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郭淳的想法还没说出来就被李冰堵死了。
李冰当然知道这些商人想干什么,无非就是垄断和卖高价。
靳良玉能垄断火枪的售卖是因为靳良玉本身就很有实力,并且火枪的供应是跟火药绑定的。
在技术没有突破之前,对方的火力是完全取决于李冰的供应。
郭淳还想说什么,被李冰打断了。
“你要知道,我们供应的货物并不常见,量也不会很大。”
“如果你们按照我们的计划,保证让你们得到利益。”
“如果你们不想按照我们计划,我们不介意换一个商行。”
郭淳把话吞进了肚子里。。。
虽然郭淳像个受气包,但是午饭还是要吃的。
驿馆里,郭淳拍着胸脯大着嘴巴:“我跟你说啊,我爹!”
“他让我来这里的!”
李冰放下筷子:“说了下次来客人,不要给他们二锅头!”
……
当郭淳醒来的时候,见到李冰:
“你们平时喝的什么酒?”
“你说的是二锅头吧?”
“对,我也是喝二锅头的!”
一旁赵小六:“二锅头也是我们白水县的特产!”
郭淳内心:“这怎么跟我爹说的不一样啊,不是说两个人干一样的事情能拉近距离么?”
李冰:“你也用斯丹康的头油吗?”
“什么是头油?新的商品么?”
李冰摊摊手:“是摸头发的,我们白水县可造不出来头油。”
李冰拿出一份合同,交给了郭淳。
“这是一份新的合作模式合同,你可以给你父亲看看。”
郭淳自信的说道:“这种事情,我自己都能决定!”
然后看到合作模式之后,郭淳道:“其实我家还是我爹当家。”
李冰道:“没关系,你们可以慢慢考虑,大概还有一个月时间呢!”
合同上写着,白水县提供技术和商品,而郭氏需要提供郭氏的口碑和销售。
当然白水县的商品经过这两天的验证,确实很吸引人。
并且做到了遥遥领先。
功劳是白水县的,但是一旦出现问题,黑锅要交给郭氏。
并且郭氏的口碑将万劫不复!
(很多新能源车的合作模式。技术方提供产品技术,另一方专注销售)
郭淳在白水县逗留了两天,才发现这白水县的人口超出了他的想象。
似乎比西安的人都多!
商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目不暇接。
“这还是穷乡僻壤吗?”
街道上的百姓让郭淳感到十分奇怪。
这灾年时候的平民们应该为了生存奔波,木讷且懒惰,像西安的百姓们就是东倒西歪的靠在墙角。
但是在这白水县,百姓们走起路来却很有精神,并且看着自己的时候,眼中充满了骄傲。
仿佛他们是这个城市的主人。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个富商!
郭淳环顾四周,虽然这是第一次来,但是这地方的穷苦他早有耳闻,如今真的来到这里,却发现这块贫瘠荒僻的土地和自己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这里不仅有市场,并且市场上每家商铺都修建的一模一样,看上去就很整齐。
并且他看到了什么?红砖!
而街上的百姓笑着从商场走出来,手里或多或少的拿些东西。
一点也不像是受到旱灾和被知县压榨的样子。
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人变成这样?
当郭淳带着种种疑惑来到广场的时候,看到告示栏处围了几个百姓。
郭淳挤了进去。
然后瞪大了双眼。
告示上的招募令五花八门,大部分工作管饭,且待遇超过了他家店铺请的伙计了!
到底谁才是乡下人啊?
更可怕的是,李知县居然把县衙里面的收入张贴出来,让百姓们看!
太可怕了!
……
回到驿馆,郭淳开始思考着这两天在白水县的见闻。
“这里的知县似乎很在意契约精神,并且似乎十分在意自己治下平民们的想法和建议。”
郭淳想起了公示栏里,一个意见表上填满了要求加钱的建议。
还有要求在矿山新增蒸汽机的要求。
“虽然不知道蒸汽机是什么,但是想来一定对平民有利。”
第二天,郭淳向李冰告别,跟着装好货物的商队朝着西安赶去。
郭氏粮行里,郭淳问道:“爹,你说我们要答应这白水县知县的要求吗?”
“怎么看都是我们吃亏啊!”
郭槐看着郭淳,一脸无奈,这么大的店铺不会要断在自己手里吧?
“儿子呀,你说我们不答应李知县的契约会怎么样?”
郭淳愣住了:“没有货源,关门大吉了!”
郭槐点了点头:“跟李知县合作至少没那么快关门,不是吗?”
“对啊,最坏的结局也不过是关门,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让郭氏粮行更上一层楼!”
郭淳想通了这点,并且白水县的商品在现在确实是稀罕东西。
“虽然可能成为白水县的傀儡,但是值得尝试一下!”
郭槐点了点头,这儿子还不算太笨。
“我年龄大了,下次你再见到王小六的话,就把这份签下的契约交给他吧!”
不久后,李冰拿到了来自郭氏和西安勾栏的契约。
李冰知道一份商业契约并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的站在自己这一边,但这是一种信号。
告诉后来者遵守契约,才能和白水县合作。
白水县相比王权,更加注重契约精神。
白水县北边的工业区里。
郑全有看着烧红的铁丝,在新打造的机床下随意的变换着形状,一圈一圈的往外吐着。
等到冷却之后,他拿了起来。
“这就是李大人说的弹簧吗?”
接着用力按压,弹簧立马变形,不再回弹。
“失败了!”
地上已经扔了无数个未成功的报废品了。
李冰来到工业区的时候,正好看到郑全有将一根失败的弹簧扔到一旁。
“郑区长,这些都失败了吗?”
郑全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啊,大的小的都失败了。”
李冰并不意外,材料学如果那么容易突破,现在的人早就暴打欧美了。
看着郑全有在实验记录上写下密密麻麻的配比和火候,确实是下了很大的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