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时间差不多了,夏长海就和王喜栋在原地生火,毕竟吃饱了才有力气,这世上,没有什么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情绪波动太大,明明距离上一顿饭才过去几个时辰,两人却都觉得肚子饿了。
夏长海借助篝火,把铝饭盒放在火堆旁边。
靠火堆散发的余热来加热里面的小甜饼。
这样加热容易控制火候,不然稍微不注意,小甜饼就会变成硬邦邦的饼干。
那味道可就差远了。
王喜栋也没闲着,他用树枝串起几个粘豆包,直接丢进火堆里烤。
反正这是给猎狗吃的,不用太讲究。
烤到里外都热乎就行了。
山里的猎犬可不像城里的宠物那么娇贵,能有粘豆包吃就很不错了。
大多数人家喂狗的食物,要么是撒点盐调味的白菜粥,要么就是滴几滴菜籽油的土豆糊糊,这就算很慷慨了。
人都很难顿顿吃上粘豆包,更别说狗了。
毫不夸张地说,夏长海家那几条猎狗的伙食标准,在宁夏村已经超过了99%的家庭。
这也是很多人想尽办法想和夏长海家攀亲戚的原因。
在80年代,人们对物质的要求还很低。能吃得好、吃得饱,就心满意足了!
王喜栋满心疑惑,问道:
“老大,周国民为什么不把狗送下山,然后和咱们一起去打熊呢?
亲手为猎狗报仇,不是更解气吗?”在他看来,借助别人去报仇的做法,怎么看都有点幼稚。
要是他,把猎狗送下山后,就算不睡觉也要立刻去找出那只熊!
夏长海说道:“他不是不想,而是没了心气儿。”夏长海拨弄着火堆,让火焰烧得更旺些。
“6只猎狗,一下子全没了,一只都没剩下。”
“这对打狗的人来说,打击太大了。”
“他最后能跟我说那几句话,说实话,我已经挺意外的了。”
夏长海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而且要是他跟咱们一起,到时候很容易产生分歧。”
大家都说周国民脾气大、性子急,可现在看来,他并不是那种不顾一切的鲁莽之人。
人情世故方面,他不是不懂,只是不想去理会。
周国民和那只熊之间,仇深似海,是那种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一定要报复的关系。
严格来说,夏长海、王喜栋和那只熊之间,本来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虽说夏长海嘴上答应会继续追捕那只熊。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所承受的损失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一旦夏长海觉得继续追捕熊会严重危及自己和王喜栋的生命安全。
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放弃!
要是出现一方想放弃,另一方却坚持要追的情况。
矛盾肯定就会产生!
退一步讲,就算夏长海不放弃,最后真的抓住了那只熊。
可这损失又该算谁的呢?
在围猎熊罴的过程中,猎犬出现伤亡是难以避免的事情。
要是只有夏长海和王喜栋两人各自行动,那倒没什么可争议的。
毕竟生死都由命运决定,富贵也全看运气,自己的猎犬自然要自己负责!
然而,周国民加入进来后,夏长海心里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自己所遭受的那些损失,都是周国民导致的。
这其实就是人的本性在作祟。
和情商高低没有关系,也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对错来评判。
实际上,周国民心里明白得很,跟着夏长海他们一起行动,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矛盾肯定会出现。
与其到最后和夏长海闹得关系破裂,还不如自己提前避开。
等夏长海那边有了结果,他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做。
就在夏长海和王喜栋交谈的时候。
原本趴在地上,大口啃着烤干的粘豆包
(因为烤干了,已经不能再叫粘豆包,得叫粘豆饼了)的黑豹,突然停了下来。
紧接着,它站起身,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夏长海背后的方向。
那个方向是一片长得足有两人高的灌木林。
夏长海很快就察觉到黑豹的异常表现。
在他养的几只猎犬当中,黑豹的速度是最快的,听觉也是最灵敏的。
夏长海给王喜栋使了个眼色,同时在动作上格外小心,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
看到夏长海去摸枪,再加上黑豹的反应,其余几只猎狗也都纷纷站了起来,紧紧地围在夏长海身边。
它们全身的肌肉都紧绷着,就像拉满弦的箭一样,随时准备向未知的目标发动攻击。
王喜栋把声音压得很低,轻声说道:
“老大,那边好像有什么动静。”他全神贯注地听着,能清楚地听到从灌木丛那边传来沙沙的声音。
夏长海握住枪,心里稍微踏实了一些,然后小声吩咐道:
“别让狗叫出声,我悄悄地过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王喜栋回应道:“好的。”
在狩猎这个领域里,那些经验老到的猎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围猎的时候,有件事是绝对要避免的,那就是和猎物毫无防备地撞个正着。
所以,夏长海并没有急着去拨开眼前那片灌木丛。
獾子这种动物,可是出了名的不好对付。
要是不小心跟它撞上了,那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弄不好的话,自己身上就得挂彩,甚至连眼睛都可能保不住!
不管是围捕野狗,还是对付獾子,和它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始终是最为关键的。
夏长海弯着腰,脚步放得特别轻。
就这样,他一点一点地向前挪动了一段距离。
之后,才小心翼翼地从灌木丛下方,轻轻地拨开枝叶。
只看了一眼,他就松了口气。
原来是蹄子印,问题不算严重。
在这座山里,长着蹄子的动物,无非就是马鹿、狍子、梅花鹿、山羊这些吃草的家伙。
夏长海转过头,朝着王喜栋打了一个特定的手势。
然后站起身来,从正面慢慢地拨开灌木。
眼前出现的,是四只青盖子,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狍子,它们还有个外号叫“雪尼玛”。
其中有三只是成年的大狍子,还有一只是小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