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汉末逍遥游之黄巾浩劫 > 第72章 阿娘挑衅仇满腔,男儿奋起刃寒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2章 阿娘挑衅仇满腔,男儿奋起刃寒光

小师妹见长卿这没配合,兴致更高,继续学着长卿平日里说书的样子说道:“列为看官,今儿个给您讲一段故事。

话说十几年前,有个叫张口的少年,年仅十三。他那母亲,可不是个省油的灯,性情乖张,嘴里从不饶人,周遭邻居都管她叫‘恶妇’,周围十户邻居,倒有八户跟她红过脸、吵过架。

有一日,这张母路过邻居王新家门口,瞧见他家二子王富在门口闲坐。也不知那王富嘴里嘟囔了句啥,张母张嘴就朝王富吐了口口水。那王富向来知晓张母的泼辣性子,不想惹麻烦,就没跟她计较。

约摸过了一刻钟,张母返回时,变本加厉,直接把口水吐到王富脸上。那王富年轻气盛,哪还忍得了,抬手就给了张母一巴掌。

这一下,两人可就扭打在了一块儿。张口的姐姐跑回家拿了根扁担递给张母,张母抄起扁担就朝王新三子王军的脑袋打去,打得王军头破血流。

王军也不是吃素的,顺手捡起一根木棒,使足了劲一棒子砸在张母头上。可怜那张母,当晚就一命归西。

后来官府来查,认定是张母挑衅在先,就判了王家三子王军七年劳役,还让王家赔偿了张母的丧葬费用。

按理说,这事儿本该就这么过去了。

可谁承想,那时年幼的张口,是个孝顺孩子,母亲这一去,他心里那口气怎么也咽不下去,早早就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岁月匆匆,张口长大成人,跑去边关参军,在军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等他卸甲回乡,见王家几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复仇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强烈,终于下定决心动手。

就在前些日子,张口瞅见王家大儿子和三儿子上山祭祖,他怀揣利刃悄悄跟在后头。

等这两人回来,在人家家门口就把二人给刺死了,接着又冲进王家院子,把王家老爷子王新也刺成重伤,王新最终也没能挺过去,一命呜呼。

随后,这张口到也光棍,自己跑到官府去自首了。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长卿正听得入神,小师妹却突然闭口不言了,还来句长卿说书时的口头禅,这把长卿气得,给了小师妹一个白眼。

旁边的郑姜又拍了长卿脑袋一下,长卿这才投降,着急地问道:“后来呢?”

小师妹故意卖个关子,眼神瞟向茶杯。长卿会意,急忙给小师妹倒上茶水,讨好地说道:“快接着讲。”

小师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这才继续说道:“官府也不敢擅自决断,听说已经上报朝廷了。”说罢便拿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

长卿瞪了瞪眼睛,“继续啊!”

小师妹咽下糕点,又喝了口茶,说道:“没了。”

长卿一脸不可思议,愣了片刻,问道:“没了?”

“是啊,故事就到这里,朝廷还没回信呢。”小师妹一脸无辜。

长卿纳闷了,说道:“这种案子还用上报朝廷?这还不明显吗,杀人偿命啊!”

这时郑姜开口说道:“你对朝廷还是了解不多,自武帝独尊儒家以来,儒家提倡血亲复仇,所以说这案子没那么简单,故而官府才不敢擅自结案。”

长卿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同时心中暗自想道:在古代,涉及情理与法理的争端,处理方式往往较为复杂。汉朝独尊儒家,而儒家提倡血亲复仇,在一定程度上对此类案件会从轻处理。但在后世,法律禁止私力复仇,而是通过司法程序来解决纠纷,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几人都没注意,这时老陶和张宁站在身后,听着小师妹说完了全部故事。

张宁说道:“长卿久居深山,不知这些也情有可原。”

长卿这才看见两人回来,说道:“只是这自高祖入关以来,欠债还钱,杀人偿命,便是人之常情了啊。”

张宁缓缓说道:“不知长卿是否可曾听过董黯为母复仇和赵娥为父复仇的故事?”

长卿这才想起,宋时《太平御览》中曾记载董黯为母复仇,而《后汉书.列女传》中也记载有赵娥为父复仇的故事。

两人都是血亲复仇,结果朝廷感其孝悌,结果都免于责罚,且那汉和帝还想让董黯入朝为官。

长卿说道:“那这人治与法治?究竟孰优孰劣?”

张宁耳濡目染,沉思片刻,说道:“法理无外乎人情,子女行孝,自古便是人间大善,至亲殒命,子女复仇,更是大善。”

长卿本不想就此事继续辩论下去,可是多年教育,心底认同法治,无规矩不成方圆,如若律法宽松,且情理大于法理,那便是纵容这类事件再次发生,若是有些人心思不正,效仿这些,岂不是人伦丧失?

只是继续计较下去,也无法说服他们,时代自有时代的局限性,多说无益,也许,这也是时代的幸事,起码人情味重些。

那些为至亲复仇的人,亦或是百姓心中的侠士?英雄?

郑姜见长卿陷入了沉思,说道:“长卿,如若你的至亲被人伤害,你会如何?”

长卿摇了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或许我也会和他们一样行事?又或许……没有或许?”

是啊,或许自己无法说服自己,如果自己还有血性的话,会不会和他们一样。

自古以来,乱世重典,盛世无为而治,自己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也许自己无法理解那些当政者的想法,也无法体会底层百姓的想法。

现在还没有吕蒙的白衣渡江,也没有司马懿的洛水之誓,或许世人还是相信公理,还是心中有善。

想到这里,长卿释然了,说道:“张宁姑娘所言有理,想来令尊也是如此想法。”

张宁闻言心里咯噔一下,也许父亲也是被蒙在鼓里呢?

她心里更愿意这么想。

长卿继续说道:“我想了许久,决定去趟冀州。”

张宁明白长卿的想法,他准备去找父亲,但是自己该怎么办?

“我自己去,你们就在太原等我。”长卿缓缓说道。

郑姜闻言,立马说道:“不行,我和你一起,不能你一人冒险。”

长卿笑笑,“怎么会是冒险呢,到时张宁姑娘手书一份,想那大贤良师也不会难为我的。”

众人不依。

长卿也只能放弃自己一人去冀州的想法,说道:“好!那大家就一起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