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我的爱一生只有你 > 第208章 理疗服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在县城买了新房,余良的心情大好,在勤奋学习之余,与老干部们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在与老干部们相处的过程中,余良发现了老干部科的第一个先天优势——丰富的经验。这些老干部们在煤矿工作了大半辈子,从煤矿的建设初期到如今的发展阶段,他们都亲身经历过。

余良在与原采煤区的老区长赵文军交流时,了解到许多关于煤矿开采技术演变的故事。

赵文军回忆了早年煤矿开采时的艰辛,从最初的人工挖掘到后来简单机械的使用,再到如今相对先进的采煤设备,每一步发展都饱含着煤矿人的心血。

赵文军还详细讲述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采煤工艺的调整和应对方法。这些宝贵的经验,是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

“小余啊,煤矿开采可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每一层地质结构都有它的特点,开采的时候得小心谨慎。”赵文军语重心长地对余良说道。

余良听后,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管理知识虽然先进,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而老干部们的这些经验,正是他所欠缺的。

除了开采技术,在煤矿的安全管理方面,余良也从老干部们那里学到了很多。

原安全科科长李二喜,跟余良分享了许多处理安全事故的案例。从事故的发生原因到应对措施,再到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李二喜都讲得十分详细。

这些真实的案例,让余良对煤矿安全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感觉受益匪浅。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良又发现了老干部科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广泛的人脉关系。这些老干部在煤矿工作多年,与各个部门、各个层级的人都有着深厚的交情。

有一次,矿上安排老干部科组织一次煤矿历史展览活动,旨在让年轻职工更好地了解煤矿的发展历程。

但在筹备过程中,余良遇到了一个难题——缺乏展示所需的老照片和资料。

余良试着向几位老干部求助,没想到老干部们纷纷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忙联系到了许多曾经在煤矿工作过的老职工。

这些老职工们听闻要举办这样的展览,积极响应,纷纷翻箱倒柜,找出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和资料,为展览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这次活动,余良深刻体会到了老干部们人脉关系的强大。

在煤矿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良好的人脉关系对于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老干部们就像是一条条纽带,将各个部门、各个时期的煤矿人联系在一起。

余良意识到,自己可以借助老干部们的人脉,更好地了解煤矿的整体情况,协调各方资源,为今后可能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老干部科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也成为了余良眼中的一大优势。相较于之前在考核办时的忙碌与紧张,在这里,余良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苏然利用这些时间,深入学习各类知识,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张叔和老干部们请教,或者去工会的图书馆查阅更详细的资料。

在学习过程中,余良还结合老干部们分享的实际经验,对煤矿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思考。

他发现,传统的煤矿管理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在信息沟通方面,存在着层级过多、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在激励机制上,过于注重物质奖励,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余良将自己的思考整理成笔记,不断完善,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将这些想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此外,宽松的环境也让余良有更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他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困境,而是开始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自己的未来。

他意识到,自己在老干部科所积累的经验、人脉和知识,都将成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他决定,要利用好这段时间,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自己未来的发展积聚力量。

随着对老干部科先天优势的深入挖掘,余良逐渐改变了对这个科室的看法。他不再觉得自己是被“发配”到了一个边缘部门,而是来到了一个充满宝藏的地方。

他深刻认识到,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老干部科看似是他职业生涯的低谷,实则是一个充满先天优势的“加油站”。只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即使在看似不利的环境中,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日常工作基础上,余良还根据老干部科的特点,在张叔的支持下,组织了一些有特色的活动。

为搞好安全生产,他组织举办了“老干部经验分享会”,邀请老干部们为年轻职工讲述煤矿的发展故事和工作经验,不仅增进了新老职工之间的交流,也让年轻职工对煤矿有了更深厚的感情。

为活跃职工业余生活,他组织举办了小型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缓解了职工思想压力和工作疲劳,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在这些活动中,余良充分发挥了老干部们的经验和人脉优势,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创新精神。他的努力,得到了许多干部职工的认可,大家对老干部科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将其视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了。

在一次活动中,矿医院院长向余良诉苦,由于煤矿条件艰苦,职工们长期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落下各种伤病,每天都有许多职工因腰腿痛、关节劳损等问题前来就诊,而矿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对常见的职业病和劳损缺乏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且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长期服药还有副作用。

余良想起自己在医馆学到的理疗知识,于是向矿医院申请,利用一间废弃的储物室,简单布置成理疗室,抽时间为职工提供健康理疗服务。

第一位来理疗室的是职工老侯,一位有着20年工龄的采煤工人。长期弯腰作业和潮湿的井下环境,让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疼起来连路都走不了。

余良仔细检查老侯的病情后,制定了一套理疗方案,包括热敷、按摩和牵引。

刚开始,老侯对这种治疗半信半疑,“这能行吗?我都疼了这么久了,吃了那么多药都没好。”

余良耐心解释:“侯师傅,您的病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疼痛,理疗是从根源上帮助您恢复,虽然慢,但只要坚持,肯定有效果。”

每次理疗,余良都全神贯注。热敷时,他细心调节温度,避免烫伤;按摩时,他根据老侯的身体反应,调整力度和手法,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病人的关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老侯的疼痛明显减轻,他激动地对余良感谢道:“余科长,太谢谢您了。我现在不仅能正常走路了,而且还能上班干活了,你可真是我的大恩人啊!”

老侯的康复像一阵风传遍了矿区,越来越多的职工来理疗室找余良。

运输区道工小李,因为长期在井下抬道,肩部肌肉拉伤,开始他觉得自己年轻,扛一扛就过去了,谁知时间一长,疼痛越来越严重,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余良一边给他理疗,一边提醒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在井下工作本来就辛苦,一定要及时治疗伤病,别拖成大病。”

在余良的悉心理疗下,小李很快恢复了健康,回到了工作岗位。

然而,余良的理疗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矿医院条件有限,缺乏专业的理疗设备,很多时候他只能靠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

有一次,牵引设备坏了,他四处寻找维修零件,跑了许多地方,却一无所获。看着那些等着治疗的职工,他心急如焚。

更新厂的几位老师傅得知消息后,立即赶来帮忙,找来一些废弃的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终于让牵引设备重新运转起来。

除了日常的理疗服务,余良还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们举办健康讲座。

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职业病的预防和日常保健知识,教大家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方法。每次讲座,职工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提出问题。

“余科长,要是早点听您讲这些,我们也能少受点罪。”一些职工听完讲座后这样说。

余良这才意识到,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样重要,只有让大家从源头上重视健康,才能真正减少伤病的发生。

随着理疗服务的开展,余良的工作时间也越来越长,经常早上天刚亮就去理疗室,中午有时也不能休息。

“都说老干部科是个养老院,可你这个‘老干部’倒好,却越来越忙了。”一天中午一起吃饭时,李梦然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道。

她觉得,自从有了这个理疗室,余良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哎,矿上的职工太不容易了,帮助他们减轻痛苦,这是我的责任,是我应该做的,也是我答应老矿长的。”余良叹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心里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李梦然点点头,苦笑一下,没有说什么。她知道余良这样做是对的,但实在有些心疼。

在余良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职工恢复了健康,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他的小小理疗室,在职工心中点亮了一盏盏健康的灯,他用自己的医术,温暖了许多职工的心。

“哼,沽名钓誉。”当党办室主任靳根丰把这个消息偷偷汇报给吴前进时,吴前进冷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