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不是在宾馆认识达木林先生
“你们这样子做,到底是在对文学的毁作?还是要搞好文学的创作?
“这种事情,要是说到了外面去,说到了上面去,对我们每一年,拿了这么多政府经费的雪花城文联,还有什么意思吗?
“退一万步说,你们这样子对一个作者,胡搞什么据群众反映,一个人的天良又何在?
“你们这样子沆瀣一气,信口雠黄,就不怕日后人家,给你们挫骨扬灰吗?”
“这个报告啊,又是要直接送到,我们上级的哪一位同志?”
“还没有定。”
“或者是准备送到,哪一个领导那里去呢?”
杨老师看着陈本虚,好像是压住了自己心头的火气在说。
“这个吧杨老师,我跟你说了吧,还是真的,没有想好。”
“没有想好,那你打什么报告?”
说着,杨老师把报告往桌子上,就是一丢。
“不过你看,要送到哪个领导同志那里,才好呢?”
他不理会陈本虚在调侃。
“陈本虚同志,主谓宾定状,你应该是学习过了的吧。可是你这个报告,连呈送的头头都没有,这么个无头的报告,你让我怎么帮你,盖这个章子呢。”
“我这个报告,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原单位已经停发了我的工资。我和家人目前的生活,是非常非常地困难。”
“才停发了几个月,就困难了吗?”
“就想着看看,也是病急乱求医。能不能随便找到哪个,能够解决一下我生活费的领导。”
“找到了吗?”
“因为在外面学习,可是还有家里人要养。实在是没有了办法,才打下了这个报告的。要是找到了,我不早就写上去了。”
“这回你知道,有人要养了。”
“我只是希望,能够有哪个领导,晓得我现在,有的这种困难。能够帮助帮助我,解决一下这个困窘。
“所以这个报告呢,现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证明你们这么一个单位里,有陈本虚这么一个人。
“目前有这么一个,特别地困难需要解决。因为你们单位穷,而且不是要你们单位,能够来解决我的这个问题。而是找其他的单位,去寻求帮助解决。”
陈本虚说到了这里,杨老师突然就很亲切地说:
“这个我晓得了,你这个困难,陈本虚同志,我们领导,当然也是晓得的。文联也很想千方百计地,能够帮助到你。”
“你说的是真话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你的这个困难。让你能够好好地,在北京大学学习。”
“那太感谢了啊。”
“不过既然你能够找到了他们,也会解决你的困难。那还要我们,盖这个章子干什么呢?”
“只是证明,我是我们单位的人。”
“或者是你目前正在北方城上学。是不是你,找到了作家协会的哪个领导?或者是你土家族,找到了上面民委的,哪一个领导?”
“这个倒是没有的。”
“上次,你不是在雪花城宾馆,认识了铁.达木林先生?”
“那也只是一面之识。后来就再也没有了联系。”
“那不可能吧。”
“人家是那么大的领导。”
“这两个单位,都是我们的最高级单位呢?既然你找到了他们,难道他们都不相信,你这个陈本虚同志吗?”
“杨老师,我并没有说,曾经找到过他们。这是你自己现在,亲口说,找到了他们的,不是我找过了他们。”
“那你要是自己,没有找到什么人?为什么你会想到,要打这一个无头的报告呢?”
“我只是说,目前我有这么一个天大的困难。你们要是能够给我的这个报告,盖好了章子,证明雪花城文联的单位,有了这个人。”
“然后呢。”
“我再去找一些部门。他们当然就会相信,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单位,真的有一个人。这个人眼前,是有这么一个困难的。”
“人家这样子想吗?”
“他们要是愿意帮我,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当然更加好了。不过他们还是应该要通过这个证明,来晓得陈本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想法倒是好。”
“陈本虚又是一个,来自什么地方的人?究竟是有什么具体困难,需要用什么的方法来解决。”
“这样子,就能够解决了。”
“解决了之后,又会有一个什么结果。而且人家要是肯帮我解决费用,肯定会问这个费用,又要出自哪里?又去帮助了什么人?”
“这应该是一个程序。”
“肯定还要向上一级财务单位报告,所以就需要你们,给我的这个单位证明,盖上一个起码证明,陈本虚情况属实的公章吧。”
“那你说说,具体地,都曾经找过了哪个呢?”
“我告诉你过你了啊,现在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具体,找到过哪个单位。也更加就没有你说的曾经,找过哪个个人。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找过任何人。”
“是你凭空想出来的报告?”
“这话就跟你说白了吧。杨老师,就是说我快一年了。”
“那里有一年,才几个月。好不好。”
“快一年了。”
“年轻人,放着什么事,一定要实事求是。”
“已经没有了工资。我的一家人,大大小小的,都要吃饭。我也快要饿死了。”
“你唇红齿白,北大学生,要饿死了?”
“就是帮我,盖好了这一个章。等于就是救下了,我的一条小命。我一家人的几条命。”
“装穷叫苦。”
“让我去到外面讨饭的时候。证明我,是一个清清白白的讨饭人。你看这样子,行不行?”
“那你不是一个讨饭的作家。”
“作家不要吃饭?没有饭吃,那不就只有去讨?”
“完全可以。”
“就是像以前那样子,一个生产队的农民,遇上大天灾大干旱,田里地里已经是颗粒无收了。”
“你种田了。”
“于是那里的生产队,就给自己的农民,开上个证明。大家出门去四处要饭。难道你们帮我就这样子,开个证明,都不愿意,为了一个快要饿死了的同志开吗?”
左说右说,杨老师就是说服不了陈本虚。
可是这陈本虚呢,也没有办法想,让他改变他的那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