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小人物 > 第127章 曹操要来了,赶紧收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曹操要来了,赶紧收人

袁绍给次子安排的班子很有特点,主打一个合作共赢。

焦触与张楠两家只能算是小豪强,和卢氏,孙氏,刘氏不在一个量级,按正常发展永远无法和大士族比肩。

袁绍提拔两人,等于给小豪强一个发展壮大的机会,让他俩能够和大豪族平起平坐,作为利益交换,两人要为袁氏在幽州的统治贡献力量。

霍奴和赵渎的背景甚至更低,在幽州可以说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失去袁氏的支持连小豪强都算不上,要不是袁绍一手扶植起来,根本做不到当前的位置。

韩珩虽说也是幽州豪强,但其很早就开始追随袁绍,算是袁氏的原始追随者一派,在幽州士族中有影响力,还和袁氏还一条心,是别驾的最佳人选。

袁熙身为州刺史有举荐的权利,徐辑是唯一受举荐的人物,当收到袁熙的举荐后,徐辑感动到老泪纵横。

这也难怪,他本是凉州名士,官做的也不小,中途由于政治斗争失败丢了官职,通常这类人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两天后刘琰启程返回邺城,这一回徐辑做好了准备,号召全城百姓夹道欢送,事先经过简单彩排,当车辆经过时两侧民众该齐声喝彩。

百姓头一回经历此类表演,虽说新奇兴奋,可难免临时出错。加之州里官员数量太少,无法做到面面俱到,该喊的时候忘记喊,不该喊乱喊,总之整个欢送过程一团杂乱,

韩珩没敢去做满意度回访,刘琰队伍走远就和徐辑两人默默离开了,接下来又是加税、又是追缴欠费,还要砸了路重修,一堆闻所未闻的怪事等着他俩出章程。

官吏们三三两两结伴走着,等韩珩出了章程就基层官员们该去落实,这可不是好差事,究竟办不办,怎么去办,众人心里既不是滋味又没个主意。

张楠看看左右没有低级官吏,悄声开口:“当真清缴欠费吗?都是本乡本土,这不是打自己脸吗?”

“可不止一样,砸了好路重修,还有双倍秋赋,难办。”霍奴咂吧砸吧嘴,一副便秘的表情看着就让人难受。

焦触表现得倒很洒脱:“难办也得办,想招儿呗。”

几个人听出来话里有话,都凑近询问有什么计划,都是为了幽州老百姓的福祉,大家也不是外人不妨有话直说。

焦接摊出手掌,连比带划详细说了一遍计划,虽然不知道昌平谈判的具体内情,但是从长久以来和刘珪打交道的经验看,他不会因为南二郡一半赋税放弃吞并地盘。

大家也不必去猜测缘由,反正加税这种事他焦触做不出来,拆了好路按照低标准重修更是不可能,也别提什么关所,祖宗要知道收老百姓过路费,非气活了不可。

幽州南二郡跟其他地区不一样,本地没有特别强大的豪族,也不存在强大豪族之间的联盟关系,都是各自发展互不干扰。

这一点和冀州很相似,都在发展期因此都很注重民间声望,你名声臭了投献的百姓就会比别人少,一步差步步落后。

为了各自家族的利益着想,不论州里出什么计划,都有必要阳奉阴违,来个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韩珩其实也不愿意执行,拖延日久多半就是不了了之。

也不能一点儿成绩都没有,别忘了权利是谁给的,可不是老百姓,咱们也不至于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丢了官职。

所以税多少收一点,足够曹性练兵外加面子上过得去就成,给刘珪的承诺比较头疼,也不是没办法解决。

这几年有不少北边的奴隶逃亡到南二郡,当初收留这些人,无非就是展示给老百姓看,有对比才有说服力,目睹北边人民的凄惨,老百姓才能够深刻认识到生活在天堂里,不会再去想得到更多福利。

冒着风险养活这些逃亡者这么长时间,也到了他们报答的时候了,等到秋后咱们抓一批给送过去,权当钱粮兑现不足的补偿。

只是这件事不能告诉徐辑,这老头儿是凉州人,外地人不会理会本地百姓死活,更不会顾及咱们的利益,他眼里只有给他新生的恩主袁熙。从对刘琰的态度就能看出来,跟咱们不是一条心,不过也不用怕他,只要不给抓住把柄事情就能办成。

想到那些北边逃亡者凄惨的未来,霍奴摇头叹息:“冒着生命危险跑出来的,这要送回去估计活不成啊。”

焦触装作无奈模样点头附和:“那就先苦一苦父老乡亲吧。”

“别介。”霍奴立刻摆手,而后对赵渎歪头示意:“咱俩立刻部署抓捕,先送过去一批看看反响如何。”

看着两人背影消失在远处,张楠长长叹息一声:“听说她在许昌。。。。。。唉,摊上这么个老婆,袁显奕够倒霉的。”

“也不能说倒霉。。。。。。”焦触说了一半似乎想别的起什么,马上低声嘱咐:“那个曹性,尽量少接触。”

张楠很赞同,现在这个世道扩充军队还在乎朝廷下明旨?不过刘琰拿这个事做借口,毕竟有大义名分众人也无法反驳。

别部司马官职说大不大,麻烦的在于什么事都能插一脚,保不齐曹性是留下来观察众人,他手里马上就有兵了,离他远点是正确的选择。

临分别时,焦触摇着头淡淡一笑:“她兄妹俩都是魔鬼。”

张楠低声说道:“或许曹公?”

“曹操屯田!百姓们最后一点财产会被充公,人人变成奴隶,你我都会倾家荡产。”焦触说完一甩袍袖,头也不回大步离去。

这一来一回并没有耽误多少时间,可回到邺城才知道出了大事,就在刘琰离开不久,袁谭袁尚两兄弟麾下的军队在邺城城门起了冲突,亏的弹压及时没有酿成大乱。

矛盾公开化分裂不可避免,袁尚擅自公布遗言继任邟乡侯,袁谭负气出走,带着军队驻扎在黎阳,还自称车骑将军。

袁谭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和曹操对抗,证明给天下看他才是有能力的那个人,他才是顾全大局的人,他才应该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

刘琰走的时候带着官骑,回来多了五百乌桓人,六百多骑兵可不是小数目,再想都带进城去可不行了,审配态度很坚决,不但乌桓人连官骑也要留在城外。

这种紧张期间身边没军队,任谁心里都要打鼓,转念一想袁熙还在城里,不进去什么事都做不成,刘琰一咬牙一跺脚孤身进城。

进了城发现想多了,审配压根儿没理,只要不带军队你爱去哪儿随意,刘琰真吃不准这帮冀州人到底是好是坏是忠是奸。

回到家刚想夸冀州人两句,袁熙一句话让刘琰立刻目瞪口呆:袁尚接管大将军五校,高蕃转任魏郡太守,孟岱、郭援、韩猛驻屯九侯城。

中军校尉高蕃是五校的实际统帅,转任魏郡太守是将他明升暗降剥夺指挥权,五校的二号指挥官是郭援,和韩猛一样都是军中宿将领,动了一个高蕃再动他俩就不合适了。

袁尚也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干脆选择调离邺城,去漳河上游的要塞九侯城驻防,名义上是拱卫邺城,实际上是将两人驱赶出去。

孟岱作为冀州监军总领郡国兵庶务,官渡之战时手下有一万人,主要是郡国兵,论精锐程度和大将军直属五校尉的军队不能比,官渡战后没有得到补充,就剩两千来人。

按说得不到补充也属正常,军队只招人可不行,配套装备比人还关键,河北作为东汉对外作战的物资基地,制造业很发达,袁绍没有经历过惨败,多年积攒了不少家底。

还是得怪官渡战败,曹操俘虏的几乎都是民夫,这些民夫的营地距离战场很远,军队跑了民夫就倒了霉。不仅是民夫,黄河南岸投奔袁绍阵营的乡村城镇都会被洗劫,据说有八万人被曹操活埋。

当时曹操军队没粮食,声称活埋是最好的选择,都讲入土为安,没有人回去挖掘看看是不是真的活埋了,就是说,是埋进土里还是埋进肚里,永远没人知晓。

相比人员,物资损失更加巨大,甲胄,弓弩,武器这些制作很困难,保养更不容易,那可是十万大军的装备,动员全国物力十年时间都未必能生产出来,多少年积攒的家底败光,只靠河北一年半载不可能恢复。

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半来自披甲率,哪一方披甲率高,哪一方就有优势,总不能让军士穿着粗布,拿木棍去作战吧。

邺城是有不少存货,河北也开足马力赶工制作,即便是有了装备也是紧着主力部队,比如邺城城防军,大将军五校优先补充。

孟岱是中立派,两边不受待见手下还是郡国兵,要不是他管着后勤,多少能方便拿一些,保不齐这两千人没人管直接散伙。

不惜放弃五校中的左右两部四千余主力军,袁尚这是铁了心把中立派全赶走,决心下这么大也不在乎多一个孟岱,正好一并撵走省事。

刘琰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忽然想起护军逄纪:“逄元图死了吗!”

“没死,没死!”袁熙看出来她是真急了,连忙起身劝阻:“逄护军等人没任何反对,毕竟显甫是主公。”

“我去找他,不能由显甫继续疯下去。”刘琰说完朝外就走。

还说别人疯,我看是你疯了吧,袁熙一把拉住,死活不能让她疯下去:“逄元图不在邺城,他主动要求押解辎重支援显思。”

“都疯了!他去袁谭那不得给弄死!”

“不至于!不至于!”袁熙真的认为不至于,为了撒气肯定会被欺负,不会真给弄死,弄死了欺负谁去?

中立派都不在城里,孤家寡人的局面强迫刘琰冷静下来,幽州这一趟走的真不是时候,但凡留在邺城,趁诸将有不满情绪收拢到袁熙这边多好,现在都接受现实再想收就难了。

发展到现在这个局面,再不甘心也的面对,最少得弄到足够武装曹性大弓手的装备,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得从刘褒那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