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盐晶蚀骨
秦国的命脉解州盐池,坐落在今山西运城盐湖,作为古代中国四大盐池之一,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湖水呈现出深邃的蓝绿色,犹如一块巨大的宝石镶嵌在大地上。
每当阳光洒下,湖面波光粼粼,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这里的制盐过程堪称神奇,“天日结晶、南风成盐”。
在炽热阳光的持续照耀下,湖水中丰富的盐分逐渐浓缩,开始结晶析出。
此时,若是南风轻轻拂来,便可加速了盐晶的形成与聚集。
这里环境宁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咸腥味,传说黄帝曾在此与蚩尤争夺盐泉。
但此刻,它却被晋商牢牢掌控,成为秦国的一大隐患。
栎阳城门,是秦国旧都的标志性建筑,城门由厚重的砖石砌成。
城楼上旗帜飘扬,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一天,城门前聚集了数万百姓,他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脸上带着好奇与不安。
商鞅站在城门下,身姿挺拔,目光坚定而冷峻。
他手中紧握着刖足铁斧,当贵族公子虔,秦孝公的兄长,因抗税被带到他面前时,他猛地挥动铁斧,公子虔的双足被削去,鲜血瞬间染红了地面。
商鞅高声呼喊:“让盐晶蚀骨铭心,让秦法刻进山河!”
百姓们被这血腥而震撼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人群中发出阵阵惊呼,随后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盐池畔,矗立着十二丈高的青铜法柱,它犹如一个巨人,威严地俯瞰着这片土地。
法柱表面光滑,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上面刻着“连坐法”的条文。
刻字苍劲有力,笔画深邃。
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这残酷的法柱所凝固。
盐工们在采盐时,一抬头便能望见这法柱,心中的恐惧油然而生,时刻提醒着他们秦法的严苛,不敢有丝毫懈怠与违抗。
每至月圆之夜,盐池便笼罩在一片阴森恐怖的氛围之中。
月光洒在湖面上,泛起惨白的光。
池底缓缓浮出《商君书》的盐晶条文。
它们有的像细长的手指,有的像扭曲的人脸。
曾经有一位儒生,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正义的执着,来到盐池试图捞取盐板。
就在他的手指触碰到盐板的瞬间,他的全身便结晶成盐俑,定格在那惊恐的一刻,脸上的恐惧和绝望被永远地凝固。
墨家子弟秉持着“兼爱非攻”的理念,对商鞅的酷法深恶痛绝,决定毁掉盐池。
当他们靠近盐池时,原本平静的盐池突然泛起层层黑色的涟漪。
紧接着,无数白骨断足从池水中猛地伸出,。
墨家子弟们的脸上瞬间充满了惊恐,他们瞪大了眼睛,想要转身逃离,却发现双腿被白骨紧紧抓住,无法动弹。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绝望,最终被拖入深渊,只留下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
林霜来到了盐池,他割下小腿血肉,那一刻,鲜血从伤口处汩汩流出,滴落在盐池的土地上,瞬间被吸收。
“简简单单。”
随着林霜破局,盐池崩塌。
池底露出了六千具镶嵌玉璧的青铜脚铐。
它们整齐地排列在池底。
旁白声,响了起来。
“真正的救赎藏在池神庙的废墟之中,这里,残存着上古先民“击壤而歌,分盐共食”的壁画。”
“壁画上,人们身着朴素的衣衫,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手持简单的农具,在田野间欢快地劳作,随后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着盐带来的美味。”
“画面色彩鲜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和谐与美好,当最后一粒盐晶落地时,远处传来了南风歌谣,那是《诗经》中记载的舜帝乐曲。”
“歌谣悠扬婉转,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这片历经苦难的土地上,周边的氛围也随之变得宁静而祥和,仿佛所有的痛苦与恐惧都被这美妙的歌声驱散,让人在这血腥与残酷的历史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