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观礼的群臣、官眷,目光全部汇聚到掌管克虏伯炮的大明官兵身上。
吱呀吱呀——
克虏伯炮缓缓地调整方向,过了一会儿,炮兵调整好,便将底火插入炮尾的激发装置。
“准备!”
“开炮!”
炮手拉动激发绳,叮!随着击针撞击底火,底火的火焰猛然钻进传火孔。
轰!底火的火焰与发射药接触,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奇妙化学反应产生了。
轰!
克虏伯炮射击,产生的轰鸣响彻整个演武场,那声响不亚于平地惊雷。
群臣惊讶地瞪大眼睛,顷刻间炮弹击中了小型营寨,片刻后炮弹爆炸。
轰隆隆!
小型营寨的寨墙被炸毁,里面披着甲胄的草人、草马顷刻间被火焰吞噬。
甲胄亦被火炮的威力直接击碎,四分五裂。
兵部尚书赵仁惊讶地张大嘴巴,过了一会儿颤巍巍地说道:“汉国的克虏伯炮,真乃……神器也!”
见识克虏伯炮前,赵仁还能看不起汉国,见识后赵仁已经被其威力所震慑。
颍川侯傅友德连声赞叹:“此炮威力无穷,能用在军队中,天下谁人能敌得过我明军?”
“此炮乃是攻城利器,陛下,您从汉国订了多少克虏伯炮?一尊克虏伯炮又要多少钱?”
朱元璋伸出五根手指,道:“一尊克虏伯炮,五万两白银,咱好说歹说,李善长卖给了咱五门克虏伯炮。”
五万两?
颍川侯傅友德忍不住道:“李善长好大的胃口,那克虏伯炮再好,也不能卖这么贵吧?”
永昌侯蓝玉闻言,说道:“全天下能造出克虏伯炮的,只有汉国一家,李善长肯卖,那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
“南洋诸国别说买了,就是用国土换克虏伯炮,汉国都不会卖给他们的,这是国之重器!”
众人正说话间,兵卒将营寨里面散落的甲胄等物抬来,到近处给众人看。
但见甲胄散落成无数块,七零八落,还有大火之后残余的营寨残骸。
朱元璋指着那些残骸,颇为得意地问群臣:“诸位爱卿觉得,克虏伯炮可强否?”
户部尚书郭允道擦了擦额头的汗水,道:“陛下,克虏伯炮威力之强,前无古人!老臣恭喜陛下得此神器!”
吏部尚书李信亦连连点头,心有余悸地说道:“有克虏伯炮在,我大明必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群臣的吹捧此起彼伏,原本有些人不理解朱元璋为何要购买汉国兵器。
经过克虏伯炮的“教育”后,如当头一棒,清醒过来。
长兴侯耿炳文说道:“以前臣看不起汉国,觉得汉国孤悬海外不过井底之蛙。”
“今日得见汉国的兵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陛下目光深远,臣佩服!不过,我大明能否仿造这些兵器?”
汉国的兵器虽好,奈何太贵了,一尊克虏伯炮要五万两银子,五尊克虏伯炮就要二十五万两银子,大炮比金子还贵!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咱也正有此意,不过,今日咱要说的不是这个。”
朱元璋让百官齐聚演武场,一则要让他们开开眼睛,不要觉得大明天下无敌,因此固步自封。
二则,朱元璋得了克虏伯炮之后,决定用兵!对盘踞在云南的元朝余孽用兵。
元朝梁王孛儿只斤把匝剌瓦尔密,乃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的后裔。
洪武元年九月,元惠宗妥欢帖木儿退出大都之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仍据守云南。
梁王奉北方的元朝为正朔,每年都遣使者去漠北觐见北元皇帝,执臣节如故。
朱元璋因为云南地形险峻而偏僻,并不想用兵,数次派人去劝降,但梁王不肯归降。
其中又一次朱元璋派王祎劝降,据王祎传讯给朱元璋称梁王“颇有降意”。
但因为北元使者脱脱到云南,王祎被梁王所杀,从此朱元璋便断了招降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念头。
待朱元璋将争云南的决定讲出来,武将们无不是欢欣鼓舞。
取云南是大事,云南平定则大明的西南便能安稳,谁能收服云南便是大功劳。
礼部尚书刘仲质眉头微蹙,说道:“陛下,连年用兵国库空虚,臣恐百姓负担沉重啊。”
一打仗用兵,武勋集团的人就能掌握实权,声势日盛,这是文官不愿看到的。
颍川侯傅友德闻言,道:“刘大人,元梁王盘踞云南已久,晚出兵不如早出兵。”
“云南虽然山高水远,然吾大明有克虏伯炮相助,定能克敌制胜,大破元梁王!”
颍川侯傅友德素来稳重,连他都这么说,可见多了克虏伯炮给他增添了多少信心。
“好!”朱元璋放声大笑:“着颍川侯傅友德,领大军十五万,出征云南!”
颍川侯傅友德闻言全身一震,然后大步走出来,声音铿锵有力,“末将遵命!”
颍川侯傅友德论资历不差,不过,他迟迟没有封公爵,差的便是一场大功劳。
若能成功收服云南,傅友德敢肯定,陛下会给他封国公,那是无上的荣耀!
“沐英!蓝玉!你二人为副将,辅佐傅友德攻云南,两年之内咱要看到云南回归大明!”
蓝玉、沐英亦双双走出来领命。
朱元璋意气风发,与李善长的数次往来,让朱元璋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老李,你能在南洋开疆拓土,咱朱元璋也能!咱们就比一比,谁能走得更远!
朱元璋的眼里有光,涌起了雄心壮志。
……
浡泥,大良港。
李善长在浡泥停留了半个多月,待一切走上正轨,李善长才准备离开。
原因无他,从大明来的三千道士,已经抵达汉国,如今被安置在吕宋岛。
三千道士里有一领头之人,名为张中。
张中此人在历史上有些名头,号称铁冠道人,《明史》之中有记载:张中、袁珙,占验奇中,为人狷介寡合……常好戴铁冠,人称为铁冠子云。
张中还曾与刘伯温有过交集,曾经坐而论道留下《铁冠书》一文,颇为玄妙。
大良港,夕阳西下,张中一身道袍,跟随冷彪、钱广进登临港口,面见李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