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家伙还是心软了,这件事要给他大哥,他大哥能做得出来,但朱厚炜做不出来。

别看朱厚照成天不着调,但朱厚照从来都不是心软的人,自家舅舅都能扬言要杀,虽然是玩笑话,但那是因为弘治皇帝还活着,真要弘治皇帝不活着,谁知道朱厚照能不能干出这事?

可老二不一样,老二虽然也狠辣,但有自己优柔寡断的一面,他更注重情义,更能体恤他人。

哎,如果真要做天子,这份软心肠就不可能有,虽然弘治皇帝教了他十余年,可却依旧不能改变刻在朱厚炜骨子里面的东西。

希望他未来能成长到另外一个高度,真正去理解帝王不需要情感,考虑皆是利益、平衡的残酷道理!

其实有些话弘治皇帝都不敢对小儿子说,这样会让他小儿子觉得他这个父亲更加残忍。

不过二十多名小卒而已,用他们的牺牲保住王越,这对弘治皇帝来说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他是真疼自家小儿子到骨子里了,不然这种事对弘治皇帝来说根本不算事,又何须去考虑朱厚炜的感受?他自己就能处理掉!

只是要背着小家伙去处理,恐怕会让小家伙对自己不满,纵然他可能不敢埋怨自己父亲,但也肯定会不开心。

他不想自家小孩不开心,他想让小家伙一直快快乐乐的成长,和大哥和大明一起茁壮成长。

“父皇好好想想,你不要自责,这件事和你没关系,谁也不会料到有这么一日。”

“你毕竟只是个人 ,况且事情已经隔了九年多了,谁又能会想到今天这一幕?不要埋怨自己,你已经很优秀了。”弘治皇帝拍了拍朱厚炜安慰他。

希望小家伙不要太过于自责。

人无完人 ,哪有什么计划能做的天衣无缝呢?有失误的时候很正常,况且这份失误是各种阴差阳错造成的,和朱厚炜并无多大关系。

马文升和闵珪已经去西北有半个月了,该查的应该都已经查出来了,只要他们回京,京师一定会掀起一场巨大风波!

作为大明三朝元老,两朝名将,王越是大明军事历史上的标杆,弘治皇帝是一定不会让王越落得凄惨结局退出历史舞台。

如此一来,大明未来还怎么培养出来名将?

治国需要文官,可戍边需要名将,未来没有可用的名将,瓦剌、鞑靼、吐鲁番等都会成为边塞巨大的威胁!

边塞数十万将士都在看着朝廷,任何处理不妥,都会酿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钱钺在西南败了,五万大军干不过土司土人,可文官们并没有责怪钱钺,为什么?

因为钱钺是他们的一份子,是文官领兵的典范,所以即便钱钺大败也没关系,依旧被调到了太常寺任少卿。

如果这一次能彻底除掉王越,大明以后领兵的人都是这群文官,那这个仗未来还怎么打?

“还有时间!”

弘治皇帝道:“马文升他们还没有启程归京,算少这个时间最少还有五到十天的空隙,不要着急,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你们两个也不要忧心,朕会好好想想。”

弘治皇帝挥挥手道:“现在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不要擅做主张。”

他叮嘱朱厚照道:“还有你,不要动用东厂和锦衣卫任何力量去西北。”

现在只要东厂和锦衣卫有任何动作,恐怕文官们都会提前通气给马文升和闵珪!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双方注定不能在明面上展开!

……

南直,吏部。

杨廷和从京师调到南京吏部左侍郎已经有段时间,即便身在南京,杨廷和依旧兢兢业业为官,这段时间他做了人事政绩考核标准,将南直地方周府县官都划定了考核指标,比如税收、刑案、经济等各个方面都规定了考核标准。

很好的限制了一群臃肿无为的官吏,非但如此,他还大胆的对南直不作为的官吏进行调整,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南直官场焕然一新。

但在杨廷和的治理下,大多南直官吏都对这名吏部侍郎憎恨到骨子里,都在想尽办法将杨廷和给调走,为此没少花费功夫。

今日一早,杨廷和早早来到吏部值庐内,一摞摞公文堆积他的案头,稍稍喝了一口冒着茶气的浓汤后,杨廷和便开始了一日的工作。

最上方的公文是一份从哈密城发来的公函,杨廷和有些好奇,哈密的公文为什么会发到南直来?

他好奇的打开公文,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几幅画卷,只是看一眼,杨廷和双眸便骤然一聚!

这群人的面貌,尽管过了九年时间,他依旧记忆犹新!

九年前让这群贼獠跑了,想不到现在居然又出现了!

这群贼獠胆大包天!不管当时有什么苦衷和借口,但绑架了蔚王殿下却是实打实的!什么理由和借口都不能掩盖他们大逆不道的罪证!

公文后方则是吏部尚书马文升的公函,“介夫安好,有劳介夫辨别此几人是否为九年前掳蔚王之贼子,望介夫公正辨别,尽快回信。”

当初内阁六部的高官在夜色下也只能窥探到他们身体特征,但未能知晓他们的全貌,可有个人可以!

那就是进入山神庙并且和这群贼獠近距离接触的东宫左春坊杨廷和杨介夫!

因此马文升和闵珪才在西北按兵不动,依旧借着视察的理由没有离去,就是在等杨廷和的回信。

杨廷和看完后,面色严肃的在公函上批复道:“此贼獠,下官记忆犹新,正是当年掳蔚王殿下之贼!”

有了杨廷和的背书,马文升和闵珪在西北才好开展下面的工作。

杨廷和批复完毕,立刻叫来外面的吏部主簿官,道:“验封好,以最快速度,给送去哈密!”

不管马文升他们要做什么,但杨廷和都不能违心去说谎话,这群人大逆不道,如今找到,自当伏诛!

当时杨廷和被刘振刀打晕,并不知道后面发生的事,不过无论如何,杨廷和也不会在这种大是大非上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