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华夏名人录 > 第78章 袁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简介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字丝,楚地人,西汉时期着名的大臣。他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着称,深受汉文帝的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他为人敢言直谏,多次因直言触怒皇帝,仕途历经波折。汉景帝即位后,吴楚七国叛乱,袁盎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官拜太常,出使吴国。叛乱平定后,封为楚相。后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遭到梁王忌恨,最终被刺客所杀。袁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

二、人物生平

1. 为人正直

袁盎的父亲从前是个强盗,后来迁徙到了安陵。吕后时期,袁盎做了吕禄的家臣。汉文帝即位后,其兄袁哙保举他,他便被任为中郎。袁盎为人刚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

一次,绛侯周勃因诛灭吕氏有功,被文帝封为丞相,周勃因此甚为得意。文帝对待周勃非常恭敬,群臣朝觐退朝后,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周勃有骄横欺主之色,而文帝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于是进谏文帝说:“陛下认为丞相是怎样的人?”文帝回答说:“丞相是匡扶社稷之臣。”袁盎却说:“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被称为社稷之臣。社稷之臣应该是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在吕后掌权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的局势危急万分。而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着兵权却不能反正。而等到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时,周勃掌握兵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能称作社稷之臣。”文帝接受了袁盎的建议,群臣上朝时,文帝逐渐威严起来,周勃也开始对皇帝产生了敬畏。周勃因此怨恨袁盎,但袁盎毫不退让,并未因此道歉。

后来,周勃因故被罢相,回到封地,有人上书告他谋反,被召进京城关押在狱中。朝中的王公大臣都不敢替他说情,只有袁盎申明周勃无罪。周勃出狱后,感念袁盎出力颇多,乃与他结为挚友。

2. 妙算刘长

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淮南王刘长自封国入朝觐见,擅自杀死了辟阳侯审食其。袁盎对文帝说:“诸侯王太骄横霸道必生祸患,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文帝不听,淮南王愈加蛮横。

文帝六年(前174年),棘蒲侯柴武的世子意图谋反,事发被诛,牵连到了淮南王,文帝将其贬到蜀地,以囚车押送。袁盎当时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以限制,以致酿成如此境地,如今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为人刚直,如果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人们就会认为陛下不能容人,背负杀弟之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让囚车继续出发。囚车行至雍地,淮南王就病死了。文帝得知消息后非常悲伤,为之绝食。袁盎入见,宽慰文帝说:“您在任代王时,太后患病,三年里您尽心服侍,亲尝汤药,孝道超过曾参太多了;诛灭诸吕后,您由代国进入凶险难料的京城,勇气超过孟贲、夏育;群臣推荐您做皇帝,您推辞了五次,超过许由四次啊。陛下这三件事均高于世人,不须担心名声被毁。况且,陛下贬谪淮南王,本是为了让他改过自新,是护送官员不慎导致淮南王病死,罪不在陛下啊。”文帝听了袁盎的分析,略感宽慰,并听从他的建议,妥善处置了淮南王的子嗣。此事过后,袁盎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3. 直言劝谏

谏帝之好

宦官赵同仗着文帝的宠信,经常在文帝面前造谣中伤袁盎,袁盎忧愁不已。袁盎的侄子袁种劝袁盎在朝廷上公开羞辱一下赵同,以防止赵同继续毁谤。一天,文帝坐车出行,赵同在车上服侍。袁盎便跪在马车前,向文帝进言说:“皇上,我听说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舆上的人,都是英雄豪杰啊,如今大汉虽然缺乏英雄豪杰,可是陛下现在怎么和一个太监坐在一起呢?”文帝闻言大笑,就立即让赵同下了车。

文帝从霸陵上山,打算从西边的陡坡飞车而下。袁盎担心文帝安危,就策马紧挨皇帝的马车,挽住缰绳。文帝问道:“怎么,难道将军怕了吗?”袁盎答道:“我听说千金之子,不会坐在屋檐下,百金之子,不会倚在楼台的栏杆上,就是害怕发生危险;圣明的君主不应该在危机中心存侥幸。今陛下驾着快车,飞驰着奔下峻山,如果马惊车败,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但又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文帝听后,就放弃了飞车下山的打算。

谏妃之宠

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在内宫常和文帝、窦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上林苑游玩,窦皇后、慎夫人跟从。等到就坐的时候,郎署长布置坐席,袁盎就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就起身回宫了。事后,袁盎劝谏文帝说:“臣听说尊卑有别,内宫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这是失却尊卑啊。且陛下宠爱慎夫人,就应该厚加赏赐。如果尊卑不分,名为宠爱,实则害了她,陛下难道不知道戚夫人被吕后做成‘人彘’的事吗?”文帝这才高兴,并把袁盎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就赐给袁盎金五十斤。

4. 出外为相

袁盎因多次直言劝谏,不能久留京城,被调任为陇西都尉。到任后,袁盎对士兵们非常仁慈,爱护有加,士兵们都争着为他舍身效命。不久,袁盎调任为齐国丞相,不久,又调到吴国为相。

袁种在送别袁盎时对他说:“吴王刘濞骄横欺主已经很久了,常有反心。你如果想要弹劾他,吴王如果不上书弹劾你,就会杀你了。南方潮湿,你每天只管饮酒度日,不管事务。时常规劝吴王不要谋反就行了,这样才能不被杀害。”袁盎采纳了他的计策,吴王果然厚待了袁盎,并未加害。

不久,袁盎告老还乡,路上碰到丞相申屠嘉,便下车行礼拜见,申屠嘉只是在车上表示谢意。袁盎回到家里,觉得在下属官吏面前感到羞耻,于是到丞相府拜见申屠嘉。申屠嘉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接见袁盎,态度非常傲慢。袁盎便说:“希望别人回避,单独会见。”丞相说:“如果你所说的是公事,请到官署与长史掾吏商议,我将把你的意见报告上去;如果是私事,我不接受私下的谈话。”袁盎就跪着劝说道:“你作为丞相,请自我衡量一下,与陈平、周勃相比,你怎么样?”丞相说:“我比不上他们。”袁盎说:“好,你自己都说比不上他们。陈平、周勃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做了将相,诛杀诸吕,保全了刘氏天下时,您只是个脚踏弓弩的人,后来提升为队长,积功做到了淮阳郡守,并没有出谋划策、攻城夺地、野外厮杀的战功。再说陛下从代地来,每次上朝,郎官呈上奏书,他从来没有不停下车来听取他们的意见的,意见不能采用的,就搁置一边,可以接受的,就采纳,从来没有人不称道赞许。这是为什么呢?是想用这种办法来招揽天下贤能之士。皇上每天听到自己从前所没听过的事情,明白以前所不曾明白的道理,一天比一天英明智慧;您现在自己封闭天下人的口,而一天天更加愚昧。以圣明的君主来督责愚昧的丞相,依我看,你遭受祸患的日子不远了啊!”申屠嘉于是拜了两拜,说道:“我是个粗鄙庸俗的人,就是不聪明,幸蒙将军教诲。”申屠嘉引袁盎入内室同坐,把他作为上宾。

5. 议杀晁错

袁盎和晁错素来不和,一方在,另一方就离去,二人从来没有在一起说过话。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任御史大夫,就派人查袁盎任吴相时所受吴王刘濞的财物,要论罪处罚,景帝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晁错听闻消息,认定袁盎收受刘濞恩惠,必定知道其预谋,就与下属丞史商议,打算趁机打击袁盎。丞史不同意,晁错因此犹豫不决。袁盎得知消息后,非常惶恐,连夜求见窦婴,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请求面见景帝当庭对状。窦婴禀告了景帝,景帝便召见了袁盎。袁盎进宫后,发现晁错在场,就请求景帝屏退旁人。晁错出去后,袁盎献策说:“吴楚叛乱目的在于杀了晁错并想要恢复原来的封地;只要斩了晁错,赦免吴楚七国的罪行并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消除叛乱了。”景帝采纳了袁盎的建议,便封窦婴为大将军,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

6. 出使吴国

晁错被杀后,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至吴国。吴王打算任命袁盎为领军将领,袁盎不肯。吴王便派一名都尉带领五百人把袁盎围困在军中,想杀死他。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曾经是袁盎的从史,因私通婢女,畏罪潜逃,袁盎驾车追上后,并未处罚他,反而把婢女赐给了他,仍旧叫他当从史。校尉司马知恩图报,就变卖随身财物,灌醉了守城的士兵,乘着夜色,割开营帐,救出了袁盎。袁盎得救后,步行了七八里,天亮时,遇到了梁国的骑兵,就借马逃离了吴地,将出使吴国的情况报告给了景帝。

7. 遇刺身亡

叛乱平定后,袁盎被任为楚相,不久,因病辞官,闲居在家,景帝仍常派人向他寻计问策。梁王刘武入朝,窦太后想说服汉景帝以“殷道亲亲”为名立刘武为储君,汉景帝询问袁盎等通晓经术的大臣,袁盎等极力反对,主张“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并请求谒见窦太后,询问她:“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窦太后说:“吾复立帝子。”袁盎等引用宋宣公故事来说明这种办法会引发祸乱,窦太后便放弃了立刘武的想法,让刘武回到封国。刘武听说是袁盎说服的窦太后,因此怨恨袁盎,派人前去刺杀他。

第一个刺客来到关中后,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就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并提醒袁盎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前来刺杀,要他小心戒备。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在安陵城门外面,被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刺杀而死。

三、成就和影响

1. 政治贡献

袁盎在政治上有着显着的贡献。他多次直言劝谏,不畏权贵,为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的思想,对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吴楚七国叛乱期间,他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为平定叛乱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维护了汉朝的宗法制度。

2. 礼治思想

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他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他对尊卑礼节有着浓重的情节,劝谏文帝维持帝王的威严、拉退慎夫人的坐席、阻止宦官和文帝同车而乘等都是礼治思想的体现。在景帝立嗣的问题上,他大力反对窦太后立梁王为储君的主张,阐明传位嫡长子才是汉王朝的传统,最终瓦解了窦皇后的立嗣意图。袁盎的礼治思想对汉初的儒家治国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董仲舒“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先声。

3. 对后世的影响

袁盎的事迹和礼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直言敢谏、不畏权贵的品质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他的礼治思想也为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袁盎的直言敢谏精神对后世官员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官员们往往因为惧怕权贵而不敢直言,导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而袁盎却敢于在皇帝面前直言进谏,不畏权贵,这种精神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的事迹激励了后世许多官员勇于担当、敢于发声,为正义和真理而斗争。

其次,袁盎的礼治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反对僭越行为,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认为君臣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君主应该保持威严,臣子则应该恭敬服从。这种思想为后世儒家思想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礼治思想也强调了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对后世儒家思想中的“仁政”、“德治”等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袁盎的事迹和礼治思想还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题材。他的礼治思想也被后世文人所借鉴和发扬,成为了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四、轶事典故

1.袁盎与宦官赵同的对峙

一次,宦官赵同仗着文帝的宠信,在文帝面前造谣中伤袁盎。袁盎为了阻止赵同的毁谤,便在文帝坐车出行时跪在马车前进言。他说:“皇上,我听说能和您一起坐在乘舆上的人,都是英雄豪杰啊。如今大汉虽然缺乏英雄豪杰,可是陛下现在怎么和一个太监坐在一起呢?”文帝闻言大笑,立即让赵同下了车。这个故事展示了袁盎不畏权贵、敢于直言的品质。

2.袁盎与慎夫人的尊卑之争

慎夫人很受文帝宠幸,经常和文帝、窦皇后同席而坐。一次,文帝到上林苑游玩时,袁盎把慎夫人的坐席向后拉退了一些。慎夫人生气不肯就坐,文帝也很生气。事后袁盎劝谏文帝说:“尊卑有别,内宫上下才能和睦。如今陛下已立皇后,慎夫人只不过是个宠妾,妾怎么能和主同席而坐呢?”文帝听了袁盎的话后高兴地把他的话告诉了慎夫人。慎夫人便赐给袁盎金五十斤。这个故事体现了袁盎对尊卑礼节的重视和维护。

3.袁盎与梁王的恩怨情仇

梁王刘武因袁盎反对立他为储君而怨恨他,派人前去刺杀他。第一个刺客来到关中后打听袁盎的为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放弃了刺杀的计划并提醒袁盎小心戒备。然而袁盎最终还是被梁国刺客刺杀而死。这个故事展示了袁盎因直言敢谏而招致的杀身之祸以及他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品质。

五、纪念和评价

1.纪念设施

虽然历史上没有留下关于袁盎纪念设施的明确记载,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直言敢谏、不畏权贵的大臣,可能会在一些地方建立纪念碑、祠堂等设施来缅怀他的事迹和贡献。这些纪念设施不仅是对袁盎个人的纪念,也是对后世官员的鞭策和激励。

2.后世评价

后世对袁盎的评价普遍较高。司马迁在《史记》中详细记载了袁盎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张,并给予了他高度评价。他认为袁盎是一位具有政治智慧和胆略的大臣,他的直言敢谏、不畏权贵的品质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此外,后世学者文人还常用袁盎来形容那些敢于直言、不畏强权的人。这些评价不仅反映了袁盎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后世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3.现实意义

袁盎的事迹和礼治思想对当今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的直言敢谏精神提醒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发声为正义和真理而斗争;他的礼治思想则启示我们要注重社会秩序和稳定维护尊卑礼节和道德规范。同时袁盎因直言敢谏而招致的杀身之祸也警示我们要珍惜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学习袁盎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