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18章 绥芬路的威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嗯嗯,秘书差不多就是干你说的这些活的人,特别是女秘书。”

李国助胡诌了一句,龇牙笑道,

“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

“嗨,这有啥好问的。”

颜思齐摆了摆手,却还是回答道,

“就是我当选总督以后,需要有人帮忙批阅、或草拟公文。”

“本来是想找个男人的,但兄弟们都建议招聘不限男女。”

“结果公告发出去以后,她就来应聘了。”

“我让所有人应聘的人草拟公文作为考核,结果她是最出色的。”

说到这里,他一摊手,

“反正就是这么简单……”

说话的同时,他已经走到沙发前,坐回了原来的位置。

“什么就是这么简单?”

韩溪亭的声音突然从门外传了进来。

紧接着她就进了门,冲颜思齐笑了笑,便径直走向李国助。

“少东家请过目。”

走到茶几对面,她欠身将一份公文双手递向李国助。

李国助连忙起身,双手去接公文,却看见她的袖口露出一截雪青丝绦,系着一枚青玉印章,随着她递送公文的动作轻轻晃荡,玉上阴刻的“溪亭”二字若隐若现。

原来是这两个字,我还以为是“茜婷”呢,不愧是官家小姐啊……

想到这里,李国助接住公文,直起身吟诵道: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吟罢,他又问道,

“姑娘的芳名,可是出自李清照这首《如梦令》?”

韩溪亭身形一顿,眼中露出惊喜的光芒,却还是尽量平静地答道:

“是啊,我的名就是父亲根据这首词取的。”

“久闻少东家文采风流,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李国助难为情地笑了笑,摆了摆手:

“姑娘谬赞了,我不过就是个满身铜臭的商人,哪有什么文采。”

“少东家过谦了。”韩溪亭嫣然一笑。

“你先坐坐,我看看这份报告。”

李国助伸手一指颜思齐旁边的空位,便自顾自地坐下,翻看起了报告。

韩溪亭则走到颜思齐身旁,大大方方地坐了下去,一点也没有对总督的敬畏。

偏偏颜思齐一点都不在乎,还特意向旁边给她让了让。

李国助看了一页,翻开第二页的时候,突然抬头问韩溪亭道:

“你刚才说,这报告是令尊写的?”

“嗯,是我父亲的心血。”韩溪亭点头称是。

“敢问令尊为何要写这份报告?”李国助又问。

“因为北边的双城卫早在万历四十三年就被努尔哈赤攻占,设为绥芬路。”

韩溪亭瞳孔一缩,沉声道,

“家父担心,建奴会威胁到永明城的安全,希望总督能派兵攻占双城卫。”

“哦,竟有此事!”李国助震惊了。

万历四十三年,就是1615年,而李国助带人来占领永明城是在1616年。

因为他上辈子对东海女真的历史颇有研究,

知道1616年海参崴附近的女真部落都被努尔哈赤强制内迁到了赫图阿拉,

所以才会选在当年来占领海参崴,以便猥琐发育。

可他却没想到,自己竟会不知道双城卫竟在1615年就被努尔哈赤占据,还改成了所谓的“绥芬路”。

双城卫离海参崴只有100公里左右,岂不是说,努尔哈赤可能早就知道南海边地公司的存在了?

“令尊是如何得知此事的?”李国助连忙问道。

“他是从北边来的女真商人口中探听到的。”韩溪亭答道。

除了南边的骨看兀狄哈部,北边也确实有女真商人来过永明城贸易。

只是李国助之前一直没怎么在意过他们,总觉得是一群原始部落,又跟建奴不对付,不怕他们会向建奴透露南海边地公司的存在。

万万没想到,建奴居然在1615年就在双城卫设立了军镇!

那岂不是说,建奴随时都有可能从双城卫调兵南下,来攻打永明要塞?

想到这里,他顿时惊出了一身白毛汗,连忙低下头,仔细阅读起了韩宗功的报告。

其中提到了一个叫喀克笃礼的人,原为明朝驻守辽东卫所的将领。

建奴崛起后,努尔哈赤对辽东地区展开攻势,喀克笃礼遂率部归降,被授予牛录额真之职,隶属镶黄旗。

1615年,后金在双城卫旧地设立“绥芬路”,喀克笃礼因熟悉边情被任命为总兵,负责招抚女真部众、巩固边疆。

不过他并未长期驻守绥芬路,而是随着后金的军事扩张,逐渐参与更重要的战役和军事行动。

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伐明,后金对明朝的战争全面爆发。

喀克笃礼作为熟悉明军情况的降将,被调往辽沈战场,参与萨尔浒之战、辽阳之战、广宁之战等关键战役,因战功受到重用。

由于战事重心转向辽东,绥芬路的军事重要性下降,喀克笃礼的职责也随之转移。

总之,调查报告显示,喀克笃礼只是在1615年短暂担任过绥芬路总兵。

1616年后,努尔哈赤的目标是征服辽东,双城卫一带相对稳定,无需重兵驻防。

作为熟悉明军情况的降将,喀克笃礼在对明、对朝战争中作用更大,因此被调往前线。

他的主要军事生涯集中在辽东、辽西及朝鲜战场,最终成为后金的重要将领。

也就是说,当1616年李国助带人来占领海参崴时,喀克笃礼已不在双城卫。

何况双城卫的常驻兵力只有500到1000人,且多为当地归附后金的部族兵。

这些人本身就不是真心归附,即使发现了南海边地公司也未必会报告给后金。

在有重大军事行动时,后金边疆据点的兵力还有可能被临时抽调。

所以1616年后,与喀克笃礼一起被调往前线的还有部分双城卫的驻军。

总之,随着后金战略重心南移,该地驻军就被逐步调往辽东前线,兵力呈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双城卫当前的驻军数量仅有两个牛录,也就是600人,正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