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如意 > 第254章 推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谢玉琰想要将大名府泥炉推到整个大梁,以她一人之力能做到,不过需要精力和时间,现在依靠这些商贾,就简单许多。

她没想用泥炉赚多少银钱,她要贩卖的其实也并不是泥炉,而是对她的认同。

雇工的工钱,工匠的品级,得利不超过三成,这些都是她要的。

将管理内事的权责握在手中才最重要,其余人得到的不过就是银钱。

谢玉琰道:“一样的陶窑,一样的烧制法子,将来大名府陶窑烧出新的陶器,一样能拿到你们的陶窑来烧,也就更快地推新,大家抢到先机,就能赚到更多银钱。”

这一点商贾们倒是没想到。

徐四爷道:“也就是说,你们做出新的东西,都会教给我们?”

谢玉琰点头。

那自然好。

他们都不用想日后卖什么了,谢大娘子这边全都管了。

这一百贯钱值得。

不然养个大匠,整日要琢磨新的样式,又费精神又费银钱。

不过……也有思量多的商贾,他看向谢玉琰:“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

谢玉琰道:“既然是做买卖,自然要将话说到明面上。”

众人都点头。

那商贾才道:“泥炉卖的那么好,大娘子自己做不是赚得更多?这样就白白给我们……岂不可惜?”

谢玉琰道:“从前我也有这样的思量,不过谢家泥炉出了事,我就改了主意。”

“我能在大名府开多少陶窑?又能烧制出多少泥炉?若是有人与谢家一样效仿,烧出的泥炉出了差错,反而有损大名府泥炉的名声。”

“再者,”谢玉琰微微一笑,“我也没有那么多银钱,开更多的陶窑。”

几个商贾下意识点头。他们打听过,杨家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商贾,谢大娘子做泥炉买卖不过数月,别看泥炉卖的好,但毕竟烧制的不多,眼下难以积累更多银钱。

也是因为这个,他们才觉得是个机会,兴许能在这桩买卖上插一脚。

谢玉琰接着道:“现在陶窑多了,不管是现在的泥炉,还是以后烧制出什么新的物什,短时间内,就能遍布大梁,还怕有人再来仿造?”

一个商贾道:“自然不怕了,大名府泥炉的名号打出去,我们的货物充足,大家自然会买我们的泥炉,不会去选其他。”

谢玉琰点头。

几个商贾登时议论起来,谢大娘子真是聪明,保住大名府泥炉的招牌,不比什么都强?

谢玉琰接着道:“利不超过三成的泥炉,我不另收银钱。但贵重的陶器,我要收一成利。”

加上这一条,商贾们反而觉得更合理了。

陶窑不可能都烧那种寻常泥炉,若是有人烧出更好的陶器,自然要价钱更贵些。说白了,寻常泥炉是给百姓准备的,富贵人家总要用更精致的泥炉,这种泥炉也不会仅仅谋利三成了。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谢玉琰缓缓道,“若是愿意做这笔买卖,就要加入我们的乡会,遵守我们的乡规。”

谢玉琰说完,杨氏族人立即将写好的乡规送到商贾们手中。

“这么大的事,大家不妨回去仔细想想,”谢玉琰道,“若是要做这笔买卖,等到宝德寺二月初二法会之后来杨家商谈。”

宝德寺二月初二有法会?

众人面面相觑。

佛炭和泥炉听说都源自宝德寺,这法会是不是与泥炉有关?

既然有这话,他们是一定要留下来观法会了。

商贾们陆陆续续离开,只剩下徐四爷和郑三爷。

于妈妈端来热茶,让谢玉琰与两位商贾在堂屋里说话。

谢玉琰看向徐四爷和郑三爷。

“将二位留下,我是有要事相托。”

徐四爷、郑三爷立即正色。

徐四爷道:“谢大娘子只管吩咐。”

谢玉琰道:“我与二位一同卖佛炭,也算彼此有些了解。这段日子,二位石炭场对雇工如何,我都看在眼里。”

“有些话,就直说了。”

两人不敢插话,仔细听着。

谢玉琰道:“我要找人一同开陶窑不假,但也要志同道合,一味求利者,不用也罢。”

谢玉琰与谢家的恩怨,两人都清楚,也明白谢玉琰的意思。

就是不想与谢家那些商贾同流,谢大娘子才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徐四爷皱起眉头:“我们万万不能与那种人一同做事。”

“对,”郑三爷道,“若是能同流合污,我们兄弟三人也就不会被逼迫到那般境遇。”

谢玉琰道:“不管旁处如何,我们的石炭场和陶窑,不得有随意欺压雇工之事,除此之外要账历清楚,谨防有人从中谋私。”

徐四爷和郑三爷跟着点头。

谢玉琰接着道:“这段日子,劳烦二位从中周旋,有合适之人举荐给我。”

两人听到这话,都觉得责任重大。

“大娘子放心。”徐四爷道,“探听到什么,我都会告知大娘子,好让大娘子有个准备。”

没有人会觉得银钱不好,但有些银钱不能赚。徐四爷和郑三爷深有体会,他们也非什么一心慈善之人,但若是仗着自己有些银钱,作威作福,不免就要闹出事端,需要花银钱去打点。

那些官员岂是好相与的?恨不得剥下你一层皮来,尝到些好处,就会不停地伸手,一旦把柄被人攥住,就要任由他人摆布。

倒不如什么都摆在明面上,契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大家都按上面的约定行事。一个人这样做可能不容易,但有更多陶窑都如此,想要向他们下手的人,也得思量思量。

少了糊涂账,也就少了可乘之机。

就像那乡规,看似是对他们的约束,其实也是保护,免得走了岔路。

还有更多事是徐四爷和郑三爷想不透的,但他们觉得,跟着谢大娘子总是没错,有这么聪明的人在前头,他们省得花太多心思去琢磨。

将徐四爷和郑三爷送走,谢玉琰看向于妈妈:“准备车马,我要去趟宝德寺。”

师祖现在还不知晓,她已经给寺里安排了一场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