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胤禔根本不愿意再去做那些表面文章,去迎合他人的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臣子们渐渐发现胤禔对于选妃选秀之事的抵触情绪如此之强烈,他们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提及这个话题了。
毕竟,谁也不想去触怒这位权势滔天的君主。
但仍有一些官员不死心,偶尔还是会婉转地提出这个话题。
胤禔忍无可忍,狠狠地发作了一次。
他当着众臣子的面,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如今昭和国是吾与王妃一同治国。
若是我纳妃纳妾,那王后是否也应该享有同样的待遇?”
这句话一出,满堂皆惊。
臣子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再接话。
胤禔把这种话说出来了,谁要是再提选秀,那不是给国王戴绿帽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谁要是真的这么提议,那可真是活得不耐烦了。
于是,关于选妃选秀的事情,就这样被搁置下来,再也没有人敢提起了。
不过,虽然胤禔没有纳妃纳妾,但他对国家的治理的好却是有目共睹的。
在他和王妃的共同努力下,昭和国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而在这期间,女子学院的学生们在课程的指导下,逐渐展现出了不输于男子的才能。
婉儿所创办的学院,更是成为了培养女性官员的摇篮。
婉儿的学院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因此,从这里毕业的学子们,个个能力出众。
她们中的许多人都进入了朝廷,成为了有能力的女官,为昭和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胤禔可以直接从昭和国派船出海贸易,比大清时候还方便,赚取了大量银钱。
昭和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蓬勃兴起,商业贸易日益繁荣,百姓生活水平也有了显着提高。
整个昭和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
……
……
胤禔在预知梦中就清楚了他的皇阿玛康熙,是个疑心病极重之人。
尽管他凭借从大清借来的兵马和粮草成功攻下了昭和国,但为了避免引起康熙的猜忌,胤禔决定每半年,再向大清归还一部分银两。
他预计在五年内将这笔巨额债务全部还清。
胤禔亲自率领军队出征打仗,并最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领地。
如此重大的事情,自然难以瞒过他的兄弟们。
众兄弟得知胤禔的成就后,都心生羡慕之情。
他们原本的思维还局限于小小的京城之中,整日争斗不休。
如今他们才意识到,外面的世界竟是如此广阔。
受到胤禔的启发,众兄弟纷纷开始行动起来。
他们努力积攒钱财,同时组建自己的班底,摩拳擦掌,准备向大清以外的土地进军。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三年。
在这三年里,胤禔将昭和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这期间胤禔和婉儿并未回过紫禁城,只是每年按时送上节礼。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胤禔将大儿子弘昱派回京城,以显示自己对康熙的敬重。
惠妃虽然心中无比思念自己的儿子,但由于康熙尚未驾崩,她也只能无奈地待在后宫之中。
她深知儿子早已像脱缰的野马一般,出了紫禁城,就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儿子翅膀硬了,她这个当额娘的对他也是束手无策。
不过,好在她还有一个孝顺的好孙儿,每年都会不辞辛劳地回到京城看望她这位玛嬷。
这也算是给了惠妃些许安慰,让她在这深宫中不至于太过孤寂。
至于康熙,对于儿子不在身边这件事,他倒是显得颇为淡定。
孩子长大了,出去闯荡一番也是人之常情,只要儿子还活着,他便也没什么过多的想法。
而且胤褆如今已是一国之君,生活过得也还算顺遂,他这个做皇阿玛的总不能强行将儿子束缚在这紫禁城里吧。
而京城的那些皇子们,则是各显神通,纷纷施展自己的手段。
经过长达三年的精心筹备,他们各自都成功地组建好了自己的班底。
这些龙子凤孙们,自然都不缺钱,个个都是财大气粗。
几个皇子更是参照了胤禔的方法,或多或少地向康熙借了一些兵马,似乎都想要效仿胤禔去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
面对儿子们的请求,康熙倒是来者不拒。
他觉得儿子们有这样的进取心是好事,作为阿玛,他自然应该给予支持。
康熙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充满自信,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满意。
真正让他忌惮的,是那些可能会觊觎他权力宝座的人。
他知晓权力的诱惑巨大,以至于即使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未必能够抵挡得住。
如果儿子们都离开京城,远离权力中心,那么他的日子无疑会轻松许多。
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康熙不必担心儿子们会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不用担心他们会惦记着抢夺他屁股下那把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龙椅。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康熙就已经被儿子们“打过招呼”了。
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他特意多招了兵马。
等康熙在借出兵马给儿子们时,特意挑选了那些新近招募并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
这样一来,即使儿子们在外征战,康熙也能够保证自己作为皇帝的安全。
作为一国之君,康熙必须首先考虑自身的安全。
他不能将自己的全部兵马都借给儿子们,否则一旦发生意外,他将面临巨大的风险。
因此,在借出多余的兵马时,他要确保留下足够的兵力来保障自己的安全。
就这样,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十四阿哥胤禵等数位皇子,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军队,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军,去开拓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
在火器方面,胤禔早就主动将火器上交给了康熙。
其他皇子们为了能够顺利地打下自己的地盘,也纷纷向康熙借用武器装备和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