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瑜倒觉得此时的贾珍十分有趣,和平时严肃的贾府众人不太一样。
这时,贾蓉突然说道:“三叔,今天可是中秋佳节,如此良辰美景,您要不作一首诗,给咱们助助兴。”
“好,这个提议不错。”贾琏也跟着附和道。
贾政听了,脸上也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隔壁女眷那一桌,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听到这边让贾瑜作诗,也都忍不住好奇,满心期待起来。
王熙凤看到这一幕,不屑地翻了个白眼,心想这贾瑜要是再在这儿出风头,老祖宗肯定会更加讨厌他。
贾母和王夫人也都板起了脸,看着还在女眷堆里嬉笑玩闹的宝玉,再看看意气风发的贾瑜,心里对贾瑜的厌恶之情愈发浓烈。
贾母暗暗想着,这贾瑜最好能识趣点,别总是想着出风头,压宝玉一头。
贾瑜本来不想作诗,可眼角的余光瞥见贾母和王夫人那不满的表情,心里顿时有些不爽。
他二话不说,拿起一坛子酒,直接往嘴里倒,一口气就喝了半坛子。
贾珍见状,不禁拍手叫好:“瑜兄弟,您可真是海量。”
贾瑜放下酒坛,说道:“既然蓉侄儿都这么要求了,我要是不作一首诗,那可就太不给侄儿面子了。
行,那我就以中秋为主题,作一首词。”
“太好了,太好了。”贾政也有些兴奋,连忙说道:“快,快去拿文房四宝。”
不一会儿,小厮就匆匆拿来了笔墨纸砚,在一旁认真地帮贾瑜磨墨。
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都围了过来,眼睛紧紧盯着,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贾瑜会作出怎样的词。
贾瑜手里稳稳握着酒坛子,仰头又灌下一大口酒,酒液顺着嘴角滑落,打湿了衣襟。
此刻他双颊泛红,眼神中透着几分醉意朦胧。
可即便如此,他另一只手拿起毛笔时,手臂却没有丝毫颤抖。
只见他饱蘸浓墨,在洁白的宣纸之上笔走龙蛇般书写起来。
那书法笔锋凌厉,气势磅礴,在场的贾政和贾赦瞧得目不转睛,心中暗自惊叹。
这书法的造诣,已然达到了大宗师的境界。
片刻之间,一首词便一气呵成。
贾瑜搁下毛笔,再度举起酒坛猛灌一口,随后清了清嗓子,高声朗诵道:“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这两句词刚出口,原本还带着些许喧闹的现场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开篇之语震慑住。
众人心中不禁感慨,这般词句,尽显豪迈与狂放。
毕竟,这可是东坡先生的经典之作,能不震撼人心吗?虽说这个世界也有东坡居士,可这首《水调歌头》却从未在此出现过。
好的诗词,无论在何处,都能绽放出耀眼光芒。
贾瑜的这首词,自然让在场之人惊得合不拢嘴。
“不知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楼宇,在高处太过寒冷。”贾瑜的声音回荡在庭院之中,众人皆屏气凝神,沉浸在这千古佳作的美妙意境里。
“在月光下翩翩起舞,清影随人,哪里比得上在人间。”随着词句不断吐出,现场众人的情绪也被彻底点燃。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法入眠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贾政满脸激动,率先大声叫好:“妙,妙极了!瑜哥儿这首中秋词一出,古往今来的中秋词怕是都难以与之媲美。”贾赦同样震惊得说不出话来,没想到自己这个庶子竟有如此惊世才华。
他虽平日里不学无术,可对古籍古扇颇为喜爱,对于书法诗词也有一定的研究,虽自己写不出佳作,但品鉴好坏还是没问题的。
在他看来,这首词绝对称得上千古绝句。
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以及薛宝钗,皆是才学出众之人,自然能看出这首词的绝妙之处,一致认为在中秋词中,这首当属第一。
贾宝玉此时脸上满是陶醉之色,感慨道:“想不到瑜三哥竟能作出这般绝妙好词,之前我还以为他是只追逐功名利禄之人,看来是我误会他了。”
然而,贾宝玉这话一出口,王夫人和贾母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怨恨。
在她们眼中,宝玉太过单纯,难道看不出贾瑜对他的威胁正与日俱增吗?
贾瑜之所以在王夫人多次暗害的情况下,都未曾对贾宝玉动手,实则是因为他清楚宝玉不过是个被宠坏的单纯孩子,平日里并无什么坏心思。
薛宝钗此时还在低声默念着贾瑜所作的这首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她心中暗自思忖,这瑜三哥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竟能写出如此优美动人的诗句。
这时,贾珍走上前来,满脸堆笑地说道:“瑜兄弟,你这才情实在令人钦佩,这幅字为兄甚是喜爱,不知能否赠予我?”贾珍也是个识货之人,且不说这首词,单看贾瑜写的这字,就知道是出自书法宗师之手。
贾瑜豪爽地回应道:“珍大哥既然喜欢,拿去便是。”贾政和贾赦一听,心里顿时着急起来,他们也想要这幅墨宝,可贾珍先开了口,他们身为长辈,也不好意思跟一个小辈争抢。
贾赦眼珠一转,连忙说道:“瑜哥儿,你这首词写得实在太好了,要不你再多写几幅,让我们也能收藏一份。”贾瑜目光看向贾赦,贾赦被他这么一瞧,竟有些心虚地避开了眼神。
贾瑜倒也没拒绝,点头应道:“行。”说罢,他又提起毛笔,接连写了几幅字。
贾政和贾赦眼疾手快,第一时间就各抢走了一幅。
这一幕让在场的其他人看得目瞪口呆。
中秋宴结束后,戏班子开始登台唱戏。
贾瑜对此兴致缺缺,便带着丫鬟晴雯、婉儿和紫鹃返回自己的院子。
如今这三个丫鬟在贾府可是备受众人羡慕,她们身上所穿的衣服精美华丽,布料上乘,一看就价值不菲。
府里其他丫鬟瞧在眼里,满是羡慕嫉妒之情。
而且听说贾瑜出手极为阔绰,赏赐起来毫不吝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