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穿越后,成为了农业之神 > 支持转基因,确实有“私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支持转基因,确实有“私心”

说实话,我支持转基因确实有“私心”,而且这私心坦坦荡荡——不为钱不为权,就图个“流芳百世”。但敢这么想,不是脑子发热,而是有十足的底气撑着。咱先把话撂这儿: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要是没把转基因的家底儿摸得门儿清,谁敢拿自己的名声赌“流芳百世”?

我的底气首先来自朋友圈的“硬核配置”。几千名科学家打底,从生物领域的院士到一线实验室的pI,从研究转基因抗虫棉的专家到搞基因编辑的青年才俊,清一色的业内大咖。还有几百名官方媒体的老记者、资深编辑,人家天天跟政策文件、科研成果打交道,啥消息没见过?更别说还有医生、工程师、高级别官员,甚至天文协会的会长们——你没看错,搞天文的也支持转基因,为啥?因为科学思维是共通的,懂科研的人都明白:转基因的安全性是全球科学界用几十年数据堆出来的,容不得半点含糊。最有意思的是,这些朋友里没一个反对转基因的,不是我刻意筛选,而是在科学共识面前,反对者根本进不了这个圈子。

再看看反对转基因的都是啥人。咱不说全部,但大部分活跃的“反转”人士,要么是连pcR和ELISA都分不清的科盲,要么是靠煽动情绪恰烂钱的自媒体,还有的把转基因跟玄学、阴谋论绑在一起瞎忽悠。

你见过哪个正经科学家跟他们称兄道弟?哪个权威媒体会把他们的“研究”当回事?跟科学界对着干,就好比拿着锄头挑战坦克,就算闹得再欢,也不过是跳梁小丑,注定要在科学史上留个“遗臭万年”的注脚——这种人,我朋友圈里连个影子都没有。

光靠朋友圈还不够,咱讲究“实践出真知”。这几年我实打实调查了几千个案例,从实验室的安全报告到田间地头的种植数据,从欧美国家的消费情况到中国转基因番木瓜的推广历程,每个环节都掰开揉碎了研究。举个例子,网上流传“转基因大豆导致中国大豆产业崩溃”,但实地调查发现,中国大豆进口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国内食用油需求激增和畜牧业发展,跟转基因技术没啥关系;再说国产非转基因大豆,蛋白质含量高,专供豆制品市场,价格比进口转基因大豆还高30%,根本不存在“被挤垮”的说法。这些谣言看似唬人,一查数据全是漏洞,说白了就是利用信息差骗流量。

说到这儿,得聊聊我的“作家朋友们”。有几个上过百家讲坛的知名作家,平时聊起转基因也是直摇头:“现在的谣言太离谱,比我写小说还能编。”他们最近正琢磨着把转基因的科普故事写进书里,还说要把我这个“敢说真话的愣头青”写进去——您瞧,这不是“流芳百世”的苗头?其实写不写书不重要,关键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支持转基因不是啥“政治正确”,而是尊重科学的基本态度。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转基因安全”当成常识,咱们这些“早期支持者”说不定真能在历史上留个名儿——不为别的,就为在谣言满天飞的时候,咱没跟着瞎起哄,而是站在了真理这一边。

有人可能会说:“你这私心太功利,咋不提为国家做贡献?”这话冤枉人了。咱支持转基因,当然是因为它对国家和人民有实打实的好处——减少农药使用、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但话说回来,为啥偏偏是“支持转基因”最有可能“流芳百世”?你看啊,历史上凡是推动科技进步的人,不管当时多有争议,最后都会被记住:袁隆平搞杂交水稻,一开始也有人质疑,现在谁不尊称一声“袁爷爷”?屠呦呦研究青蒿素,要不是顶住压力,哪来的诺贝尔奖?转基因技术早晚也会迎来这一天——当人们发现它不仅安全,还解决了粮食危机、环境污染等大问题,那些曾经为它站台的人,自然会被写进历史。

说白了,我的“私心”里藏着一份远见:在科学的马拉松里,真理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支持转基因,就是站在未来看现在——风险小、回报高,还能留个“推动科技进步”的好名声,这么划算的“投资”,为啥不干?

当然,咱也不是盲目乐观,毕竟狗屎谣言不会一下子消失,但只要咱手里有数据、心里有科学,就不怕跟反智言论掰手腕。等哪天转基因技术彻底被大众接受了,回头看看咱今天的坚持,说不定真能摸着胡子感慨一句:“当年的那票人里,有我一个。”

这就是我的“私心”,不高尚,但很真实——谁不想在这世上留下点痕迹?与其跟着谣言瞎折腾,不如押注科学,赌一把“流芳百世”。反正我算过了:这事儿,稳赚不赔。

(作者:怀疑探索者,写于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