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战争史上,杀人最多的兵器是什么?
一定会有人提原子弹,不错的,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争用途的原子弹爆炸当中,倭国一隅瞬间产生6000c的高温,加上冲击波、核辐射、烟尘窒息等作用,三十多万头人形畜生下了地狱。
但是,这只能说原子弹的杀伤力很强大,同理,机枪、导弹、火炮等武器,杀伤力也不俗,但它们只能在“热武器时代”的杀人总数上,才有意义,如果放在“人类战争史”的维度,绝对算不上杀人最多的武器。
因为,自从有了人,就有了战争,而当战争成为一种社会活动形式之后,如何提高战争武器效能,就成了全人类共同研究的议题。
一直发展到大约三万年前,“杀人最多”的武器出现了,它在旧石器时代,凭借简明的结构、简易的材料、简单的操作,迅速登上了“武器排行榜”的第一位,此后的数万年内,不断地完善、进化、创新,甚至到了热武器繁荣的时代,它的一部分优越性仍然无法被取代。
正确答案,就是弓箭。
长兴城下,柴克贞冷眼看着吴越守军激烈反抗,刚靠近的壕桥被点燃,几名躲闪不及的唐军,被滚烫的金汁浇灌,发出了痛苦的哀嚎,一头栽进壕沟之中。
这仗打得,太奢侈,邹涛领头往下砸石头,都是名副其实、正儿八经的“太湖石”,牛僧孺见状都得跳脚骂街。
“轮到我们了!”
随着柴克贞一声令下,女墙之后的床弩对子弓最先发难!
顾名思义,对子弓,就是两张硬弓、共用一弦,用绞盘拉开之后,在发射轨道上摆放箭矢,四人共同操作,有效杀伤距离一百五十步!
小盘头箭,又名“锤箭”,前面就是一个铁疙瘩,主要用来对付敌军盾牌,当然,撞在人身上,管你有没有盔甲,一下子就内出血。
一轮齐射,二十支小盘头箭冲向城头,立即传来盾牌撞碎的声音,与此同时,城墙上的砖石、碎屑乱迸。
有两个倒霉蛋,抬着一桶金汁,刚把脑袋探出去,两支小盘头箭就飞了过来,一支撞碎了木桶,滚烫、恶臭的金汁撒了两人全身!
另一支小盘头箭,不偏不倚,撞碎了一个倒霉蛋的颅骨,他很幸运,大脑混沌了一下,眼前飘过白色的浆液,人就倒地死透了,没有太多痛苦。
“对子弓-小盘头箭”的组合发动之后,另外三个弓箭组合,几乎同时发动了进攻——
“三弓弩-一枪三箭”的组合,五人配合操作,一次发射一支大号弓箭(枪),三支加长雕翎箭,有效杀伤距离为三百步!
“大合蝉弓-铁羽大鉴箭”的组合,属于双弓四箭,需要七人联合操作,一次发射四只铁羽箭,有效杀伤力为一百五十步!
“跳蹬弩-制式羽箭”的组合,单人就能操作,主要应用在云梯之上,用来压制同高度的长兴守军,有效杀伤力五十步!
纵观五代十国,不同国家的军队,对于弓箭有着不同的配置、应用与理解,同时,受限于技术、材料及战争力量的差异,对弓箭的价值认知,也不尽相同。
作为穿越之人的李煜,在他的授意下,南唐首先完成了“弓(弩)箭协同作战系统”,除了“四对组合”之外,整个南唐军队“以弩代弓”的趋势很明显,主要是在单兵作战层面,最大程度发挥机械力的价值。
在进攻的状态下,云梯、女墙、轒辒等攻城器械作为掩护,在同一个攻击面,形成“上中下交叉”的射击攻势,尤其是云梯之上,可以高处城墙很多,箭矢可以直接射到城中!
此外,“以弩代弓”的另一个重要价值,与发展突火枪、火绳枪是一样的。
各种箭矢,如同飞蝗一般,不停歇、不怜悯地飞射过来,西关的局势,逐渐开始一边倒——
西关垛口,密集的箭雨,已经让吴越军卒不敢露头,邹涛一边痛骂“唐寇的箭不要钱吗?”,一边下令,“把邹延兴调遣过来!”
经略支使兼长兴掌步军将军邹延兴,是邹涛的儿子,三代单传、一根独苗!
邹涛此举,就是要所有守城军民知道,我邹涛绝不徇私情,最危险的地方,我们父子两个守着!
“吴越儿郎,你们都听好了——”乱哄哄的战场上,邹涛沙哑的声音响起,“援军一日后就到,守住城池,才能保全家小!”
“吴越儿郎,誓死不降!”
眼看老将身先士卒,毫不惧死,被打蒙了的吴越军民,胆子也逐渐壮了起来,尤其看到小将军邹延兴真的来到最危险的西关防线,士气猛然被点燃。
“杀唐狗,立大功!”
“吴越必胜!”
……
父子相见,邹延兴低声问道:“父亲,援军真的一日后就到吗?”
“不许多问!”
“父亲——”邹延兴急了,一指身后,说道:“经略府亲兵三百,你看看,如今剩下多少?”
邹涛一怔,这才发现,邹延兴身后的府兵,不过一百多人。
“怎么回事儿?”
“唐军尚未发动地面进攻,仅用箭阵,就造成二百精兵伤亡!父亲,你真以为西关城门这里,是最危险的地方?!”
“你的意思是……”
“左翼角门,箭阵比这里还要密集,这是声东击西啊!”
邹涛忙问:“右角门鲍君福那里,情况如何?”
“儿子不知道啊,可蔡推官一个劲的驱赶在军籍的百姓,前往城墙防御,到头来……大半都死于箭阵之下!”
话刚落音,父子俩依偎躲避的城墙垛口,传来“砰——哗啦”的声音,一大块砖石被强劲的力道击碎,瞬间坍塌下去!
“当啷——”
清脆的声音,从地上传来,邹涛一把抓过来,是一只箭,一支头部是铁疙瘩的箭矢!
“这,这是什么玩意儿?”
见状,邹延兴痛苦地说:“父亲,全城可用的盾牌、木墙,大半都被这种箭矢击碎了!”
“那又如何?本将不信,这群龟缩之辈,能够单凭箭矢攻破长兴!”
这话,很客观,如果靠弓箭就能把一座城池射烂,那绝对是豆腐渣工程。
正在这时,一名小校踉跄着跑来,伏在地上,一脸血污与眼泪:“邹老将军,不好了!”
“大胆!有话快说,敢要动摇军心……”
小校不等邹涛发怒,痛心疾首地说道:“行军司马鲍君福,鲍将军……以身殉国了!”
“什么?”
邹涛一阵眩晕,怎么可能?他一把攥住小校衣领:“说,怎么回事!”
“唐军箭雨太密,鲍将军不顾安危,指挥烧毁壕桥的时候,一瞬间……一瞬间,就身中七箭!”
说的在细致一点,七箭当中,包括好几个品种。
邹涛胸口剧烈的起伏,愤怒又低声地吼道:“你们手中没有武器吗?没有盾牌吗?为何连将领都……”
“邹老将军,城头军籍百姓太多,唐军一轮齐射,遍地尸体!不能……不能再让蔡推官驱赶人上去了,这,那里是打仗,简直是让人送死!”
邹涛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终于相信了。
“好,下令,城头防御,暂不还击,先避其锋芒……”
邹涛咬着牙,心中又气又恨,娘的,唐国贼军,我倒要看看你们有多少箭矢够浪费的!
粗略估算,在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唐军至少射出去两万多支箭矢!
多么?按照常规军器局产能计算,很多!
多么?按照“军事物资外包”看,不多!
而且,邹涛又想错了一件事情,右角门鲍君福战死之后,攻击力度大幅减弱了,等到邹涛下令“全体躲避”之后,唐军的箭雨也随之停了。
双方并没有进入“中场休息”,相反,左、右翼(角门)的位置,唐军的“工程兵”在轒辒、栅栏等掩护之下,干的更加起劲,终于,数个一人多高的大洞,在城墙上挖好了。
一开始,郑彦华就强调“只攻击西关”,不是死心眼,不知道围着打,是因为毫无必要。
箭阵确实杀伤了不少吴越军民,也确实浪费了大量箭矢,这些只是手段与过程——
真正的目的,在于将改良后的“颗粒火药炸药包”,深深地嵌入到城墙之中!
然后,有序撤退、散布引线,一直到准备妥当之后,李景达亲自举着火把,站在右角门的二十丈外。
长兴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