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农家喜宝 > 第45章 大娃二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一复一日的过着,喜宝的山也在开垦着。

自从喜宝买了山之后,就再也不让赵大郎去扛大包了,她当时就把买山剩下的十六两银子全都给了赵大郎,请大哥找人开山。

赵大郎对幺妹的要求没有异议,只是这么多钱够再买一座山了,开荒请人六两银子就绰绰有余了。

喜宝笑嘻嘻的道:“剩下的是给大哥的辛苦费。”

赵大郎震惊,什么活儿辛苦费给十几两啊?他不赞同的摇摇头,他知道幺妹是心疼他才让他来帮忙的,但是赵大郎并不想占幺妹便宜。

雇一个人一个月两钱,五个人一个月就是一两银,这么大的山只开开地的话,他们六个人三个月就能拿下。

“三两就够了。”幺妹帮了孟氏那么多,这点小事他个当哥的怎么会收她的钱。

没想到喜宝一脸坏笑的掏出来一套图纸,说是什么设......设计图。

赵大郎接过图纸,展开一看,脑袋“嗡”的一声头都大了。

与他想的把山上的杂草乱石清理干净不同,喜宝给的这张图的复杂程度让赵大郎两眼一黑,里面又是要农田花圃,又是要修路又是要建房子的,

光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脚注就让赵大郎头皮发麻,他不识字怎么办。

这个设计图纸是李叔跟李伯李修帮助喜宝一起弄的,最开始说的是开垦荒地种些药材,供长生轩做药用,说着说着就道还得采回来,不如就在山上建立一个长生轩,喜宝跟李伯都很赞同。

都在山上建长生轩了,那建几间房子也不是不行,喜宝还要建大宅子,要李修李伯李叔跟她家人一起住,把李伯感动得泪汪汪的。

房子都建了,修条小路也可以,药材都种了,种点果蔬也没什么了。

结果越讨论越收不住,最后的成品图俨然变成了一个小皇庄。

赵大郎拿着这张图的手微微发抖,产生了退缩之意,他不是怕难,他是怕干不好。

“大哥,还有我呢,我跟你一起修!”喜宝郑重道:“钱不够就跟我说,我很快就能挣到钱的。”

赵大郎听了又心酸又骄傲,怎么幺妹挣钱就这么简单。明明是个孩子,但是却比大人还能干,而且冥冥之中,她能指引每个人去走自己合适的路。上次还找自己说要送大娃去学武。

对比别的孩子,幺妹的同龄人就不说了,好一点的去上学了,大多数还在用尿和泥巴,再看十五六岁的大孩子,有学识的没有幺妹的手艺,有手艺的没有幺妹的学识,既有学识又有手艺的,没有喜宝的脑子。喜宝的小脑袋瓜子里总是天马行空,敢想常人不敢想的,去做常人不敢做的。

连幺妹这小娃娃都一股干劲儿,他身为大哥更应该给妹妹做个榜样了,李大郎闷声应下,没有再拒绝,硬着头皮上了。

他先是找了几个玩得好的同村兄弟,开出了报酬让他们来开荒。每个被找到的兄弟全家都兴高采烈的,一个月两钱银子啊这可是!同时又觉得大郎哥真是讲义气,有啥好事都想着他们这些兄弟。几人也是实诚人,人齐后第二天他们就带着锄头竹筐开始干活了。

开工前赵大郎给他们先看了图,铁柱目瞪口呆道:“大郎哥,你家这是要建皇宫啊。”

“别瞎咧咧。”赵大郎道了一声。

铁柱咧着嘴噤了声,他也就随口一提,嘿嘿。

虽然图纸看起来复杂,但实际上只要一步一步地干,倒是也不难,喜宝都在图纸上标记了优先级给他讲了一遍。赵大郎并不质疑喜宝做的决定,事实上,喜宝拿出这个图来他就知道喜宝一定能挣钱了。

铁柱旁边的青年道:“大郎哥,二郎哥呢?他怎么没来?”

赵大郎琢磨着第一步应该从哪里下手,一边漫不经心的回应道:“去县城了,傍晚就回来了。”

喜宝要求这座山的隐蔽性必须要好,山前不要清理,最好是把山林的入口利用树木石头遮挡起来。虽然不知道幺妹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他尽量完成就是了。

————————————————手动分割线——————————————————

珍湘园里一片火热,孟氏在厨房满头大汗,帮厨的菜板剁的震天响,前面二娃的报菜声一声又一声的传过来,孟氏锅铲几乎挥出残影。

自开业以来,珍湘园的生意在镇上火的一塌糊涂,赵二郎还拿了卤味去县里送给他的天鹅——小慧。小慧浅尝之后惊为天人,遂与家人分享,得到了周主簿家的一致好评。小慧还给他拉了几个单子,连县令家都成为了珍湘园的固定顾客,总隔三差五的派人来打包饭食。

喜宝在商城刻了一套珍湘园的印章送给了大嫂,外带用油纸袋包的吃食上都有珍湘园的字样,故而珍湘园的名声就传了出去,在县里也小有名声。

原本刚开业时还能歇一歇,现在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常常是晚上所有的食材都耗空了才关门。

每日关门时,众人都像被抽了筋似的瘫坐在地站不起来,连抬下眼皮都嫌费劲,能爬起来找点饭吃全凭一口气。

赵大郎劝说孟氏不要这么累,晚上到点关门休息就是了。孟氏不愿意,她舍不得这些钱,开馆子之前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现在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挣一两银子,少的时候也有好几钱,这放在以前哪敢想?让孟氏白白丢下这些钱她是怎么都不愿意的。

就算如此,人手还是不够,只能招几个人来帮忙了。但是招人很有风险,这个月大大小小的同行骚扰已经好几起了,要不是春姨娘派人来撑场面,都不知道要打多少官司。

那些人见到县令家的马车停到他们家门前才算消停,但是人手实在不足,想招雇工又怕有心人趁机而入,混进来搅弄是非。

深思熟虑下,孟氏跟家里一商量,招人自己信不过,索性找牙人买了两个奴仆。分别起名阿大阿二,负责切菜刷锅,招呼客人上菜的活计就让大娃二娃来干。

这几日喜宝又给孟氏找了两个方子:一个蟹黄汤包的,一个香辣蟹的。

螃蟹昂贵,孟氏还从来没吃过,但为了这个方子孟氏特地去打听了一番,被价格吓了一跳,八月十五的大闸蟹一只竟要五钱银子,还不是顶顶好的。

喜宝给的方子精细详尽,蟹黄汤包不光是放蟹黄,蟹肉也要拆卸干净放进去,还要加上肥瘦相间的上好五花肉,孟氏算了算,一只汤包的成本就要一钱银子,这谁能吃得起?于是她举一反三,按照这个方法做出了价格实惠,又甜又香的鲜肉小汤包。没想到大受欢迎,这些日子只要有人来珍湘园,十有八九都是问鲜肉汤包还有没有的。

由于没到吃蟹的季节,市上螃蟹不多,孟氏托人买了两篓子“童子蟹”,又称为六月黄。

六月黄是大闸蟹还没完全长成的阶段,虽还未长成,但也是黄满味浓。

蟹黄呈乳酪状,蟹肉丝丝鲜甜,最是尝鲜的时候,光是蘸着姜醋,味道就很好了,一只蟹一壶黄酒,就能消磨一下午。

孟氏买了螃蟹都放到池子里养着,她叫人在后院挖了深池子,专门用来养鱼养虾养螺蛳,当有客人点的时候就捞出来现做,由于在后院引不来活水,还是喜宝给她想办法把池子养活的。其实喜宝是按照阿财给出的意见,建立了池塘生态系统。

孟氏按照喜宝给的方子做香辣蟹,在试菜当天,原本是想做了给没吃过螃蟹的喜宝尝尝的,没想到被一个客人看上了,强硬的买下来,最后一边吃一遍直呼过瘾,把喜宝馋的流口水,那客人走的时候还打包了一份。

孟氏见喜宝明明馋的不行,但还是一脸替她高兴的样子,一阵心酸。

剩下的螃蟹再有人点就说没有了,等到晚上关门了,给喜宝全做了让喜宝吃了个够!

一只童子蟹要一钱银子,一份香辣蟹里面放五只,孟氏卖六钱银子一份,算是他们家的贵价菜了。

吃过的人都说这香辣蟹有异香,每次有人点香辣蟹,隔老远都能闻得到,惹人口舌生津,不停的问这是什么菜,但一听到价格,就退缩了大半。

孟氏在此之前也不知道香料的力量是如此奇妙,庄户人家做饭对于油盐酱醋的掌握已经是极限了,孟氏因为以前她爹开饭馆才对香料有一定的掌握,只是也仅局限于炖汤炖肉放少量的香料提香。但是喜宝给的方子里面香料与食物的融合简直是绝妙,孟氏每一次都会被惊艳,她起了好学之心,这一刻,她对于学识的崇敬之心达到了顶峰。

她看向在餐馆里忙碌的大娃二娃,心里不停的思索。

晚上回了家,孟氏揉揉酸痛的肩颈,呼了一口气,赵大郎去铁柱家有事儿,还没回来。

大娃二娃正在院子里打水准备洗漱,孟氏脸上绽开一个笑:“大娃二娃。”她招手。

“哎,娘。”兄弟俩齐声应道。

孟氏把二人叫到屋里来,温和慈爱的轻声道:“这两天累坏了吧?”

二娃看着母亲脸上疲惫的笑容,忙说:“娘,我不累,我有的是劲儿嘞!”

孟氏笑着摸摸二娃的头,半晌开口道:“儿子,娘现在能挣钱了,过几天馆子里再招一个跑堂的,你们两个就回家来吧。”

大娃默不作声,二娃急眼了:“娘!这咋能行呢?爹去开荒去了,馆子里就你一个管事儿的不安全。”他怕有人欺负他娘。

“怎么会,还有阿大阿二呢。”孟氏眼里的笑更盛了。

“可是——”孟氏打断了二娃的话:“你先听娘说。”

二娃硬生生的把到嘴的话咽下去了,专心听她娘讲话。

“儿子,娘没本事,这些年家里什么没钱,也没想送你们哥俩去学门手艺,或者去上学。”

“你们小姑出息,带着家里富裕了,你们爷奶前些天说公中里出钱让你们俩去上学,娘想了想,你们大了,也该出去看看了。”

孟氏疲惫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娘也挣了些钱,供你们上学不是问题了,儿子,你们怎么想的呢?”

二娃眼里都是泪水,叫了声:“娘。”就趴在孟氏的膝头呜呜的哭,孟氏安抚了二娃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

孟氏看着自己浓眉大眼的二儿子,心里一片柔软,喜宝跟她说过,家里练字练得最好的不是赵三郎,是二娃,二娃勤奋的程度让赵三郎都焦虑的喝浓茶熬夜看书练字。

她用带着茧子,微微刺人的手给二娃抹干眼泪:“青城书院就很好,你们看行吗?”孟氏询问道。

二娃只是一个劲儿的点头。

大娃倒是面露难色,一提到学习大娃二娃就浑身不得劲,虽然之前下定了决心要跟小姑学习,但总是每次一学写字都找借口干活去,根本没学几天,对比二娃,他实在觉得有些惭愧,他也知道上学好,但是他真的不是这块料。

弟弟劝他学习的时候,大娃嘴硬道:“爹娘也不识字,咱家不也过得很好?”

二娃就有些生气:“爹娘不识字是因为他们不想吗?是因为不能,是因为穷,咱家过得好是因为谁?”

大娃就沉默不语,久而久之,二娃也不再劝说了。

孟氏看出来大娃的不愿,面色连变都没变:“你小姑跟我说了,你既不想去上学,那就不去。本想着你兄弟二人在一处可以互相照顾,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大娃脸通红,声音如蚊的闷声叫了声:“娘。”

“你小姑说学武的事情不着急,叫你平日里还是得多看看字,就算去当侍卫也是识字的侍卫走的更远一些,不然以后被糊弄了你也不知。”

大娃一听学武的事小姑会给自己想办法,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娘,我小姑真的这么说?!”他是指的小姑能让他学武的事。

孟氏轻轻地点了点头,遂又板起脸严肃了起来:“不管学什么,你们两个都要勤奋一些,好好学本事,长见识。”

“别辜负你们小姑,知道吗?”

大娃二娃齐刷刷的点头,他们眼睛里含着星星似的,一脸孺慕的看着孟氏,他们一定会向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进的,这是小姑教他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