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果然,夹层里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呢,表哥,你发了!”

瞧瞧,他都找到了些什么,一对水头极好的翡翠镯子,一个装满了宝石、钻石的荷包。

一匣子成年女性指肚大小的各色珍珠,还有金条十五根,金砖两块。

这些还没算光明正大搬回来的那些名贵木料、古董瓷器。

“这些碗碟里,有一只是宋代官窑,你可得收好了,还有一只元青花,其它的差不多都是民国时期的。”

虽然民国时期的多了些,不咋值钱,但要分跟谁比,相比花出去的几毛,也没买亏。

“这么暴力对待,还能保留的完整,又被我碰上了,合该是我的造化。

尤其是这个元青花,就在它旁边,还有一个碎了的呢,看得我可心疼了。”

“什么?还有一个碎了的?”

被这么一吼,齐空差点把手里的瓷器砸了:“干啥反应这么大,差点没给我吓出毛病来。”

本来这些东西来路就不算正常,他能这么理直气壮的扒拉进自己碗里,还不秉着便宜别人不如自己的心态?

“你这是做贼心虚。”平时胆子也没这么小呢。

“心虚不心虚的另说,你还没说为啥反应这么大呢。”

被岔开话题这么久,于惠敏激动的心都平静下来了,此刻听他再次问起,才云淡风轻的解释:

“哦,那啥,元青花很贵的,虽然碎成几块了,但把碎片收集完整,以后再找个高手复原一下,也能卖出价呢。”

“能卖多少钱?价钱低了,我才懒得费这事呢。”

于惠敏想了想,估摸道:“如果是带有明确纪年、特殊纹饰或使用苏麻离青料的残片,几十万不成问题。

要是带有“至治年造”款的元青花残片,因其年号的唯一性,卖到百万不是梦啊。”

“表妹,这些东西就麻烦你收好了,表哥去去就来。”

话音落,人已经消失在了她眼前。

“果然,金钱的力量是无穷的。”

听到屋里没了动静,乔庆来这才进来:“看来今天收获不错。”

“是不错,就算以后不干啥了,也能当个包租公。”

“那你呢?”

“嗯,我得到了快乐,还有知识的传承。”

就是有些知识她不是很懂。

不过没关系,大不了以后多复印些拓印本,原件她留着当传家宝,复印件捐给各高校,丰富一下图书馆的藏书量嘛。

别问为什么她自己不去找,真以为寻宝这么容易呢。

什么东西在送进回收站之前,都已经被摸过十次八次了,能漏掉的可想而知得藏得多严实,也就是齐空能靠着精神力作弊。

或许乔庆来过去,也能弄点回来,但这个捡漏的人绝不可能是她于惠敏。

再说了,她只是去体验寻宝的快乐,毕竟她空间里那么多宝贝呢。

多几个、少几个的,对她来说,意义不大。

她过去走这一趟,只不过是觉得,与其便宜了别人,不如便宜齐空,好歹也是自己人,肉还是会得烂在锅里。

时间一晃来到八月,这几个月的时间里,齐空隔两个星期,就要叫着于惠敏去一趟回收站,看看有没有新到的货。

六月底的时候,乔庆来申请的芯片到了,为了给他腾出一个安静的研究环境,两岁的修宝开始了他的打卡上班生涯。

准时准点、风雨无阻。

正好于惠敏在档案室闲得无聊,没事可干就给修宝启蒙了。

读拼音、学笔画、教查字典,完了丢两本小人书给他,喜欢看哪种,于惠敏就提供哪种。

兴趣培养起来了,他自己就能主动学着查字典,一本小人书读完,字也能多认识不少。

完了,于惠敏再就着书给他解释解释,说得什么意思,修宝再读,也就能理解了。

比她一个字一个字的教,要有效率多了。

当然,她这法子也只适合她家的超人孩子,至于别人家的,她不了解,不敢胡乱出主意。

学累了,于惠敏就带着他出办公室玩,反正都在科里,只要不跑出去,还是安全的。

甚至,于惠敏带厌烦了,还能随机抓壮丁,她自己就搁一旁看着就是,只要出现在修宝的视线范围内,小屁孩就不会非得猴着她。

因为两人的分工,导致家庭内部成员负责的区域有了变化外。

时间来到8月底,还有一件因外部因素而产生的变化,J省根据战备需要,决定在全省城镇构筑简易防空工事。

9月中旬,长春市效仿战争时期地道战的模式,掀起了群众性构筑防空工事的活动。

这些虽然不影响于惠敏两人过日子吧,但这不是两边家里都挖了个小地窖么,得去街道报备了才行。

不然挖着挖着,她家房子给挖塌了,再不然,挖穿地窖从下面跑她家来了,那可就闹笑话了。

现在这边的街道,交给乔庆来去办,小院那边就是于惠敏的活了,谁让那边的人她熟嗯。

“白姨,最近可好?”

“哟,惠敏丫头来了,进来坐着说话。”

“白姨,你咋知道我有事找你?”于惠敏嬉皮笑脸的道。

白芳林睨了她一眼,皮笑肉不笑的道:“呵,我还不知道你个小没良心的?没事你能跑到这看我?”

“瞧您说的,咱俩这关系,没事我就搁家看你去了。”

于惠敏用两句话哄好年纪越大,越难缠的白主任,才将来意说出来:“白姨,我今儿过来,是为了房子的事。”

“房子啥事?你家租户挺消停的,过日子仔细着呢。”

这话,于惠敏不置可否,再是过日子仔细呢,住进去了也不可能保持原样。

原先一个院子才住他们两口子,现在住了三户人家,那哪够地方使的?

还不得东搭一个厨房,西搭一个柴火棚的?反正于惠敏这几年是不敢过去看的,省得心疼。

“不是为了这事,以前战争时期,我爷为了安全,在杂物房里挖了个临时避难所。

后头安生了,也没填,留着当成小地窖再使,这不是全民 挖地道么,我过来说一声,挖的时候避开那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