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暑假结束,高中新生报到的这天,家属院里老热闹了。

部队的专车,早早停家属院门口。

一家一个木箱子,一大包行李,还有一大袋子吃的,这都是标配。

孩子们上学是大事,今儿大人也给自己放个假,去送学。

小孩子们跟在哥哥姐姐屁股后头,都要跟着去,去看看高中学校是啥样。

等他们大了,也要去念书的。

人很多,全部是女人和孩子们,大部队还没回来了。

留守在驻地男人们也不去送学。

卫国也跟着去,他的腿可以走路了,也只能走路,不能跑跳特别的用力,训练也不行。

先是蜿蜒曲折的山路,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路维护是由部队负责的,安全性已经完全没有问题,危险的地方都有护栏。

想当年,朱竹除非必要,能不外出就不外出。

现在想起来,那都是往事了。

车子驶过村庄,经过乡镇,来到了县城。

孩子们激动的很,看到啥都要说几句。

“那人也是学生吧,他们走过来的?”

一个个脑袋好奇的望过去,年轻的少年背着书包,背着被褥,边上的父亲,扛着一袋子粮食。

“他们那没有公交车吗?”

“可县城有车啊,他们怎么不坐啊?”

“你们看,那儿有牛车……”

“也是学生啊。”

……

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讨论着。

从村里走到县城上学的学生可不是一个两个,就为了省车票钱。

驾着牛车的,或者舍得花钱从乡镇坐公交车的,已经算不错的了。

朱竹记得,她刚到家属院那年,杨云嫂子就能跟着部队的车去学校看孩子,给孩子们送东西了。

部队这点便利是一直在的。

下了车,大孩子小孩子自动列队。

高中新生背着书包列队,他们自己排队报到,其他人列队逛校园。

大人们跟着。

这一大帮子人,吸引了来报到的学生和家长们的注意,老师们还特意过来打招呼。

部队的学生不看成绩,就能读县城的一中,别人还得考。

大人们在这边嚼耳朵,“这环境,看着还行啊。”

一进校门,这条路挺宽,两边种着梧桐树。

走在树荫下,还挺凉快的。

写着大大的教学楼的三层楼,前面是个小广场,后头是操场。

他们身后不远处,就是宿舍楼。

“这儿就是食堂了?”

朱竹她们走近了看,里头只有桌子没有凳子。

杨云笑得还挺开心,“有桌子就行,不用坐。”

谢芳:“你倒挺想得开。连个凳子都没有呢。”

……

大人们溜达了一圈,也没啥可逛的,去学校外头转转。

孩子们自己办事,不用大人,他们的大概流程是,先在报到处报到。

墙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班级,去班级班主任那报名,再去宿舍楼分宿舍。

确认了宿舍,再去车上把东西搬来就好了。

从学校出来,大门右手边是院墙,有摆摊的,卖笔卖本各种小东西的。

左手边是门店,他们一家家看过来。

“食堂里没油水,来外头吃。有卖面条的,这是卖烧饼的吧?”

“这是买啥的啊?”

“书店?还有文具。”

……

马路对面这一排下去也全是小店,这显然是围绕着县一中的一个小商业区啊。

对面有一排排的楼房,应该是家属院。

一边是平房,一排排的房子整齐划一。

正对学校门口对面这一排正在建的平房,说是要建个市场还是什么的。

家属院的女人们逛完,都放心了。

啥都有卖的,缺啥了出来买就是。

·

朱竹原来的可以考虑租个房子,也打消了念头,周围挺热闹,估计到了饭点,还有不少摆摊的。

开学后的一周,她接到了虎子的电话,还是专门打给她的。

电话那头的虎子在书店的公共电话打的,周围围了好几个小伙伴。

“婶,你说在这附近找租个房子,找的咋样了,用我们帮着看看不?”

下了晚自习的校门口热闹着啊,吵吵闹闹的,虎子声音不大,说完那边也没动静,还以为没听到呢。

朱竹倒是听到了,没想到虎子提这事,实话实说。

“这个事不打算办了,你们学校附近挺多吃的,这还不够吃?”

“婶,这一周多亏从家里带的吃的救命。肉丝面里头的肉丝五根指头都能数过来,鸡蛋面就一个荷包蛋,肉菜就给一块肉……”

实际情况就是面食管够,想吃肉就有点难了,家属院的孩子们吃肉的这个标准还不一样。

“婶啊,我的好婶啊,你再考虑一下呗。”

朱竹想到学校对面那个市场,去问问?

“行,我考虑一下。你们还有吃的没,要给你们送不?”

“嘿嘿,还能坚持几天。”

……

虎子挂了电话,心情飞起,跟小伙伴们拍手叫好,有戏。

坏了,忘了跟婶说,别跟娘说了。

算了,说就说吧,男子汉大丈夫敢作敢当。

朱竹想了想,学校的条件确实就那样,孩子们训练量在,饭量都不小。

要是花钱买肉吃,怕是肉疼,不舍得。

家长都给留钱了,也嘱咐了吃上别省着。

可孩子们知道钱来之不易,知道挣钱的难,心里还是不舍得。

再想想儿子,高中这三年,说来就来了。

海军更是快了,一不做二不休。

朱竹想干就干,第二天就跟俩合伙人说这事,没提虎子打电话的事。

“我还是想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

“卖辣酱?”

谢芳觉得这买卖可行,有学校有家属院,只要有人,城里人都有工作买卖就能干。

“可以啊,咱家辣酱那么好吃,去哪儿都能卖。”

杨云想的比较多,“竹子,要是为了孩子们……”

“也不全是为了孩子们,咱也挣钱啊。”

“那天,咱都转悠了,没有空的房子啊。”

“是啊,离学校太远了成不?”

朱竹既然定了,就去找呗。

她在学校上班了,这个学期要上课,家属院辣椒这一摊也离不了人。

谢芳拍着胸脯接了任务,“这活交给我吧,竹子,你得跟我细说说啊。”

跟着部队的车来回,倒一趟公交车过去,县城一中周围人来人往的,公安局离得也不远。

一个人没有问题,孩子们在学校,离的也近,真有事找学校看门大爷帮忙喊孩子们就是。

朱竹在纸上写写画画,“学校正对面这个在建的市场,是一排平房,你先问问这个,这是卖还是租的,多少钱。”

“在就是这儿,这一片平房,可以看看,沿街的最好,怕是没有了,里头的也行。”

“里头的不行吧,小胡同,没人去啊。”

“咱摆摊啊,在校门口摆摊,这个店的位置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省城找房子的经验告诉她,好店房租的成本太高了。

那天学校右手边靠墙的那条路,她看到了,地上的痕迹肯定有卖吃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