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跟着姓名学国学 > 第466章 闭关锁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九二:不出门庭,凶。

门庭和户庭有什么区别?

我们继续拿承天寺来举例子。承天寺寺门内的那个庭院,是户庭。承天寺寺门外的空地或庭院,是门庭。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户庭是私密的,而门庭则是公共的。

我们现在参观紫禁城,交钱买票进去后看到的是户庭。比如有太和门乾清门,以及太和门广场。

我们不交钱,站在紫禁城四个大门外看到的是门庭。其中正门为午门,其他则为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

为什么不出户庭,无咎;不出门庭则凶呢?

我们不出户庭,是慎独而自审,做好自己。我们自律,有节制,遵守道德规则,当然无咎。

现在,我们做好了自己,就要推广出去,推己及人。否则全天下只有一个人讲文明、讲道德,举世皆浊我独醒。那就会像屈原一样,四处碰壁,有志难伸,最后只能满腔悲愤地怀石沉沙。

为维护满清统治,乾隆帝一边大兴文字狱,一边实施闭关锁国。他不让自己的国民走出去,也不让西方的人走进来。从此清朝逐渐与世界脱节,慢慢沦为坐井观天、妄自称大的老大帝国。

严格说起来,中国的闭关锁国始于明朝。

元末明初,倭寇常常渡海来到中国沿海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明太祖朱元璋为防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政策。随着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明朝海禁政策愈发严格,这种情况并未因郑和下西洋,开放朝贡贸易而有所改善,民间私人仍被禁止出海。直至明隆庆年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

清康熙帝和雍正帝也一定程度上也推行过闭关锁国。

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对汉族的统治非常不稳固。清朝统治者担心与外国人接触,会引起反清动乱,为此不惜实行严厉的海禁,迫使沿海居民内迁。另一方面,清朝皇帝们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拥有丰富的物产和优越的文化,不需要与外国进行贸易和交流。

这是他们实施闭关锁国的重要原因。

顺治年间,由于台湾明郑抗清力量的存在,清廷海禁措施相当严厉,先后颁布禁海令和迁海令,使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内荒无人烟。

这时,荷兰、英、法、葡萄牙等欧洲国家先后与清朝建立贡市贸易关系。

在台湾郑氏政权降清后,康熙帝下诏废止海禁,开海贸易。并针对海上贸易做出若干规定,比如不得违禁销售军火武器,违者照律处分。

这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在全球殖民扩张。尤其以英国东印度公司为首的西方商人,一直渴望打开中国市场。但在澳门等洋人聚集地,不懂礼貌的西方人经常聚众闹事,又在南洋一带引发多起涉及华人的惨案,这引起了清朝政府的警觉和反感。

乾隆下江南时,亲眼看到江浙一带的海面上,外国商船络绎不绝,且大多数携带火药武器。他担心会制造出第二个、第三个澳门。于是在1757年南巡回京后,乾隆正式?颁布实施“一口通商”政策,开始严格实行全面防范洋人、隔绝中外的闭关锁国政策。

根据一口通商政策,外国商船不得再进宁波,不得进入浙江海口,只能在广州口岸停靠通商,而且只允许英、法、荷、葡四国商船来华贸易。清廷为此设立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唯一外贸中介,负责管理外商的进出口业务,并监视外商的活动。

清廷还规定,外商只能在每年的九月至次年三月来华贸易,其余时间必须离开,且不得逗留中国过冬,不得外出游玩,更不得随意接触中国百姓。

为说服清政府改变闭关锁国的政策,沙俄、英国等欧洲诸国纷纷派出使团来华磋商。

公元1762年,由于沙俄违背原定条款,接纳清朝逃犯并擅自加税,乾隆帝决定小惩大诫,下令关闭恰克图边市,撤回所有中国商人,停止与俄国的一切贸易活动,严禁商品走私。沙俄不得不主动向清政府示好,遣使赴恰克图谈判。

出于对中国北疆安全的考虑,乾隆皇帝同意谈判。双方使团的谈判重点集中在对中国皇帝和沙俄女皇的称呼上。经过为期数年的磋商,俄国屈服,双方重新签订了《恰克图条约附款》,结束了第一次中俄贸易禁运。

英国则在试图向中国倾销违禁商品如鸦片等等时,遭到清政府的严厉打击。

公元1793年,英国以补祝乾隆八十大寿为名,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八百人使团来到中国。双方还没开始就通商问题展开谈判,首先在觐见礼仪上进行了一番拉扯。

按照清朝规定,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时必须行三跪九叩礼,马戛尔尼不能接受,只同意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乾隆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既然不愿三跪九叩,那你们就等着吧!

马戛尔尼为达目的,只得委曲求全。双方达成一致,先举行对英使团的欢迎宴,行英式礼节;后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行三跪九叩礼。

马戛尔尼在接连单膝下跪和三跪九叩后,见到了乾隆帝,递交了英王乔治三世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了清朝开放珠山、宁波、天津等口岸通商,允许英商仿效俄罗斯在北京设货栈买卖货物,取消澳门和广州之间的转口税,允许英商自由往返澳门、自由传教等一系列请求。

乾隆帝也回了一封信。他说中国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增强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并非没有好处。

清朝前期,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遥遥领先世界,农业、手工业、商业、运输业迅猛发展,人口、经济、文化均达到历史巅峰。清朝闭关锁国,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防止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同时有力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利于中国的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

但是,其坏处更多。

闭关锁国是一种防止外来文化、思想而采取的孤立主义政策,它阻碍了中外联系,极大限制了中国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的交流,抑制了中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妨碍了先进的文化和科技进入中国,客观上使中国错过了与世界接轨的机会,导致中国在科技、制度、思想等领域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中国的落后和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