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 > 第4章 四川方言: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叫“dóngdóng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章 四川方言: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叫“dóngdóng酱”

【第一节】挏挏酱

四川人把物品名称分的很细,比如炒脆的干胡豆叫“?胡豆”,炒脆又用泡菜水加其他调料腌制的胡豆叫“激胡豆”。

家庭自制的酱也是如此,有麦子酱,豆瓣酱等。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广汉方言叫“dongdong酱”。这是正好家里没有胡豆了,过去条件差,没有多余钱买胡豆,不得已的结果。

这个“dong”字咋写?

《四川方言词典》、《四川方志·方言志》等,都没找出本字,用“动”字标注为阳平音代替的。

个人认为是“挏”字。

现代汉语中,“挏”字词义如下:

1.摇动。2.古同“恫”,恐惧。3.方言,自上掷下。

个人认为,四川方言的“挏”字,是把词义“摇动”与“自上掷下”融合了,即“把人或物自上掷下并摇动或摆动”,多指掷入液体中。另外四川方言中,“挏”读音为阳平音dong。

这就符合《四川方言词典》的解释和例句了。

1将物放入液体中略动一下即行取出:拿棒棒挏一下。

2将衣物在水中稍加清洗:衣服领子都没洗干净,你是不是只在水头挏了一下啊?|把帚帕在水头挏一下。

上面《四川方言词典》的例子,只有物。笔者再分别以物和人举例如下:

1、你把菜在水头挏一下,就算洗了?(物)

2、你一天就晓得河边耍水,看我把你挏倒水里沕几哈!(人) 沕,隐没。四川方言有栽沕子,即是潜水的意思。

至于“挏挏酱”名字来源,根据《方志四川》发表的文章“挏挏酱里的学生时代”(作者:尹昌平)的介绍,大概来源于从坛子里舀取辣椒酱的动作,原文引用如下:

说起挏挏酱,不得不感叹中国人拿捏词汇、选词用语之形象生动的本事。从家里舀酱装瓶只有简单的几个动作:将勺子伸进大坛子里挏一下,装满了舀起来,倒进大瓶子里;然后又挏下去,再舀起来,如此三番五次,简单至极,直至装满一瓶……

尹昌平同志的文章,用舀取辣椒酱的动作“挏”,解释了“挏挏酱”名称的来历。

但我又有了一点疑惑,就是我记得:加了豆瓣的辣椒酱就叫豆瓣酱,不加豆瓣的辣椒酱就称之为“挏挏酱”,是我记错了吗?

【第二节】岷江话“娘西”、“娘沟ㄦ”的“娘”,应该是“哪样” na yang的合音。

岷江话的岷江中上游地区的乐山、夹江、邛崃、大邑等区县,存在特色方言“娘西”、“娘沟儿”等。

根据笔者这两年对方言的研究学习,岷江话“娘西”、“娘沟儿”的“娘”,其实应该是个合音词。

啥子是合音词?就是部分双音节词汇或多音节词汇,在口语中因为语速的原因,听起来变成了一个音节。

个别合音词,汉字另外造了字来表达,比如:不要→嫑,不用→甭。

但多数合音词没有单独造字,比如成都平原的西南官话成渝片,把“今天”说成“尖”,把“该是哈”说成“嘎”等,其实都没有本字。

岷江话“娘西”、“娘沟ㄦ”的“娘”,意为“什么,啥子”,其实应该就是“哪样” na yang的合音。

如果接触同样为西南官话的昆明话,表达“什么,啥子”,昆明话就是一板一眼的说“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