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顺着她惊恐的目光看去,恰见那宫女慌乱之间丢掉的扫帚将假山口前的草丛压下,露出一抹不同寻常的暗色。
她们心下一沉,纷纷放下手上的差事,小心翼翼地靠近,终于看清了假山深处躺着的那个,身着宫女打扮的女子,
她的脖颈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角度扭曲着,显然是被人生生拧断的,唇角渗出的血迹也早已干枯成暗红色,
一时间,御花园内的空气仿佛凝固,只余下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以及众人沉重而急促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人壮着胆子走上前去看了两眼,然后便惊呼出声,
“这不是圣母皇太后娘娘身边的大宫女木槿嘛,怎么会……”
听到这话,有认识木槿的宫女也上前瞅了瞅,发现的确是木槿后,众人更觉悚然,
被禁足的圣母皇太后娘娘身边的大宫女在御花园被害,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众人深知此事非同小可,连忙上报给了管事。
这个时辰,皇上才刚上早朝,兰珂又管着宫务,此事便第一时间报到了慈宁宫。
这个时辰,连早朝都才刚刚开始,兰珂怎么可能会醒,
消息传到了李嬷嬷那儿,便被她拦了下来,自家娘娘素来娇弱,如今又有着身子,这等骇人听闻之事可听不得。
李嬷嬷只自己派了人去御书房等着,只待皇上一下朝,便即刻将此事禀告给他,
涉及到皇上生母身边的心腹,若不及时告知,倒显得她们慈宁宫偏私了。
之后便领着人亲自去调查此事,她们娘娘毕竟执掌宫权,出了这种事,一旦闹大,娘娘她必会难逃其咎,
况且满宫谁不知道她们慈宁宫与慈安宫素来不对付,木槿又是慈安宫那位圣母皇太后娘娘的心腹,之前不知给她们慈宁宫下过多少绊子,
她此时被害,都不用想,定会有人怀疑,是他们慈宁宫趁着圣母皇太后娘娘被禁足之际挟私报复。
皇上又已然娶妻亲政,李嬷嬷就怕皇上借此机会将娘娘手上的宫权夺走,交到皇后手上,
是故,此事必须要快些调查清楚,绝不能让皇上抓到任何把柄。
但此时的李嬷嬷并不知道,她将皇上想的过于能耐了些。
——
兰珂直到天光大亮才悠悠转醒,又眯着眼醒了会儿神,
这时谷青的热帕子也已经递了过来,兰珂慢吞吞的接过帕子擦了擦脸,这才彻底清醒。
屋里炭盆点的旺,熏得整个房间暖意融融的,兰珂漱口后干脆只披了件织锦外袍,便起身在铜镜前坐下,
谷青跟着她一起上前,细致的给她梳理着长发,
兰珂侧头看了一眼正在忙碌整理床铺的谷翠,又环顾四周,蹙眉奇怪地问道,“嬷嬷呢?”
平日她起身时,嬷嬷都会在屋内候着,即使要去摆膳,也会来里屋看上一眼,
今儿是出什么事了?兰珂心下疑惑。
谷青早得了李嬷嬷的吩咐,只语焉不详地说了句,“今儿早上御花园那儿出了些事情,李嬷嬷赶着去处理了。”
紧接着就赶紧转移话题,“娘娘今儿想梳什么发髻?还是轻便些挽起来吗?”
只看谷青这态度,兰珂就知道宫里一定是出了什么事情。
她还想再问两句,不过兰珂自个也清楚,谷青她们对她向来保护的紧,如今她们又知道她有了身子,就更是小心翼翼,谨慎非常,
想从她们口中问出什么,怕是不太可能。
况且依着原主的性子,这时候就该顺着谷青的话,说要梳什么头发了。
兰珂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只能随意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故作沉思地支着下巴鼓了鼓腮帮子,像是想到了什么,有些兴奋地侧头对谷青道,
“谷青,给我梳个能出门的发髻吧。”在被谷青扶正了小脑袋后,依旧兴致勃勃的道,
“一会儿用过膳后,咱们去御花园逛逛吧,昨儿我还听说那里好些梅花都开了呢。”
兰珂话音未落,便听见在一旁收拾床铺的谷翠着急道,“娘娘您可不能去。”
像是意识到自己的语气过于生硬,谷翠的声音柔了几分,但还是道,
“娘娘今儿可别去御花园了,那儿正乱着呢,若是冲撞到您就不好了。”
兰珂听了,撅了撅嘴,倒也没再嚷着要去,只巴掌大的小脸上写满了不情愿,
圆溜溜的眼眸垂了垂,眼尾也微微耷拉了下来,神色似是一下子就蔫了,
像只无精打采的小猫,软乎乎的嘟囔了两句,虽听不清都说了些什么,但语气是十足十的委屈。
见娘娘这般模样,谷青连忙,从一旁拿来个精致的匣子打开,哄她道,
“娘娘不总说梳发髻嫌重嘛,正巧内务府那边新送来几只绒花,又好看又轻巧,娘娘带着正好呢。”
说着谷青就从匣子中取出一朵被制成梅花模样的绒花,递到娘娘面前,道:
“去看梅花有什么意思,今儿外面风大的很,娘娘还不如把梅花簪在头上。”
兰珂接过绒花,漫不经心的拨弄了两下,心下还是忍不住想着御花园那儿到底发生了什么。
等用过了早膳,兰珂在连廊中转悠消食时,找了个由头,将谷翠他们都支了开来,身边只留下两个小宫女陪着,
然后她便故意往那些宫女太监们聚堆儿的地方寻摸,果不其然,刚靠近便隐约听到他们压低声音的讨论,
听了两耳朵,兰珂便知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圣母皇太后身边的木槿死在了御花园,
知道了这一消息,之前李嬷嬷想到的那些,兰珂自是都想到了,
但不同的是,她知道小皇帝亲政不了太久,故而并不怎么担心,
不过兰珂还是有些疑惑,究竟是谁杀害了木槿?又是何目的?
兰珂再三回忆,也没在原剧情中找到这些,想来是并不重要的缘故。
——
今日的早朝异常漫长,
之前因着皇上大婚亲政的缘故,为了讨个好兆头,前两日早朝时,大臣们都默契的没有提什么大事,显得大姜朝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但今日满打满算也有三日了,偌大个朝廷,有些事情也是不能拖太久的,故而各部官员纷纷上书谏言,
甚至因为之前积压的缘故,需要皇上决定的事情还更多了几分。
小皇帝刚刚亲政,之前又没有好好学过,对朝中事物并不熟悉,明显有些手足无措,被问的哑口无言,完全压制不住底下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