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管得还不是很严,老爷子的想法是过去把债还了,再接外室的母子几人回来安置好,以后就不管了。
可老太太不乐意啊,那时候内陆已经开始实行票证制度了,生活物资都有限制。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必须得低调行事。
那外室可不是个安分的主,怎么可能吃得了这个苦呢,到时候指不定会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当时老爷子的其他子女都已经各奔东西了,南家真正的当家人是老太太的亲生儿子。
女婿也转行成了科研人员,还挺受领导器重的,前途一片光明。
要是那外室回来闹腾出什么事,说不定还会牵连到她的儿女,所以她坚决不同意外室回来。
但现在那两个孩子一个在医院没钱抢救,一个在放高利贷的手里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总不能让老爷子不管吧。
她想让老爷子一个人去处理,又怕那边使什么手段把人留在那边。
老爷子手里虽然没留多少养老的东西,但都挺值钱的,只是那外室不识货罢了。
现在走投无路的外室肯定不会那么轻易放手的。
家里有人偷渡跑路,他们留在大陆的人肯定会被牵连。
思前想后,最后老太太还是亲自跟着一起偷渡过去了,两人一起解决速度快点。
刚好两人都退休了,就借口是去帝都看女儿。
果然不出老太太所料,一见老爷子那外室又想和老爷子重归于好了。
当初她瞧不上老爷子手里的那点东西,现在可成了她触不可及的巨额财产了。
好在老爷子已经识破外室的庐山真面目了,之前不过假借清高的名声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好处而已。
到香江,都不见外室,就让老太太和对方接触,自己做其他的事去了。
到了那边之后,老爷子就去处理那一双儿女的事情,还有高利贷的事。
老太太的,则着手处理外室手头的生意,开启了疯狂打脸模式。
当然了,老太太可不是白帮忙的,她直接把外室手里的产业给收购了,自己来经营起来。
外室可高兴坏了,她巴不得赶紧把这个烂摊子甩出去,利润不见只见亏欠。
见老太太出原价收购,立马就同意了,刚好腾出时间去找老爷子缓和关系。
反正等人走了,这公司还是他们母子几人的。
老太太把外室那些零零散散的产业都整编了一下,成立公司来统一管理。
外室手里那些只亏不赚的产业,到了老太太手里,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不仅扭亏为盈,还价值翻了好几倍呢!
外室一看,又看到希望了,也不去找老爷子回心转意了,兴高采烈地准备接手公司。
老太太要回大陆的,等人走后这公司不给他们还能给谁管理呢。
可谁知道,就在公司盈利的时候,老太太直接把公司给卖了。
不仅把自己的本钱翻倍赚了回来,还把几个孩子的房产和高利贷都给赚回来了。
不过老爷子做其他的事情也赚了一大笔钱。
把小的两个孩子送进私立寄宿学校,还把大儿子也安排进政府上班了。
又在银行给几个孩子存了一笔死期的钱,每个月利息加上房租,够几个孩子衣食无忧!
至于外室,她手里有卖产业给老太太的钱,只要乱用,她生活还是能过得去的。
而且如果她把钱败光了,几个孩子会管她吃穿的。
不过本来很听她话的小儿子小女儿,这次可被她害惨了,一个失去了清白,一个差点丢了小命。
没和她断绝关系就已经很孝顺了,估计给她钱和给她养老是不可能。
等外室知道老太太把公司卖了的时候,人家早就回大陆很久了!
气不过的外室还想偷渡回来闹事了,觉得老太太把她公司“骗”走了。
不过被她大儿子给拦住了,还直接找人看管她不准她乱跑。
她手头的钱,被大儿子硬给拿去存成定期了。
每个月的利息够她基本花销,其他的不够,没钱可真是什么都干不了呀。
小儿子小女儿在哪所学校读书她都不晓得,这俩孩子不回家,她根本找不着。
大儿子其实心里也明白,以后要是出了事,那还得他来扛。
弟弟妹妹这次是伤透心了不会再认这个母亲了。
总不能每次有事都向大陆那边求救吧,这次平安无事,谁知道下次会怎样呢。
一开始外室的大儿子还会时不时地写信回来讲讲情况,后来形势不好就没消息了。
去年情况好转,又收到信了,说弟弟妹妹工作稳定,也都成家了,一切都好着呢。
还寄了几张没有外室的全家福。
就是妹妹这些年一直不肯见外室,当初如果外室舍得把手里的产业拿去抵债还高利贷,她们就不会出事。
外室还一直惦记着老太太卖公司的事,就想回大陆,把属于她的一切都“夺”回来。
当初那家公司都成上市公司了,外室觉得要不是老太太“骗”了她,那上市公司就该是她的。
冒险写信回来,主要是因为老爷子当初存的那笔定期的钱快到期了,想问问老爷子该怎么处理。
毕竟那笔钱又不是他们的,他们还是得听老爷子的意见来处理。
那些钱本来就是意外之财,老爷子也是按照他所有的子女一人一份分好的,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其他人也被老爷子存在香江那边的银行,就等其他子女走投无路的时候再告诉他们。
不过其他子女没什么野心,知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的。
老爷子分给他们的东西,一个比一个藏得深。
那些东西要是暴露了,倒霉的可不止他们一家,说不定整个家族都要遭殃呢。
老老实实地工作,有些儿孙都只是普通的工人了。
不过老爷子也挺高兴的,虽然憋屈了这么多年,但人还在,东西也都还在。
去海外,谁知道会碰上什么呢。
当初他的一个朋友,比他家还有钱,举家搬去香江。
他去处理外室的事时他去拜访对方,本想请对方帮忙。
不过不到十年的时间,一家人都轮流租棚户区的房子住。
连六岁的小女儿也跟着大人去卖花补贴家里,还不如在内地的生活。
哪里好,没有靠山,你有能力也不一定不住自己的财富。
还不如在自己熟悉的圈子,关键时刻也有人搭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