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一锄头挖回1941:南泥湾种地 > 第225章 纸影布韵-灯罩诞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5章 纸影布韵-灯罩诞生

在南泥湾,这黑夜来得特别早,也特别“浓”。

太阳一落山,整个根据地就像被一块巨大的黑布笼罩着,伸手不见五指。除了偶尔闪烁的几点星光,就只有窑洞里透出的微弱的油灯光。

“哎,这灯也太暗了!”李位凑近油灯,眯着眼睛,想看清手中的文件,却还是模模糊糊的,

“这啥也看不清,咋工作啊!”

赵连长也在一旁叹气:“这油灯,灯芯也太小了,还老冒黑烟!熏得人眼睛疼!”

昏暗的灯光下,战士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晚上想缝个衣服、纳个鞋底?难!想读读书、写写字?更难!就连围坐在一起拉个家常,都看不清对方的脸!

“这黑灯瞎火的,跟‘睁眼瞎’似的,啥也干不了!”一个战士抱怨着。

“这窑洞里也太黑了,晚上都不敢出门,生怕一脚踩空了!”另一个战士也跟着附和。

更严重的是,这昏暗的环境还影响了大家的精神状态。长时间在黑暗中生活,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压抑、沉闷起来。

“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一个老乡望着漆黑的夜空,叹息着。

这天晚上,吴龙照例到各个窑洞巡视。

昏暗的油灯下,他看到战士们有的在费力地辨认着文件上的字迹,有的在摸黑缝补衣服,还有的干脆就早早地躺下睡觉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吴龙心里暗想,“这黑灯瞎火的,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影响大家伙儿的情绪!得想个办法,改善一下照明条件!”

第二天一早,吴龙就把李位和赵连长叫到了一起。

“同志们,这夜晚照明的问题,咱们得重视起来啊!这黑灯瞎火的,啥也干不了,还影响士气!咱们得想个办法,让这窑洞里亮堂起来!”

“吴教员,您有什么好主意?”李位问道。

“我琢磨着,咱们可以给油灯做个灯罩!这样既可以聚拢光线,又能让光线更柔和,不刺眼。”

“灯罩?这倒是个新鲜玩意儿!”赵连长说道,“可是,这灯罩该怎么做呢?用啥材料做呢?”

“这材料嘛,咱们就地取材!”吴龙指了指桌子上的一张纸,“这纸,就可以用来做灯罩!”

“纸?这纸能行吗?一烧就着了吧?”李位有些怀疑。

“普通的纸肯定不行,但咱们可以试试这种!”

说完,吴龙拿起一张泛黄的粗纸,“这是咱们自己造的纸,比较厚实,而且咱们可以改进一下,应该可以一试。”

“那要是没有纸呢?或者纸不够用呢?”赵连长提出了疑问。

“这有啥难的,咱还有布啊,一些破旧的布料也都能用”。

说干就干!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尝试制作纸灯罩。

他们找来一些废旧的纸张,按照吴龙的指导,把纸张裁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小心翼翼地折叠、粘贴,做成一个个简易的纸灯罩。

“这纸灯罩的做法,其实也简单,就是把纸张裁剪成扇形,然后把两边粘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圆锥形的灯罩。”

吴龙一边示范,一边讲解,“这灯罩的大小要根据油灯的大小来定,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这纸灯罩的顶部要剪一个圆孔,用来通风透气,防止灯罩被烧坏。”

在制作纸灯罩的过程中,战士们还发挥了聪明才智,对灯罩进行了改进。

他们在纸灯罩的外面涂上一层浆糊,这样可以增加灯罩的强度,使其更耐用。还有的战士在纸灯罩上绘制了简单的图案,例如五角星、麦穗等,使灯罩更加美观。

除了纸灯罩,战士们还尝试用布料制作布灯罩。

他们把那些破旧的衣服、旧布头都收集起来,洗干净,然后裁剪成合适的大小,缝制成灯罩的形状。

“这布灯罩比纸灯罩更结实,也更耐用,就是透光性稍微差了点。”

“这有啥关系?只要能用就行!总比黑灯瞎火的强多了!”

为了增强实用性,心灵手巧的女战士们还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他们找来一些竹篾,编织成一个个小巧的骨架,然后把布料缝制在骨架上,这样就做成了一个个更加牢固、更加美观的布灯罩。

“这竹篾骨架可真是个好东西,可以让布灯罩更挺实,形状也更好看!”

“是啊,这下咱们的灯罩就更像模像样了!”

很快,一批批简易的纸灯罩和布灯罩就制作完成了。

这些灯罩虽然看起来有些简陋,但却凝聚着战士们的心血和智慧,也寄托着大家对光明和温暖的渴望!

“哈哈,咱们的灯罩终于做好了!”战士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灯罩,脸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下咱们晚上就有亮堂的灯光了!”

“是啊,再也不用摸黑干活了!”

当天晚上,战士们迫不及待地把新制作的灯罩套在了油灯上。当灯罩被点亮的那一刻,整个窑洞都变得明亮起来!

“哎呀,这灯罩还真管用,灯光比以前亮多了!”

“是啊,而且这光线也柔和多了,不刺眼!”

“这纸灯罩透光性好,照得更亮堂!”

“这布灯罩更结实,还带着一股清香味儿呢!”

战士们围坐在灯罩下,一边缝补衣服,一边拉着家常,窑洞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温馨的场景,与之前的黑暗和沉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灯罩真是太好用了,以后晚上就可以看书学习了!”

“是啊,这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晚上没法干活了!”

“这都要感谢吴教员啊,他带领我们解决了‘照明难’的问题!”

“是啊,吴教员真是太厉害了,什么问题都难不倒他!”

自从有了灯罩,南泥湾的夜晚不再黑暗。窑洞里、营地里,一盏盏明灯,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战士们和老乡们,围坐在灯罩下,学习、工作、谈心……这小小的灯罩,不仅照亮了南泥湾的夜晚,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同志们,这灯罩虽然简陋,但它却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啊!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是啊,吴教员,这自力更生的感觉,真好!”

“我们要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把我们的生活建设得更加美好!”

“好!为了南泥湾更加美好的明天,奋斗!”

这“星星点灯”的场景,将永远铭记在每个南泥湾人的心中!这小小的灯罩,也成了南泥湾精神的一个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泥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