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唐宋的二姐。
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吓唬人才有效,只能拔高声音,再搬出公安,尽量提升一下自己的气势,争取能够唬人。
吴迪不屑的瞥了唐家二姐一眼,根本没再给她第二个眼神。
他反而对唐家二姐口中说的,廖永明的姐姐,也就是眼前的廖建华有了点兴趣。
“哦?
你是廖永明同志的姐姐啊,难怪你会知道旁边那间铺子的成交价格呢。
要说你弟弟可真有本事,愣是将我三万块钱的房钱,直接砍到了一万五。
哎呦,这个价格我是真不挣钱啊!
不过谁让咱也算是老熟人了呢。
既然你是廖永明同志的姐姐,怎么说冲你和廖永明同志的面子。
这次我就算还不挣钱,那也得给你们便宜些。
诶?
对了,最近怎么一直没见廖永明同志呢?
他忙活什么呢?
我记得他说要开铺子做生意来着,怎么这么久这铺子还没开起来?”
吴迪话说的好听,可房价降多少实际上一字未提,反而一直在打听廖永明的情况。
廖建华其实也挺奇怪的,三弟这铺子为啥空置了这么久。
她倒是知道,三弟是打算和二哥一起开工程公司的。
可至于其他的情况,她就不了解了。
毕竟自打她在棉纺厂工作开始,廖建华就一直没回过家。
每天一下工,以及周日休息的时候,她就只顾着往唐家献殷勤,哪里还有时间回家。
再说了,那个家有她没她也没啥区别,而且她回一趟家还不够来回折腾的呢。
“铺子买了,肯定是要开店做生意的。
既然同志你说能给便宜,那能便宜多少?”
廖建华根本不接房主吴迪的话,只追着询问房价。
“这样吧,你弟弟那铺子花了一万五。
这间铺子比那间小一半,那房钱我也只要一半好了,那就是……”
“五千?
刚才要一万,一半正好是五千。
伯母,您看五千块钱这个价格,您能接受吗?”
吴迪没想到啊,廖永明的姐姐居然能这么无耻。
铺子小一半,费用自然是一万五的一半,也就是7500块钱。
他本来还打算凑个整说八千呢。
这倒好,廖永明的姐姐居然给他,刚刚那一万块钱的开价砍去一半。
嘿!
不愧都是姓廖的,真特么会算计!
可吴迪没想到,他都没来得及开口指出问题,眼前那个年长的女同志,居然还嫌五千块钱都贵。
要不是买铺子的是廖家人,吴迪早特么翻脸了。
可唐母手里只有3500块钱,根本就凑不出五千。
廖建华手里更没啥钱,她就算想帮忙也根本有心无力。
唐母倒是想跟廖家借,可一来廖建华还没嫁进门。
二来,她们本就是要沾廖永明的光的,要是再借钱总归不合适。
这可咋办?
唐母求了半天,吴迪别说再降价了,五千了他都不同意。
结果这一次的商谈,只能无疾而终。
吴迪原本还有些郁闷,铺子卖不出去倒是无所谓。
但是有关廖永明的信息,他是一点都没打听到。
可没想到,只隔了两天,吴迪就再一次见到了廖永明的姐姐。
而这一次,廖建华是独自前来的。
这两天,她好不容易把唐母和唐宋的姐姐给劝好了。
既然想靠拆迁赚钱,那就必须得把握住机会。
廖建华相信,最多等上半年,这铺子一定能拆迁。
所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在廖建华的建议下,以及在廖建华保证,等结婚后就将工资上交给唐母。
并且承诺会想办法找大姐和大姐夫说说,争取也把唐家的姐姐们也都招进棉纺厂当工人的情况下。
唐母同意去找亲戚们借钱,争取能用5000块钱,把铺子拿下。
所以廖建华就自告奋勇的,来找房主吴迪谈价了。
底线是五千,要是能讲到4500块钱就更好了。
廖建华只会在唐母面前更有面子。
而廖建华的底气,就是她觉得房主吴迪好像对三弟的情况格外关注。
既如此,那她何不用这些不打紧的消息,来换一个更合适的房价呢?!
“4500块钱?
同志,你开什么玩笑!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什么意思?
你想开个麻辣拌铺子,好让你弟弟廖永明开铺子后,能随时吃上可口热乎的饭菜?
这么说,你弟弟……”
廖建华虽没智慧,但小聪明还真不少。
有关廖永明的事儿,她时不时的透露一点点,但就是不说全。
而且她表现的很明显,想知道更多,那就给她合适的房价。
廖建华这种小伎俩,吴迪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但两个铺子全卖给姓廖的也好,以后等他收拾起来更方便,或许还不用担心惹其他人注意。
吴迪假装极其为难,结果最终还是同意,以4800块钱的价格,把人民路12号这间小铺子卖给廖建华。
两人约定好了,转天廖建华请半天假,带上唐母去跟吴迪过户。
与此同时,还要把廖建华今天没说全的消息都说全。
廖建华做的这些事情,整个廖家根本无一人知情。
而廖建华也全然不知,镇上近几天也发生了很多大事。
去参加秋季广交会的轧钢厂刘厂长,带着孙河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而且算的上是胜利凯旋!
就跟市区棉纺厂一样,由于这才电烤箱订单太多了,都不能仅说超出预期。
轧钢厂真是千载难逢的,要进行扩招。
这次扩招,直接先惠及到附近的几个镇,以及周边的村子。
一时间,整个镇以及黄家村等好几个村长,高兴的简直跟过年一样。
除此之外,镇上的廖家人也都知道了。
轧钢厂刘厂长还给廖永明的先机零食工厂,带回来了30万米金的零食订单。
而这30万,并不是只能拿下30万米金的订单。
只不过是因为目前的零食工厂规模太小,产能也太小,根本无法满足众多洋人对零食的需求。
所以刘厂长不得已,只能先少签个30万米金的订单意思一下。
而刘厂长与孙河刚回来没两天,镇上的廖家人就又从林兴海那里知道了。
官方,居然会因为廖永明曾提出过的那点小小的建议,就要给廖永明那么大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