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暮雪孤翁悲离歌 > 第399章 秀手拓荒乡业盛,阳村焕彩梦途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99章 秀手拓荒乡业盛,阳村焕彩梦途宽

秀手匠心启业忙,东屋百货韵流芳。

乡村体验声名远,共筑桃源梦正长。

在八十年末,柱子和月娟热热闹闹举办婚礼的那段日子,向阳村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村里的大喇叭放着欢快的曲子,村民们聚在一起,嗑着瓜子,脸上满是笑容。这股喜悦也在不经意间点燃了李秀心中的创业之火。

李秀是个出了名的勤劳能干的姑娘,梳着两条乌黑的麻花辫,眼神里透着机灵。她心灵手巧,对各种手工活儿和烹饪美食都颇有一手。农闲的时候,她就会坐在院子里,编些竹篮、草垫,做出来的东西精致又实用。看着柱子和张山在村里干得风生水起,成功带动了村子的发展,让大家伙儿的生活都有了奔头,李秀也按捺不住,琢磨着利用自己的手艺,在村里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

李秀将目光投向了自家的东屋小店,刚开始的时候,百货店的生意并不顺遂。毕竟九十年代初,村子里的乡亲们消费观念比较传统,对于这种自家改造的店铺,一时还难以完全接受。但李秀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每天天还没亮,她就早早起床,在那口烧着柴火的大铁锅里,精心准备各种自制的特色商品。香甜软糯的手工糍粑、散发着桂花清香的桂花糕、咬起来酥脆掉渣的芝麻饼,每一样都被她做得色香味俱全。做好后,她用竹篮装着,挨家挨户地给村民们送去试吃,一边热情地介绍着自家百货店的特色商品,一边和村民们唠着家常。

为了吸引更多顾客,李秀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新奇的法子。她在店门口摆上一张小桌子,现场展示手工编织和绘制小摆件的过程。那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竹篮或者一幅可爱的乡村画就诞生了。孩子们被她这神奇的手艺深深吸引,常常围在一旁,眼睛都看直了。李秀便抓住这个机会,给孩子们讲一些关于这些手工艺品背后的乡村故事和传统文化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增长见识。如此一来,孩子们回到家后,纷纷缠着家长带他们来店里,百货店的人气渐渐有了起色。

随着柱子和张山的农产品生意越做越大,向阳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亮,时不时会有一些外地的商贩开着破旧的卡车来村里采购农产品。李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商机,她针对这些外来的客人,精心推出了一系列具有乡村特色的伴手礼。她把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和美味的小吃用报纸仔细地包起来,再用绳子捆好。这些伴手礼既有纪念意义,又好吃好看,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许多游客在离开向阳村时,都会带上几份“向阳百货店”的伴手礼,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就这样,百货店的名声一传十、十传百,不仅周边村子的人知道了李秀的这家店,就连县城里的人也有所耳闻。一些县城的商家嗅到了商机,骑着自行车或者坐着老旧的公交车来到村里,主动联系李秀,想要批量采购她的手工艺品和小吃,放在县城的店里售卖。李秀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她邀请了村里一些赋闲在家的妇女,在自家的院子里,手把手地教她们制作小吃和手工艺品。这一举动,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也让百货店的商品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然而,在经营百货店的过程中,李秀也遇到了诸多棘手的难题。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常常让她为商品的制作发愁;资金周转紧张,更是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李秀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聪明才智,逐个克服了这些困难。她与当地的农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能够稳定供应;在资金方面,她厚着脸皮向亲戚朋友借了些钱,同时合理规划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让百货店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

时光流转,李秀的“向阳屋百货店”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开得红红火火。每天店里都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李秀也成了村里的名人,大家对她的创业精神和经营能力赞不绝口。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向阳村的发展增添了一抹独特的亮丽色彩。但李秀并没有满足于现状,她的心中又开始谋划起新的发展蓝图。她打算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乡村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们不仅能购买到特色商品,还能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更深入地感受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李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柱子和月娟,他们听后都十分支持。柱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李秀,你这个想法简直太棒了!这不仅能让你的百货店生意更上一层楼,还能进一步打响咱们向阳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过来。咱们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月娟也在一旁点头附和:“是啊,李秀,你一直都这么有想法,我们相信你肯定能成功。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千万别客气,尽管开口。”

在柱子、月娟和其他村民的支持下,李秀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乡村文化体验项目。她在东屋百货店旁边租下一块空地,找了村里的壮劳力,用土坯和茅草搭建了几个简易却充满乡村韵味的工坊,分别用于制作小吃、编织手工艺品和绘制传统画作。她还特意邀请了村里一些经验丰富的老人,担任工坊的指导老师,准备为游客们传授技艺。

一切准备就绪后,“向阳百货店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正式开业了。开业当天,现场热闹非凡,村里的孩子们穿着洗得干净的旧衣服,在人群中跑来跑去。游客们在小吃工坊里,兴致勃勃地亲手体验制作糍粑的乐趣,感受着糯米在木槌一下又一下的捶打下,逐渐变得软糯的奇妙过程;在编织工坊,他们跟着老人认真学习编织竹篮,看着手中原本普通的竹条,在自己的摆弄下渐渐成型,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在绘画工坊,大家拿起画笔,尽情描绘出心中的乡村美景,留下对向阳村独一无二的回忆。

随着乡村文化体验项目的成功开展,向阳村的旅游业迎来了进一步的发展高潮。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不仅带动了李秀东屋百货店的生意更上一层楼,也让整个向阳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李秀并没有被眼前的成功冲昏头脑,她深知要想让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持续火爆,就必须不断创新和提升。她坐上老旧的长途客车,去周边一些发展得比较好的乡村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优秀经验,结合向阳村的特色,对项目进行了一系列的升级改造。

在小吃工坊,李秀引入了更多种类的乡村美食制作课程,除了传统的手工糍粑、桂花糕和芝麻饼,还增加了当地特色的野菜团子、红薯粉条等。她还邀请了村里的大厨,在那个烧着柴火的大灶前,为游客们传授独家的烹饪技巧,让游客们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乡村美食,还能学会如何制作,把这份美味带回家。

编织工坊和绘画工坊也有了新的变化。李秀请来了县城里的美术老师,为手工艺品和传统画作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和创意灵感。游客们在学习编织和绘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改造,让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同时,工坊还开设了亲子课程,吸引了许多家庭前来参与,让孩子们在体验乡村文化的过程中,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为了让游客们有更好的住宿体验,李秀联合村里的其他村民,将一些闲置的农舍进行了简单的改造,用石灰粉刷了墙壁,换上了新的窗户纸,铺上了干净的稻草床垫,改造成了具有乡村特色的民宿。虽然条件算不上豪华,但充满了乡村的原汁原味,让游客们在享受乡村宁静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随着项目的不断升级,向阳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县电视台的记者扛着笨重的摄像机,来村里进行采访报道,报纸也刊登了关于向阳村的文章,将向阳村的美丽风光和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项目推向了全县。一时间,向阳村成为了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游客们纷至沓来,让这个原本宁静的小山村变得热闹非凡。

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加,李秀意识到,仅仅依靠现有的资源和设施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她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与村里的其他创业者合作,共同打造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

在柱子、月娟和其他村民的支持下,李秀成立了向阳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她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四处去拉投资,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项目中来。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李秀始终坚持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为前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度假区内建设了生态农业观光园、森林氧吧、户外运动基地等项目,让游客们在欣赏乡村美景的同时,也能参与到各种健康有益的户外活动中。

同时,李秀还注重挖掘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在度假区内建设了乡村文化博物馆、民俗表演广场等场所,让游客们深入了解向阳村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每逢传统节日,度假区还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春节的庙会、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中秋节的赏月晚会等,让游客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村节日氛围。

经过几年的努力,向阳村旅游度假区终于建成并正式开业。开业当天,整个向阳村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如今,向阳村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高,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买上了摩托车。

李秀也成为了村里的骄傲,她的创业故事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在她的带领下,向阳村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典范和样板。而李秀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她又开始谋划着新的发展蓝图,希望能够让向阳村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