正是此刻坐在谢一扬金融团队里的前人行副司长王建军。

“谢先生,你这是让我为难啊。“陈德霖叹了口气,“英国方面...“

“陈总裁,“谢一扬突然压低声音,“令郎在伦敦的房产,上个月刚升值了30%,恭喜。“

陈德霖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恐。

谢一扬继续道:“那栋位于肯辛顿的花园别墅,市值至少两百万英镑。不过...“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如果英国税务局知道购房资金来自您在开曼群岛的离岸账户,恐怕就不太妙了。“

办公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陈德霖的喉结滚动了一下,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谢先生想要什么?“他终于开口,声音干涩。

“两件事。“谢一扬竖起两根手指,“第一,金管局对这笔收购开绿灯;第二,将巴林银行香港分行的2.7亿人民币债务划归英国总行清算。“

陈德霖倒吸一口冷气:“这...这不可能!债务是跟着资产走的,国际清算有严格规则...“

“所以才需要您的'特殊处理'。“谢一扬从内袋掏出一张照片,轻轻放在桌上,“比如,将这部分债务归类为'尼克·里森欺诈案关联负债',由英国金融补偿计划覆盖。“

照片上是陈德霖的儿子与一名未成年少女在别墅泳池边的亲密照。陈德霖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谢先生,你这是...“

“选择权在您手中,陈总裁。“谢一扬站起身,整理西装袖口,“明天上午十点前,我要看到金管局的预批准函。否则...“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照片,“伦敦警察厅的举报热线一直很畅通。“

走出金管局大楼时,夕阳已经西沉。谢一扬站在维多利亚港边,看着对岸九龙半岛渐次亮起的灯火,掏出手机拨通了李明哲的电话。

“卡特搞定了吗?“

“比预想的顺利。“电话那头李明哲的声音带着压抑的兴奋,“他不仅交出了内部账本,还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尼克·里森在新加坡期货市场的亏损,有三分之一是伪造的。“

谢一扬的瞳孔微微收缩:“具体数字?“

“至少八千万美元。里森用这笔钱在瑞士开了私人账户,准备等风头过去就...“

“告诉卡特,我要这八千万的转账记录。“谢一扬打断他,“另外,安排人去法兰克福,我要在24小时内见到里森本人。“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向停在路边的奔驰S600。张铁柱已经拉开车门等候,机械臂上夹着一份刚收到的传真。

“老板,周秘书长的回复。“

谢一扬接过传真扫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纸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外汇额度已批,明早到账。英驻港总领事今晚在半岛酒店宴请英国贸易大臣。“

奔驰车缓缓驶入傍晚的车流中。谢一扬降下车窗,让咸湿的海风吹拂面庞。香港的夜色如此迷人,灯火璀璨如星河倾泻。而明天,这片金融星河中最亮的一颗星,将落入他的掌中。

半岛酒店,嘉麟楼包厢。

英国贸易大臣理查德·韦伯斯特正举杯致辞,他浓重的牛津口音在包厢里回荡:“...大英帝国与香港的特殊关系不会因主权移交而改变...“

谢一扬坐在角落,静静观察着这位满头银发的英国贵族。韦伯斯特身边是香港总领事查尔斯·鲍威尔,两人谈笑风生,丝毫看不出英国正面临二战后最严重的银行危机。

“谢先生,久仰大名。“

一个悦耳的女声在耳边响起。谢一扬转头,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子站在身旁,手里端着香槟。她穿着得体的深蓝色套装,胸口别着英国皇家徽章。

“伊丽莎白·韦伯斯特,理查德的女儿,也是巴林银行伦敦总行的法务顾问。“女子主动伸出手,“父亲告诉我您对收购香港分行有兴趣?“

谢一扬与她轻轻握手,触感冰凉如蛇:“韦伯斯特小姐消息很灵通。“

“叫我莉兹就好。“女子微笑,红唇如血,“谢先生可能不知道,我负责巴林银行亚洲区的法律事务。关于香港分行的处置,我有一些...内部建议。“

谢一扬不动声色地啜饮香槟:“愿闻其详。“

莉兹凑近,香水味混合着酒精气息扑面而来:“尼克·里森的亏损账目中有水分,这部分资产如果'妥善处理',可以减轻收购方的负担。“

谢一扬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韦伯斯特小姐是在暗示,可以协助我...调整收购价格?“

“我只是提供法律允许范围内的建议。“莉兹的蓝眼睛直视着他,“当然,这需要一些...专业费用。“

“多少?“

“五百万英镑。瑞士银行转账,不记名债券也可以。“

谢一扬假装思考,余光却瞥见不远处的查尔斯·鲍威尔正紧张地注视着这边。他突然明白了——这不是简单的贪污,而是英国政府默许的资产甩卖。巴林银行的窟窿太大,他们需要找个接盘侠,同时保住大英帝国的颜面。

“成交。“谢一扬举杯轻碰莉兹的酒杯,“不过我要先看到'调整后'的资产负债表。“

莉兹微笑:“明天上午十点,会有人送到您酒店。“

宴会结束后,谢一扬刚回到套房,张铁柱就递来卫星电话:“老板,法兰克福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低沉的男声,带着浓重的德国口音:“谢先生,里森同意见面,但要求五百万美元保证金。“

“告诉他,一千万。“谢一扬干脆地说,“前提是他带上巴林银行真实的交易记录,特别是与327国债相关的部分。“

挂断电话,谢一扬走到窗前。香港的夜景尽收眼底,灯火如繁星坠落凡间。明天此时,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英资银行将改姓谢。而2.7亿的债务,将永远沉没在泰晤士河的淤泥中。

1991年9月24日,上午9:30,巴林银行大厦会议室

谢一扬坐在长桌一端,对面是英国财政部特派员、金管局代表和巴林银行清算组。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如铅,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桌中央那份收购协议上。

“谢先生,我必须再次强调。“英国财政部特派员约翰·史密斯推了推眼镜,“巴林银行香港分行的所有债务必须由收购方承担,这是国际清算的基本准则。“

谢一扬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看向坐在史密斯身边的陈德霖。金管局副总裁面色如常,但手指在桌下微微颤抖。

“史密斯先生,请看附件七第13条。“谢一扬的律师陈家辉开口,声音镇定,“根据香港《银行条例》第120章第8条,在特殊情况下,经金管局批准,部分'非正常业务产生之负债'可被排除在收购范围外。“

史密斯皱眉翻阅文件:“这是什么鬼条款?我从没听说过...“

“这是香港本地法规,史密斯先生可能不熟悉。“陈德霖突然插话,声音出奇地坚定,“经过金管局审慎评估,我们认为巴林银行香港分行有2.7亿人民币债务确实属于'非正常业务负债',主要是尼克·里森通过香港分行进行的未经授权交易。“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英国清算组的律师们交头接耳,而谢一扬的团队则稳如泰山。

“这不可能!“史密斯拍桌而起,“这些债务明明就是...“

“史密斯先生。“谢一扬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安静下来,“我理解您的立场。不过...“他推过一份文件,“您不妨先看看这个。“

史密斯疑惑地接过文件,刚翻到第二页就脸色大变。那是他与莉兹·韦伯斯特的亲密照片,拍摄于伦敦某家地下俱乐部,内容不堪入目。

“您女儿在剑桥的学费很贵吧?“谢一扬轻声说,“特别是那所私立中学,每年学费就要五万英镑。“

史密斯的嘴唇颤抖着,最终颓然坐下:“我...我需要请示伦敦...“

“当然。“谢一扬微笑,“不过根据英国破产法第72条,特派员在现场有最终决定权,不是吗?“

十分钟后,史密斯在协议上签了字。谢一扬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巴林银行香港分行的全部优质资产,而2.7亿人民币债务则被归类为“尼克·里森欺诈案关联负债“,将由英国金融补偿计划覆盖——换句话说,由英国纳税人买单。

签字仪式结束后,谢一扬站在巴林银行大厦楼顶,俯瞰香港全景。张铁柱走过来,机械臂上夹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

“老板,法兰克福的消息。里森交出了327国债的真实交易记录,显示有1.8亿优质债券被伦敦总行秘密转移。“

谢一扬接过电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327国债案,这个五年前让他赚了12亿的金融战役,如今又送来一份大礼。

“通知李明哲,把这1.8亿债券转入瑞士账户。“谢一扬将电报撕成碎片,撒向风中,“然后准备新闻发布会,宣布扬帆国际金融集团正式成立。“

碎片如雪飘落,散入香港的街道巷弄。而在伦敦,在苏黎世,在法兰克福,一场金融风暴正在酝酿。谢一扬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当他踏入国际金融舞台的那一刻,游戏才真正变得有趣起来。

远处海平面上,一艘巨型货轮正缓缓驶离维多利亚港。船身上“扬帆国际“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同一个新时代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