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岚笑着说道:“现在那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看谁能抢到先机也就是好的房源。”
饭后刘岚开车把雨水送到家,就回家守着房本去了。
一直等到晚上傻柱回来的时候,她这才开口:“雨水说最近有人在大量收购四九城的房子,柱子你得到消息了吗?”
傻柱点点头:“收购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娄晓娥,可以说是财大气粗的。说是买下来装修一下,然后就开成民宿。”
刘岚点点头:“娄晓娥手上的现金那是相当充足,而且她还拿着新开业的酒店做抵押和银行贷款。”
娄晓娥这么做就是为了快速的扩张,主要是也帮银行完成一下任务也算是双赢。
傻柱笑着说道:“人家娄家底子厚,咱们就不要跟风了。就咱们现在的这点家产,也足够这四个孩子衣食无忧。太多反而不好,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傻柱就想要低调一点,他们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
现在那就是平平淡淡的,有点事情做钱随意挣点就成。
因为娄晓娥的出现,马华两兄弟买房子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最后无奈马华和马树商量一下,只好找一些位置差点的地方买房子。
也就是娄晓娥和刘光齐看不上的房子,不过这样的房子价格相对来说也低很多。
他们哥俩也不敢多买,马华买了五套房子。
马树因为全都是儿子,一咬牙一跺脚买了七套房子。
娄晓娥因为身份的便利,两个月的时间一共收购了一百二十套房子。
主要是她也有点担心被有心人盯上,这才及时的收手。
别看她现在那是风光无限,等着有什么风吹草动最先被宰的就是她这样的肥羊。
要知道傻柱的财富并不比娄晓娥少,可是他就秉持着闷声发大财。
刘光齐也是劝娄晓娥:“你别和我老丈人一样,回头再弄出来一个娄半城的名号。你忘记了咱们当初是怎么到那边的,还是要低调一点的。厂子也不要继续建,就弄这个酒店就够了。”
娄晓娥叹了口气说道:“我有分寸,已经收手了。我吃肉也得给人家留口汤,不能赶尽杀绝。我这产业已经找了专业的经理人打理,你那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没有这个实力。”
娄晓娥心里面明白,要想发展下去就不能找这些刘家的人。
酒店步入正轨,娄晓娥就直接和刘光齐飞回香江。
不过刘光福和刘光天也跟着沾光了,他们哥俩一人得到一辆轿车专门去机场那边接活拉到酒店。
为了更好的服务,他们两个人还特意学了几句日常交流用的外语。
他们除了可以收正常的车费,还有客人给的小费。
另外就是酒店给的返点,一个月下来那是一点都不少赚。
酒店里的客人用车,自然也会优先考虑他们两个人。
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二位是老板的亲弟弟,未来继承人的亲叔叔那还不得特殊照顾一下。
一看这边生意稳定下来,刘光福和刘光天一商量还是打算把二手面包车给卖掉。
郑大森得到消息以后立马就给弟弟刘小林打电话,他们开小卖部太需要一个这样的面包车了。
等着郑小林赶过来的时候,棒梗和郑大森已经在检查车况。
最后就是郑小林1450把这个三手面包车拿下来,为了方便点棒梗还找人给他弄了个驾驶证。
另外一个面包车则是被许大茂给许小玲买了下来,一共花费1250元。
许小玲买的是刘光天的面包车,这个车跑的公里数比较多价格也就低一点。
许大茂自己开的也是面包车,主要是这玩意省油省心。
有车之后最少进货方便很多,有些货要少了人家根本就不给你送。
最关键的是自己花钱雇车花费太多,那点货的利润都没有车费贵。
郑小林有了面包车以后进货的时候还可以顺道拉点人,这样还能赚一点外快。
可以说是他这面包车买的物超所值,很快就把车钱给赚回来了。
郑小林三五天进一次货,时不时的拉点新鲜玩意赶大集售卖。
每次郑小林拉的最多的就是猪肉,最好卖的也就是猪肉。
这天,郑小林拉着猪肉去赶大集,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客人。
这人穿着打扮很是时髦,一开口就要买半扇猪肉。一看就是在外面赚大钱的,就这身打扮就是南方过来的。
郑小林心里乐开了花,这单生意可不小。
不是要盖房子,就是要办喜事不然要不了这么多的猪肉。
郑小林手脚麻利的过秤算钱,最后爽快的给抹零。
“我就是郑各庄村的,要是需要货量比较大可以给我打电话提前预定。我好一大早开车去城里拉,有烧鸡、猪蹄、肘子、酱牛肉、红烧大鲤鱼。”
“成,回头有需要我过去找你。”
那人付完钱,让郑小林帮忙把猪肉抬到一辆崭新的小轿车上。
郑小林心里直嘀咕,这人这么有钱,开这么好的车,买这么多猪肉,肯定是有大事情。
没过几天,那人真的找到了郑小林,说自己要在村里面修房子,需要大量的肉食。
郑小林兴奋不已,立马按照那人的要求,准备了各种烧鸡、猪蹄、肘子、酱牛肉和红烧大鲤鱼。
宴请当天,郑小林开着面包车把货送到地方。
到了一看,好家伙,来的人都穿着时髦,一看就非富即贵。
宴会上,众人对这些肉食赞不绝口,那人也很满意。
从那以后,那人经常找郑小林订货,还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生意伙伴。
时间久了郑小林也知道那位老板做的是服装生意,盖的房子那时厂房里面有八十台缝纫机。
附近好几个村里的人都过来给人家干活,中午管一顿饭所以经常找他预定食材。
郑小林也就多了一个大客户,时不时还会开面包车帮忙送一些货到城里面的店。
也能赚不少的运费,最少比空车过去合适的多。
眨眼之间就到了桃子成熟的时候,郑木匠也是早早的就回村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