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赵晋的格局
张治通早已经察觉到赵晋对他的态度,如果这次疫情不能妥善处理,赵晋一定会找机会向他开刀。
为了避免朝廷动荡,赵晋一定会先用他,等到他没用了,就会狠狠收拾他。
到时,湖党的权势则一去不复返。
赵晋心中明了,疫病一旦传遍大乾,死亡率为十分之四,人口锐减,大乾已经会全方位衰退,原来于西辽建立的平衡也许会打破……
赵晋的额头已经长了好几个火疙瘩。
张治通嘴里长了好几个火炮。
正在这时,林承允和富兴修的奏章进京了。
赵晋看到林承允的奏章仰天长啸,“哈哈哈,上天庇佑朕,上天庇佑朕的子民,这场疫病控制住了!”
张治通率领文武百官,“陛下圣人,洪福齐天,庇佑天下子民!!!”
如今危机解除,赵晋看张治通又没那么碍眼了。
随后,湖党又将功劳安到太常寺卿党俊才身上,夸他主持的大傩礼让上苍感应到大乾的诚意。
赵晋也没反驳,确实在大傩礼没多久,就收到林承允奏折。
晋冀党自然夸赞林承允,冯兴文,元清云等人抗击疫情有功。
赵晋笑着说:“等林大人和冯大人回朝,朕定重重有赏。”
富兴修和林承允的奏章中,都有提到元盛的功劳,如果没有元盛发明出接种天花疫苗的方法,只怕疫情无法控制,已经扩散出去。
虽然赵晋心中觉得元盛也没那么重要,他作为天子,受上天庇佑,元盛也只是上苍为他安排的送药人罢了。
但赵晋还是夸奖道:“这个叫元盛的少年很不错,竟然想到将结痂的天花,接种到手臂上,这种预防之法,这才彻底解决疫病传播。”
“根据太医署的建议,我们也要陆续接种这种疫苗才是,以后再遇到天花,我们也不怕了。”
晋冀党的官员,大理寺卿周兴朝,大理寺少卿方和玉,监察御史刘博易等人,早听过元盛的名号。
元盛是李秘先生的学生,为晋冀党提供了几十万的经费,不但有经商头脑,还连中小三元,是未来晋冀党的核心人物。
这些人自然附和赵晋的话,夸赞元盛的功劳。
这时,赵晋话锋一转,听闻他在准备乡试,等他科举到了金殿之上,我一定亲自赏赐他。
周兴朝一皱眉,暗道赵晋小心眼。
张治通一听,则心中一喜,如今危机解除,陛下的疑心病又犯了,估计也是他上次吹风在陛下心中种下了种子。
之前他还很担心陛下会对他贬官,如此看来,一时半会他的位置不会变。
张治通心中开始盘算。
过了几日,张治通拿着名画秦王夜宴图送给赵晋赏玩。
如今危机解除了,赵晋的文艺细胞又蠢蠢欲动起来,听着张治通鉴赏此话,赵晋又开始觉得他与张治通心意相通,兴趣相投。
张治通铺垫了很久之后才说:“陛下,听闻这次淮南疫病,李秘先生不顾自己身体安危,前去淮南。淮南百姓看白发苍苍的前宰辅,为了他们的性命,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都感动坏了。”
“不只是百姓,我听说淮南那些世家大族,心中都十分感激李秘呢。”
“就连淮南郡守富兴修都对李秘十分佩服。”
“陛下,我大乾有如此良臣,实在是上苍庇佑。”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臣请李秘大人归朝,重任宰辅之位。臣无能,臣应退位让贤。”
张治通说的真诚。
赵晋定定看着他,感觉有些扫兴,这才安分几天,又开始党派斗争了?
但赵晋不得不承认,张治通说的都对,本来淮南郡这些人忠于朝廷,终于他,被李秘这么一闹,估计淮南郡从上到下,从世家大族到平民百姓,都对晋冀党心服口服。
晋冀党的势力范围又扩大了!
还有那富兴修,忘了他的官位是谁给的?忘了在吃谁的俸禄?竟然推崇李秘?
如果不是富兴修才抗击疫情有功,赵晋真想将他连贬几级。
赵晋扔掉手中的黑棋,“你确实无能!”
张治通看着赵晋犀利的眼神,心中的恐惧一闪而过,难道玩砸了?
赵晋看这张治通的表情,轻笑一声,“不过李秘大人年老体衰,他一心为国为民,朕更不能不为他考虑,这个担子还是你来挑,但你如果再做不好,朕就看了你的脑袋。”
张治通听到赵晋这么说,紧绷的脸皮才放松下来,“陛下,臣这颗脑袋是您的,您想什么时候取都行。”张治通打趣道。
“你呀,就剩下这一张嘴了。”
两人聊的更加欢畅。
……
对于朝廷内部的风起云涌,丝毫没有影响元盛的节奏,元盛该干读书读书,全力备考乡试。
七月初,棉花成熟了。
雪白的棉桃连成一片一片的,十分好看,这在冀州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棉花大丰收!
山后村的村民们都跟风种了棉花,如今棉花成熟了,他们眼巴巴在元家问。
按照往常来说,元家不可能不收,但是根据他们观察,今年周边的县好多跟风种棉花的,只怕卖不上好价钱,说不定价格比去年还低呢。
山后村的村民们忍不住骂这些跟风的,他们种什么,这帮人跟着学什么。
这是知道他们村第一波种辣椒吃到了甜头,后面跟风种辣椒除了太贪那些人,都跟着赚了不少钱,所以就盯上他们了。
有些村民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继续种辣椒呢,这一茬种辣椒的比去年还少,说不定今年辣椒的价格更贵。
二牛和赵织花两口子看到这种状况,心里倒好受了很多,当时他们也想跟着种棉花,但是元来福那个小心眼,说他们种了棉花也不收,他们就没种。
如今周边这几个县种了这么多棉花,棉花的价格还不知道跌成什么样呢!
盲目相信元家,跟风元家种棉花的村民们可亏了,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二牛和赵织花也跟着村民们凑热闹,一起来到元宅门口,看看今年的棉花到底是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