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祸b流通学之双赢
定襄城。
继谭军泄密事件之后,蜀王府如同经历了一场大地震。
尤其是那些嘴巴不严的,几乎是人人自危。
为了避免再次泄密,李恪建立了严格的政审制度。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进行政审呢?
那自然是通过不良人的侦查手段了。
作为李恪手中最得意的情报组织,不良人从未让他失望。
看着身着黑袍的不良帅,李恪淡淡问道:“张恒,调查结果出来了吗?”
“殿下,目前有嫌疑的都在这张名单上了。”
“有标注的都是各大势力的探子,其余的是怀疑对象。”
张恒将一份名单摆在桌子上,面无表情地说道。
李恪拿起仔细浏览了一遍,心里已经有底了,“不错!今晚让名单上的人消失!”
“是。”张恒自然不会有意见。
李恪微微颔首,对不良人很是满意,挥手示意退下。
张恒收起名单,刚想离开就被叫住了。
“回去之后,替本王给不良人的兄弟们带句话。”
“若是有家属在世的,可以让他们来定襄城。”
“本王不能保证他们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若时机合适,本王会为兄弟们正名。”
张恒那张面无表情的脸上,难得出现了情绪波动。
不良人大多都是罪犯,都是无颜面对家人的失足男子。
但此罪犯非彼罪犯,不少都是被陷害的。
李恪如此贴心的安排,不正戳中了他们的软肋嘛!
他眼眶微红,嘴唇抿了又抿,最终只化作一句:“我替兄弟们,谢过殿下!”
“应该的,不能让兄弟们既流血又流泪。”
仅仅一夜时间,蜀王府中所有涉嫌泄密的人全部被清理干净。
但这对于定襄城的大部分人来说,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一切~似乎从未发生过!
这日。
李恪刚巡查完工厂,就迎面碰上了王玄策。
“殿下,好消息啊!”
“仔细说说。”
“殿下也知道,咱们的天狼计划被鄂国公知晓……”
王玄策将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
原来,李世民本来想降旨问责的;
好在长孙皇后和太子联合诸位武将合力劝阻,这才让打消了问责的念头。
福祸相依,这话一点都没错。
因为此事闹大了,长安城的客商们也从中嗅到了商机。
这场风波,直接卷起了长安客商北上的潮流。
“也就是说,如今有一大批客商正在来定襄城的路上?”李恪确认道。
“没错!”
“给我派人把他们拦住!”
“啊?这…”王玄策懵了。
“殿下,咱们之前还忙着招商引资,现在又为何要拦住那些商人?”
王玄策表示不解,有人买商铺不是好事儿嘛?
在定襄城的建设上,蜀王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非但如此,就连使用的建筑材料也是前所未有的。
不论是波特兰水泥,还是建筑钢筋…亦或是厨卫建材,都是跨时代的。
前期投入如此巨大,不是应该想办法尽快回血吗?
现在商户们主动送上门来,为何又要拒之门外?
“玄策,你是不是觉得咱们应该好好赚他一大笔才行?”
王玄策总管蜀王府的财务,关注点自然偏重于敛财了。
见他惊愕的表情,李恪立马就将他的心思猜了个透。
“没错!殿下咱们蜀王府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王玄策捂着胸口,感觉心都在滴血。
他觉得,李恪就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自他总管蜀王府财务以来,一直都压力山大。
生怕哪天周转不过来,导致资金链断裂。
如果影响到殿下的大业,他就是蜀王府的罪人!!
“玄策,本王觉得有必要给你科普一下货币流通学了。”
李恪意识到,这家伙目前的理念已经跟不上蜀王府的步伐了。
“祸b流通学?那是个什么学?”
王玄策喃喃道,眼神中带着浓浓的疑惑。
“我只听说过《算学》、《书学》、《律学》、《太学》、《国子学》…没听说过什么祸b流通学。”
他曾经是县令,自然学习过大唐国子监的相关科目。
但无论他如何回想,都没想起来大唐有这一学科。
“玄策,若是没了万宝阁的补给,你觉得咱们能玩转北疆吗?”
李恪回答这一问题,而是直接抛出了个问题。
“这…恐怕有点难。”王玄策想都没想,就直接摇头。
这段时间下来,万宝阁垫了大量的钱财进去。
若非有东突厥贵族和薛延陀抄家所得的黄金维持,恐怕都要支撑不下去了。
没办法,蜀王府的摊子实在是铺得太大了!
且不说,定襄城有超过五万的工人在上工,每天光伙食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更别提在河东道开采矿产的工人也过万了…
另外,蜀王府还有庞大的府兵队伍需要供养。
这其中,哪一项不需要玩命地烧钱啊?!
“那本王就告诉你,你若能把格局打开,玩转北疆易如反掌。”李恪淡淡道。
之前一直没机会聊这个问题,今天索性掰开讲透。
“作为蜀王府财务的掌控者,你的格局也必须打开!”
闻言,王玄策立马掏出纸笔,准备开始记录。
他知道殿下又要开始上课了,必须认真听讲。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些牧民上工,目前采取的是公分制度是吧?”
王玄策点头如捣蒜,牧民们确实只登记工分,不领钱。
若是牧民们需要采买物资,至于用工分去府衙的供销社核销即可。
“就拿羊脂皂工厂举个简单的例子,牧民一个月赚300个工分。”
“拿着这300个工分,他可以去供销社购买价值600文钱的商品。”
“按照牧民的习惯,这些工分顶多就用来换取一些粮食,雪花盐、衣物等生活必需品。”
“这些物资大多价格并不高,咱们付出的代价也并不大。”
“但在这一个月个工作中,一个牧民却能生产出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羊脂皂。”
“而万宝阁的羊脂皂价格有多离谱,利润有多丰厚,就不用本王多说了吧?”
王玄策手中的笔忽然停顿下来,脑瓜子一下就通透了。
这感觉,就跟堵塞多年的脑血栓突然被疏通了一般,陡然灵光乍现!
李恪并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继续解释道:
“以价值600文的薪酬换取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润,你觉得还亏吗?”
王玄策大声应道:“不亏!绝对不会亏!咱们简直赚大了!”
李恪微微颔首,“而赚取的这部分利润,完全可以投入到再生产,甚至是扩大生产。”
“如此一来,咱们还可以赚取更多的利润。”
“而在工分兑换的过程中,咱们蜀王府也不是一点都不赚吧?”
“羊脂皂中有暴利,工分核销的时候又有利润,不就是双赢吗?!”
王玄策:“???”
殿下,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双赢是这么理解的吗?
卧槽!
敢情您理解的双赢是自己一个人赢两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