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乾清宫。
正在处理奏折的朱由检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吸引。
孙承宗脸色带着急虑匆匆出现。
“陛下!江浙地区出现倭寇!”
朱由检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眉头皱起。
“怎么回事?江浙一带的海域不是有黄炳卿的第五海军吗?怎么会让倭寇突破海域?”
“不是,陛下,根据浙江巡抚卫景瑗和江苏巡抚陆培发来的军报,倭寇是随倭商船队潜入内地;
宁波的倭寇在五月初二试图进攻定海,后被守兵击退,转而进攻慈溪,再次被守兵击退,此后这些倭寇便流窜在乡村地区抢掠,地方警务局和民兵虽竭力围剿,但暂未获得结果。
松江府的倭寇没有选择进攻城池,他们在城池周边,不断袭扰商队和商馆,对松江的商业造成不小的影响。”
朱由检听完后,脑海中瞬间出现关于这个时期日本和大明之间的情况。
因大明施行的是朝贡制,日本在大明并没有如后世那般的常驻外交官员。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后,曾在《皇明祖训》中列下不征之国。
其中便有日本在内。
在嘉靖朝之前,日本和大明的关系还是比较和谐的,日本每三年都会派出朝贡团队入大明。
转机出现在嘉靖二年的争贡之役,起因是日本两个大名蕃在宁波为争夺朝贡权,当街进行大规模械斗,后嘉靖皇帝直接下旨关闭宁波市舶司,终止官方贸易。
而这些倭人在失去合法贸易渠道后,日本浪人,武士团体,结合商人和走私集团开始对大明沿海地区掀起祸乱,形成嘉靖倭难!
后虽被戚继光平定,但嘉靖皇帝当时为顾及《皇明祖训》的限制,并未对日本发起大规模的军事战争。
到了隆庆朝时,隆庆皇帝为了彻底解决倭祸,同时为朝廷大开财政,在发布隆庆开关政策时,重新在宁波恢复了对日市舶司。
至此让嘉靖皇帝头疼多年的倭祸得到极大缓解。
后来在万历朝时,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万历皇帝下旨再次封禁宁波对日市舶司。
明军在朝鲜暴打丰臣秀吉后,日本再次向大明俯首称臣,继续恢复朝贡体制。
万历皇帝为了恢复财政和安抚倭人,恢复宁波市舶司。
总体来说,这些年日本在大明跟前上蹿下跳,都是为了贸易。
他们太需要大明生产的各类物资赚取利润。
每当大明关闭贸易后,这个小小的岛国开始歇斯底里的在大明跟前蹦跶。
历代大明皇帝为遵循《皇明祖训》规定,并维持大明的朝贡体系,大多都是教训日本后作罢。
想到这,朱由检开口道:“东倭小奴!当真是该死!
传旨!即日起!关闭宁波市舶司!断绝和倭奴的一切贸易往来!
另外!发国书训斥日本天皇和德川幕府!若再敢暗中支援建奴,坐视倭人袭扰我沿海边境,日本将被视为大明之敌!移出朝贡体系!取消藩国身份!”
“陛下且慢!”大殿外响起袁可立急促的声音。
“陛下,倭人一向凶狠狡诈,若是停止贸易往来,沿海诸省可能会再现嘉靖倭难!此事老臣认为可以先命人剿灭流窜的倭寇,再图后法!”
朱由检看着袁可立道:“袁爱卿,朕不是世宗爷,更非皇爷爷!现在是崇祯朝!朕连建奴夷人都不惧!何惧这些卑劣的倭奴!
按朕说的去办!”
袁可立眉眼间带着急促刚想再说什么,就看到皇帝满是寒意的眸子。
孙承宗赶忙上前拉住他,行礼后,匆匆离开。
“大伴!给周遇吉去旨!命他率振武军剿灭沿海倭寇!一个都不许放过!”
“是,奴婢遵旨。”
“李若涟!”
“臣在!”
“在京那伙细作如何了?”
“回陛下,周友富在京交下许多官员,不过其所作之事大多是走私食盐,棉布等辽东急缺之物,目前还未涉及到军事情报传递。”
朱由检听到这,起身思索起来。
片刻后。
“骆思恭在辽东的计划开始了吗?”
“陛下,骆大人给昨日给臣发来书信说,计划已经开始,最近需要登莱两地军队进行配合,不过他还没有给具体的时期。”
“嗯,给袁崇焕去信,令他秘密调集八千精锐入辽西诸军堡,另外告诉山东巡抚宋应昇,命他暗中秘密筹集一万人大军出动的粮草,命登莱巡抚曾樱,暗中调集登莱标营和水师战船,做出大军出动的假象。
把这三个消息漏给周友富!”
“是,臣这就去办!”
李若涟走后。
朱由检迈步走到地图前。
突然出现的倭寇很明显是黄台吉的杰作,为得就是吸引朝廷的目光,迟滞新政推行。
“黄台吉,你出完招!接下来便到朕了!”
···
辽东,沈阳。
清宁宫。
“范先生,这便是李凒发给明国登莱巡抚曾樱的书信。”黄台吉阴沉着脸把书信递给范文程。
范文程接过书信细细的查看起来。
“范先生,你看这信真实度有多少?”
黄台吉眯起眸子低声询问。
“皇上,臣以为此事只能有两种结果,第一,此信确实李凒所写,目的是借明军之手,复国朝鲜;
第二便是有人在暗中嫁祸李凒,试图离间皇上对李凒的信任。”
黄台吉听着范文程之言,没有说话。
“皇上,根据臣的猜测,此事不论真假,都可将其无视,眼下我国改制正在推行,李凒在朝鲜汉城不过是一个孤家寡人,翻不起什么风浪,臣之意还是要以国事为主。”
“嗯,孤也这么想。”黄台吉说着,点头赞成范文程的看法。
他心里其实对李凒借明军之力复国朝鲜是有心理准备的,朝鲜从来都不是自己的目标!
若不是最近几年进攻大明接连受挫,他绝不会侵占朝鲜。
“皇上,米阳求见。”
在黄台吉思索之时,索海低声在其耳边说着。
“让他进来。”
“皇上,臣在汉城截获一封朝鲜义军首领李时白和李凒的来往书信!”
“嗯?”
黄台吉听到这话,忍不住发出一道惊疑。
在看过书信后,他再次把书信递给范文程。
后者细细再次细细的查看起来。
“范先生,一连截获两封书信,你看这书信是否出自李凒之手?”
范文程拿着书信对比后,道:“皇上,书信整体和李凒的字迹无二致,但这两份书信中均有两处破绽;
根据臣的看法,极有可能就是李凒所写,留下破绽便是为了在书信被大清截获后,他好为自己辩解。”
“嗯,孤知道了,你们先下去吧。”黄台吉摆手示意二人离去。
把两封书信放在桌案上,背手站在大殿门口思索起来。
李凒回国嗣位不过区区月余时间,按常理来说,他不可能这么急着私联明国,是什么原因逼的李凒这么迫不及待?
刹那间,黄台吉脑海中想到了自己的改制,想到了八旗内部的反对派,接着便想到朝鲜国内的官僚集团!
下一刻,黄台吉眸子中猛然迸发出两道精光。
“索海,让我们在明国内部的人打探下,看看登莱两地的军队可有异动!”
“是!”
索海领命后,匆匆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