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 第229章 布皮金竹皆为宝,小小顶针大功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9章 布皮金竹皆为宝,小小顶针大功劳

在南泥湾,这缝缝补补可是家常便饭。

那年头,物资匮乏,新衣服那是想都别想,一件衣服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战士们每天摸爬滚打,衣服磨损得厉害,这缝补的活儿就更重了。

白天还好,光线充足,可一到晚上,昏黄的油灯下,穿针引线可就费劲了!一个不留神,针尖就扎进了手指头,那滋味,钻心地疼!

“哎呦!”一声痛呼,打破了窑洞里的宁静。

“咋了,小李?又扎手了?”一旁的老乡问道。

“可不是咋地!”

小李举起手指头,借着昏暗的油灯光,只见指尖上冒出了一个小血珠,“这针也太不听使唤了,老往手指头上扎!”

“这黑灯瞎火的,能看清就不错了,扎手也是难免的。忍忍吧,谁让咱这儿缺针少线的呢!”

小李嘟囔着嘴:“要是有个顶针就好了,也不至于老扎手!”

“顶针?那玩意儿可是个稀罕物,咱这儿可没有!”老乡摇了摇头。

这顶针,虽然是个小物件,但在缝纫的时候,作用可大了!

它可以套在手指头上,用来顶住针尾,这样既可以保护手指,又能让针更容易穿透衣物,省时又省力。

可是,在当时的南泥湾,顶针可是个稀罕物,比那金子都难寻!

这天晚上,吴龙到各处巡查,看到好几个战士都在油灯下缝补衣服。昏暗的灯光下,他们眯着眼睛,小心翼翼地捏着针,生怕扎到手。

“这可不行啊,这缝纫的效率也太低了!”吴龙心里暗想,“而且,这大晚上的,光线这么暗,还容易扎伤手指,这要是影响了战士们的健康,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得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吴龙一边走,一边琢磨着。

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一堆碎布头上。这些都是战士们平时缝补衣服剩下的边角料,平时也没啥大用,就这么堆在那里。

“这布头,能不能用来做顶针呢?”

吴龙脑海中灵光一闪,“这布虽然软,但是多缝几层,应该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想到这里,吴龙立刻把李位和赵连长叫了过来。

“同志们,我有个想法,咱们可以用这些碎布头,制作一些简易的顶针,这样大家缝补衣服的时候,就不会老是扎到手了!”

李位有些怀疑,“用布头做顶针?布头太软了,这能行吗?”

“试试看呗,总比没有强!而且,这只是一个思路,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可以用来做顶针!”

“好!吴教员,我们这就去办!”

于是,一场“顶针制作大会战”在南泥湾拉开了序幕。

战士们和老乡们纷纷开动脑筋,寻找可以用来制作顶针的材料。

“这布顶针的做法,其实也简单。”

一个心灵手巧的女战士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咱们把这些碎布头剪成小块,然后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再用针线把它缝起来,就成了一个简易的布顶针了。”

“这布顶针的厚度要适中,太薄了起不到保护作用,太厚了又不方便使用。”

在女战士们的指导下,大家伙儿开始动手制作布顶针。

他们把那些碎布头剪成小块,然后一层一层地叠起来,再用针线密密麻麻地缝起来。

“这布顶针虽然简陋,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一个战士一边缝制布顶针,一边说。

“是啊,总比直接用手指头顶针强多了!”另一个战士也附和道。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简易的布顶针就制作完成了。这些布顶针虽然看起来有些粗糙,但却凝聚着战士们的智慧和汗水。

“哈哈,这下咱们缝补衣服就方便多了!”

除了布顶针,还有人想到了用皮革来制作顶针。

“这皮革比布料更结实耐用,用来做顶针肯定更好!”

“可是,这皮革从哪里来呢?”

“这还不简单,咱们可以用那些破旧的皮鞋、皮带,把它们剪成小块,然后缝制成顶针!”

“好主意!这真是变废为宝啊!”

于是,战士们开始收集那些破旧的皮鞋、皮带,把它们剪成小块,然后缝制成一个个皮顶针。

“这皮顶针可真结实啊,用起来比布顶针还顺手呢!”一个战士一边使用皮顶针缝补衣服,一边称赞。

“是啊,这皮革的质地比较硬,顶起针来更得劲儿!”

还有一些更聪明的战士,想到了用竹子和木头来制作顶针。

“这竹子和木头,都可以用来做顶针呢!我们可以把竹子或木头切成小段,然后在上面钻一个凹槽,这样就可以把针顶在凹槽里,既省力又不会扎到手!”

“好主意!这真是太有创意了!”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各种各样的顶针被制作出来了:

有用碎布头缝制的布顶针,有用皮革制成的皮顶针,还有用竹子、木头制作的竹顶针、木顶针,甚至还有用小块的葫芦壳制作的……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顶针虽然材质不同,制作工艺也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实用!

它们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真真切切地解决了战士们缝纫时的难题,保护了他们的手指,提高了他们的缝纫效率。

“哈哈,这顶针真是太好用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扎手了!”

“是啊,这顶针虽然小,作用可大着呢!”

自从有了顶针,南泥湾的缝纫工作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了。

战士们再也不用担心手指被扎伤,可以更加专注地缝补衣物。

这一个个小小的顶针,成为了南泥湾军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南泥湾精神的一个象征。

这天晚上,吴龙到各处巡查,看到战士们正围坐在油灯下,借助着自制的灯罩的柔和灯光,用着新制作的顶针,认真地缝补着衣物。那场景,既温馨又感人。

“同志们,这顶针用起来还顺手吧?”

“顺手,太顺手了!”战士们纷纷说道,“这下我们缝补衣服,再也不用担心扎手了!”

“哈哈,那就好!”吴龙笑着说道,“这顶针虽然小,但它却体现了我们南泥湾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把我们的南泥湾建设得更加美好!”

这小小的顶针,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点缀南泥湾的夜空。

它们不仅温暖了战士们的手指,更温暖了他们的心灵。这“布皮金竹皆为宝,小小顶针立功劳”的故事,也将在南泥湾代代相传,成为一段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