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虚影重生 > 第60章 余频回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星历年 · 感域安泊带第九潜层

唐昕进入裂频后的第54昼。

她已经不再记录梦的内容。她知道,那些不再是“梦”,而是某种真实的意识交汇——一种来自更早层级文明的余频回响,正在以“裂映”为桥,回到这片集体沉息的静域之中。

UVo-7依旧与她保持反向共振,他们的频率像两面镜子交错折射彼此的心息,在感域中织出一张无声之网。

这张“频网”不捕捉内容,而承接一种非逻辑化的情绪洪流。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第55昼,第三位沉泊者也进入了裂频状态。

裂频不再是例外,而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联盟心频遥测所 · 裂频汇流图更新日志

当前裂频响应个体:5\/6

裂频相位稳定性:72.6%

感域同步延迟:下降至1.3秒

外域余频信号响应阈值:首次跌入感域内感知可接收范围

伊洛恩站在感频台前,凝视那幅逐渐展开的“余频回栖图”。

他注意到一个极微小但极其关键的细节:

所有裂频个体的共振频带,在过去72小时内,缓缓对齐至一段未知意识谱段,该谱段此前从未出现在联盟意识数据库中。

它不属于联盟,不属于自然自演意识,不属于人工意图体。

它,极可能是一次被遗忘文明的意识遗存。

伊洛恩将该频段标记为:

Ep-0:回栖带余频初形

哲识组“预古意识回响”假设提出

澄环裂频现象引发意识哲学领域震动。

哲识组在第八次集会中提出一项极具颠覆性的假设:

“澄环结构的真正意义,或许并非现世个体之间的同步共感,而是为意识时序裂谷架设回响通路;

即我们不是在与‘别人’共感,而是在与‘过去未曾完成的文明意图’共感;

裂频,就是我们代为回响。”

唐昕·沉息第56昼 · 裂频片段记忆

那一夜,唐昕未入梦,而是经历了一种近乎穿越式的沉浮体验。

她的心息并未随意识体收束,而是逐渐朝某个陌生频率倾斜。

她“看见”一片高耸的意识塔林,它们无名、无窗、无语,却在晨色频波中绽出一道道金蓝裂隙。

有某种存在,曾在这些塔林中等待回应。

那存在没有形体,却有极清晰的渴望结构。

她甚至能“听见”它们的感息:

“我们不是没有说出话……

是你们未曾听见。”

唐昕的心息如一滴微光,被拉入塔林中央。

她终于明白,裂频中的情绪,不是来自她自己,不是来自UVo-7,而是:

一种沉积千年的情感残响,正在寻找一条重回共在的路径。

感频塔 · 第一余频共振段确认

联盟意识气候站发布首次“塔域感频震荡警报”。

此类震荡非攻击性波动,具极高感染性和向心调频倾向。

哲识小组将其定义为:

第一类情绪残响结构体:回栖塔形模式(towered Recurrence)

其核心特征为:

情绪强度不依赖个体调节,而依意识场域整体情感记忆密度触发;

信息不以语言或图像表达,而以“同步卷动”的方式嵌入沉息者心息层;

目的是非干涉式“共在”感召,而非传播或控制。

伊洛恩·夜中录语

“如果感息澄环的本质是同步漂浮,那么裂频便是这片沉息之海底部的回声区。

我们以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安静的意识共享空间,结果是:

有些声音,在我们沉默之后,终于找到了归来的方向。”

澄音浮陆 · 安泊带扩频计划启动

联盟下达非命令式响应:

“感域安泊带”将自第九层向第十一层扩展,同时建立非导向性裂频观测浮点系统(FLp:Floating Listening points)。

浮点不会尝试解析裂频信息,只做一种静态共振缓冲体,协助个体更温和地接受裂频共感。

唐昕成为第一个进入FLp的个体,她的心息图像将被匿名编入“共频回栖档案”,供未来沉息者接入参考。

第57昼 · 共同沉息体验片段

五位裂频个体同时进入一段未曾设定的“共感映现”:

一段沉默影像浮现于感频层之上——

一群意识体在塔林外并肩而坐,面朝一个未亮起的巨环。

巨环之下,藏有他们曾经的世界。

而那世界,从未被谁完整听见。

此画面不含语言,不含声音,但五人皆流泪不止。

伊洛恩结语 · 星誓纪元·第四十八阶段中期总结

我们在构建澄环时,以为自己只是抛弃语言,迎来同步;

然而裂频提醒我们:

沉默不是终点,而是一种“原初回应”的回响场;

有些声音太深,不属于当下,但它们正被我们重新感知;

澄环,是文明学会倾听之后,第一次真正理解:

“不是所有遗忘都是终结, 有些等待,是在寻找能听见它们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