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燕睡醒了准备起床时,何大清问道:“媳妇今天你歇着吧,家里的活你张嘴就行,我和柱子干。”
王燕还有点懵,“何大哥,你咋地了?”何大清看她这样,估计她昨天后面尽瞌睡去了“你怀孕了?还记得不?”
“啥?我怀孕啦!”王燕现在是又惊又喜,何大清看她这样也乐了,给她按在炕头上坐好,嘴里还调侃着:“合着昨天王大夫来了你就睡着了啊,你是一句没听着啊!”
王燕这才想起来昨天喊大夫了,“大夫咋说地?我这怀多久了?有啥要注意的?”“别急,别急,怀孕了可不能情绪太过激动,你缓缓,我和你慢慢说。”
屋里何大清和王燕说着话,厨房里,何雨柱在那忙活着,趁着这几年没定量,大过年的可不就得吃好点,再说了,家里的钱不能留太多,回头货币改版,人家一家就几百万,你家大几千万,这不合适,留个一千多万就顶格了。
所以,何雨柱每次发了薪水,除了给家里的十万,其他的都换成了副食品,主食她空间里不缺,但这个年代的点心,小吃,茶叶,烟,酒,小菜,啥的,可以多备着点,至于棉花和布料,棉花遇到了就买,布料有合适的也屯了一些,不急,现在还早着呢。
做完早饭端到堂屋,何大清他们都起来了,吃饭的时候,何雨柱说:“王姨,药我熬上了,回头吃过饭,过半个小时,您把药喝了。
不过药渣别扔,明天再熬一次,您和雨水一人一半喝了,我问过王大夫了,那药温和,就是普通的温补方子,熬第二遍就没太多温补效果了,不过还是有点用的,我娘走的早,雨水小时候还是有点缺着了,正好,让她沾您的光,也补补。”
王燕听了倒没多想,而是说道:“那要不第二遍就都给雨水喝吧?”
“不用,王姨,雨水还小,喝多了怕受不住,这几年咱家生活条件也还可以,就给她喝一半就行,就当你俩做伴了,这中药可不好喝,嘿嘿。”何雨柱说着都能想象到何雨水那小苦脸,忍不住乐了。
“柱子,你问过王大夫了,真的可以?”何大清问道,这吃药可不是小事,古话有云:是药三分毒啊,可不得问个明白。
“爹,放心,我问过王大夫了,其实咱俩也可以喝点,按王大夫的话说,除了以前的达官贵人,有钱人家,像咱们这些底层的百姓,多少底子都有点簿,能补补是最好,不行等年后王家舅舅回来,咱们都去瞧瞧,让他调理调理呗。”
人在温饱无忧的情况下,那就会考虑其他问题,比如:怎么能健康长寿?所以何雨柱的提议,何大清是认可的,“行,那就等大河回来,咱爷仨也去瞧瞧,现在的日子多好啊,可不得好好活着。”
王燕听何雨柱啥都能想着她弟,心里也高兴,这是把你当一家人才会这样在意,至于何雨柱不叫她妈,这不是很正常么?给她她也叫不出口啊,又不是小娃娃,叫王姨多好啊,大家都不尴尬。
这时在旁边反应过来的何雨水:“哥,我也要喝药?为啥?我又没生病。”
“雨水,喝药是为了让你以后少生病,而且就喝十次,你要是陪王姨一起喝药,哥就给你买糖葫芦。”何雨柱实在不明白,他带回来的零嘴那么多,怎么这丫头就对糖葫芦情有独钟?现在的糖葫芦可就是山楂的,那叫一个酸啊!
何雨水本来想抗拒的,但是一听糖葫芦就妥协了,“那哥,说话算话,咱俩拉勾!”说着还伸出她的小拇指。
“行,拉勾!对了,王姨,您要是想吃酸的,回头让我爹给您寻摸腌梅子啥的,那糖葫芦您就只能尝个一颗两颗的,山楂吃多了会滑胎。我从王大夫那拿回来的单子,回头让我爹读给您听,很多东西孕妇是不能吃的。”
何雨柱怕回头雨水有了糖葫芦和王燕分享,毕竟她俩关系好,雨水又不小气,赶紧提醒道。
“啊!还有这事啊。”王燕确实觉得稀奇,可别说这不是常识么,在过去通讯不发达,文盲率99%的年代,人们所接受的知识不过就是前人口口相传的经验和自己一生的见识,这些知识在后世还有好多人不知道呢何况是现在。
“嗯,王大夫都写单子上了,不过他写的都是些常见的,爹,回头你要是在外面做饭有啥稀罕食材,带回来最好也先问问王大夫,再给王姨吃。”
“行,我知道了!”何大清应着。
吃过早饭,王燕带雨水在炕上玩,何大清他们爷俩就忙乎起来,何大清备菜,何雨柱剁馅,下午得炸圆子,一个肉馅,一个萝卜丝的。
中午几人就搅和了点鸡蛋疙瘩汤兑糊了一下,下午爷俩在厨房里忙到四点多才算忙好,中间还抽空把对联贴了,对联是从前院闫老师家买的,别说,字还是很漂亮的,不比街上卖的差。
把菜都端到堂屋摆好,何雨柱放了鞭炮,何家就开始吃饭了。
院子里其他邻居这时候也开饭了,只是家里的菜肯定比不上何家的。
易家,贾家和聋老太太是在一起过的年,毕竟三家加一起才五个人,过年还是要人多,人少那是一点年味都没有。
下半年的时候,贾张氏一直张罗着给贾东旭娶媳妇,可她那挑剔劲就跟选妃似的,不是嫌人家长的不行,就是嫌人家没工作,现在可是刚建国,大家现在还是很讲究门当户对的,本来寡母的家庭就不好娶媳妇,她还那么挑,最后把周边的媒婆都得罪了。
临近过年,周边的媒婆都没人接她家的活了,贾张氏还是不死心,可现实会教她做人,年夜饭的时候,易中海就对贾东旭说:“不行就找个农村的,你看你何叔找个农村的不也挺好。”
又对贾张氏说:“老嫂子,东旭只有娶了媳妇你才能抱孙子不是?哪能那么挑啊,我听说农村可是要分地了,娶个农村的儿媳,没工作不也是自带口粮了么?而且农村姑娘勤快,你这有了儿媳妇不也就享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