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王葵意外看见王强和他们学校附近的寡妇在小树林里干坏事。
那时王强才十五岁,那寡妇有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最起码也有三十。
寡妇的名声不好,导致她家孩子天天被欺负。
事后王强还用烟头烫人家胸前,离开的时候直接给人家两张大团结。
王家条件紧得吃饭都成问题,王强哪里来的钱不言而知。
她本来想告诉家里的,让父母好好管管王微微。
结果被王微微看见她去过那个小树林,就告诉了王强。
王强压根儿就不爱读书,觉得二流子的生活才惬意呢。
一听王葵要告状,他就恶人先告状。
王家父母可不管儿子对错,怎么都觉得儿子有理,不分青红皂白就打王葵一顿。
这可让王强得意忘形了,后来还总给王葵使绊子。
王葵后面就不多管闲事了,不过这两人根本不会放过她。
王葵成绩好,长得又漂亮,被班里一个家境不错的男同学看上了。
王母见那男同学家条件好,再加上王强也不读书了,就打算让王葵读高中,以后也能扶持王强。
可王微微知道后,就撺掇王强每天带一群二流子去吓唬那男同学,还动手打了人家。
这可把人家吓得直接辍学了,后面都不敢见王葵。
王强还回来跟王母说,说对方就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哪有好人家的孩子早早就辍学了。
肯定是王葵哄父母供她读高中,故意欺骗父母的。
王葵因为王微微的挑拨和陷害,从小在家里就不受待见,现在更是成了撒谎精。
她之前在父母那里的好感度直接清零了,读高中的事也泡汤了。
这不,刚拿到初中毕业证,她已经十九岁了,家里就给她介绍相亲对象了。
王强那边却跟家里说,下乡知青有两百块钱的补贴呢,比人家彩礼都高。
现在知青都是下两年就回来,到时再给王葵介绍对象,还能让家里多赚两百块钱了。
于是,为了那两百块钱的安置费,王葵就这么下乡了。
还去了个穷得叮当响的地方,这一去就是五年。
还好二流子,大队支书,支书家儿子,公社干事都馋她身体,不然她不一定能坚持到现在。
下乡后,经过大家的提醒,她才知道自己一直被王微微给算计了。
就王强那傻样儿,哪能有这么多心眼儿。
王微微可真是个毒妇啊,她不光故意把王强带坏了,还见不得其他姐妹比她好。
现在王微微考上大学了,王葵才反应过来,以前还以为王微微只是个坏胚子。
其实聪明得很,她连成绩不好都是装的,不然怎么能这么容易就考上大学呢。
而王葵自己呢,虽然那些人没少资助她,但都有限。
因为长期干农活,也没好好复习,没有复习资料,以前成绩那么好的她,现在连录取线都没上。
要是她没去乡下,肯定也能考上大学。
再看看王微微,留在城里,不光嫁了个好人家,还考上大学了。
一想到这些,王葵心里就恨得牙痒痒。
要不是王微微,她能过得这么惨吗?
在农村,她可是见多了冒名顶替的事,大学名额被顶替也是常有的事。
以前她也动过这心思,所以才和那些人相处。
谁知道把那些人伺候得舒舒服服地,人家反倒舍不得她走了,别说读大学了,就是回城的名额都没她的份了。
她是后悔啊,但又乐在其中,
王微微的这个大学名额,她王葵那势在必得!
不过她们长得挺像的,冒名顶替王微微,肯定没人能发现异常。
想到这儿,王葵就笑着说:“微微可真厉害,以前成绩不怎么样好,没想到还能考上大学呢。”
王母一听,那叫一个骄傲:“你懂什么呀,那是微微嫁得好,人家江家特意请了专业老师给她补课呢。所以啊,你们也得找个好人家,以后的好日子可多着呢。”
王母看着自己那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又琢磨着给她们介绍对象了。
只是有王微微的彩礼在前头,媒人介绍的都出不起那么高的彩礼,这可让她心里不甘心把三个女儿嫁出去。
没想到这么一耽搁,三个女儿的年纪都成老姑娘了。
主要是现在连媒人都不给她家介绍人了,这可把她给愁坏了。
王葵可不管王母怎么想,接着说:“以前微微对强子可好了,这考上大学,就算江家不给什么好处,微微肯定也不会亏待强子的。”
王母得意洋洋地说:“那可不,你以为微微像你们几个没良心的,每次回探亲就只带一点粮食回来,自己都不够吃还得我们倒贴。”
王梅和王菊还是面无表情地纳着鞋底,就当没听见。
王葵却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数落说:“妈,你这话我可不爱听了,我从小对强子和家里是什么样的,你还不清楚吗?我五六岁就帮忙开始做家务了,有啥好吃的都舍不得吃,都留给强子。
后来为了能拿到下乡知青补贴的那两百块钱,我也是想都没想就去下乡了,我要怎么做你才会觉得我好一次。”
王母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三女儿确实孝顺,就是命不太好啊。
四女儿虽说有点小滑头,但每月给她们的补贴,可比其他三个加起来一年的都多呢。
她养孩子可不是为了吃苦受累,谁给她的好处多,她当然就觉得谁更好了。
王葵瞧着王母脸色有所缓和,便又接着哭诉:“我也想多补贴家里呀,只怪我命苦又没本事,要是我命好,能被分到个好大队,我肯定拼命寄细粮回来补贴家里。
可我们大队那是穷乡僻壤,别说是我们知青了,就是当地人都常常都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我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要是我有出息能考上大学,我连大学名额都能让给强子呢,就算不能把名额给强子,我考上大学回城后也能找个好人家,以后肯定也是能帮衬强子。”
王母才不在乎王葵说什么,倒是被她哭得心烦意乱,直接呵斥道:“大过年的哭什么哭,把福气都哭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