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入侵的消息震惊京城,打仗是要死人的,尤其是这些勋贵世家,多有子弟在军中服役,更是十分的紧张。
街头巷尾都在议论此事,太上皇时期,这些蛮夷谁敢对大夏国用兵,那是自找死路,没想到才几年,大夏国就被欺负成这个样子,看来文官治国不行啊,这些人天天吟诗作画,附庸风雅,排斥军士,到了关键的时刻还是要靠这些军士保家卫国。
朝廷的旨意很快就到达了西山大营,牛天机和韩师道接过圣旨,脸色不悦!
这种手法一看就是某些人的手段,他们作为武勋前往边关抗敌责无旁贷,但只派他们两人前往,这就明显是针对他们,镇西候李非、北冥王都杨家的势力都留守京城,再加上杨天豹的八千重甲骑兵和六万九城兵马司的兵马,整个京城就将完全在杨家的控制之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两位伯爷接旨吧!”宫中太监皮笑肉不笑地道。
牛天机、韩师道无奈只能接旨,这是今天朝廷商讨的结果,陛下的意思,抗旨不遵那是要砍脑袋的!
“微臣遵旨!”两人脸色阴沉地道。
宣旨的公公很快就离开了,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来军中宣旨,这些军头一个个没有礼貌,而且一点封赏也没有。这要是去那个勋贵家,50两封赏打底。尤其是那个定国公府,简直成为封赏的标杆,100两起步,这些公公最喜欢就是去定国公府!
宣旨的公公一走,两人立即回到了军帐,商量对策!
“兄弟,这次只派我们出京,前往北方和南方支援边军,而杨家的势力纹丝不动,一看就是要对付我们啊!”韩师道道。
牛天机怒道:“杨家这一招可谓阴险毒辣,朝廷的旨意,我们又不得不去!”
韩师道道:“杨家把我们调离京师,一方面是要让我们去前方消耗,二者我担心他们趁机对付辰哥儿,毕竟辰哥儿的三万神策军才刚刚练成。”
“此事我们要知会太上皇和辰哥儿,听一听他们的意见才好!”牛天机道。
杨府,杨阁老、太子、兵部尚书杨元宝、户部尚书董卓、礼部尚书刘文礼、杨天豹、杨彦舟、镇西侯李非等集聚在一起!
户部尚书董卓刚刚升官,一脸恭维道:“阁老真是好手段,此乃一箭三雕之阳谋,阁老真是高人也!”
礼部尚书刘文礼心中腹诽,这些话平时都是我的专利,自从有了这个董卓,天天跟自己抢风头。
礼部尚书刘文礼接着道:“不错,朝廷旨意,牛天机、韩师道不得不去,这两人离开京师,我们有的是办法对付他们,户部可以在粮食辎重拖一拖,让他们军心不稳,自乱阵脚。”
“等到这两人一走,京中还不尽在阁老的掌控之下,那定国公赵辰才不过三万训练不到一年的神策军,站了估计也就和九城兵马司差不多,额,不,远不如九城兵马司,到时候想要拿捏他还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这第三雕吗,自然是清理旧武勋,安排我们的人上位才是!”
众人点点头,这礼部尚书分析的确实很有道理,这马屁拍的确实不一般!
杨元宝也笑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阁老这几首一出,这些勋贵这两天恐怕要惶惶不可终日了。尤其是定国候赵辰,走了这两人,他的三万神策军算个屁!”
户部尚书户部尚书董卓笑道:“太子、阁老,那些商道我们暂时不变,就是那酒业、茶业、香皂、肥皂几个产业,不知道如何安排!”
太子一听很是兴奋,那是多大的产业啊,就是拿到了一项,那也是享用不尽啊!不过他没有开口,这事情杨阁老还没有发话!
“咳咳!”
杨阁老咳嗽一声,四国入侵,为自己提供了绝佳机会,把定国公这个心头之患清除,或者至少打压下去。剪除了定国公的左膀右臂,现在又断其财路,定国公赵辰还能翻起多大的浪花!
杨阁老道:“这件事情不能做的太明显,该给的粮草和辎重还是要给,只不过拖一拖就是,用他们去消耗狼国大军就是。至于这些产业,我看可以成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进行管理,就以市场上三分之一的价格拿来经营,其中三分之一冲抵国库,三分之一给太子,其它部分我们合伙分成就是!”
太子连忙站起来道:“多谢阁老!”
这时,杨天豹道:“到目前为止,牛天机、韩师道还没有起拔的迹象,我看他们也在拖延!”
杨元宝道:“兵部将立即派人前往催促就是!”
杨阁老笑了笑,道:“这很简单,朝廷将派监军入驻牛天机、韩师道的大营,由不得他们不赶往前线!”
杨元宝恍然大悟道:“这确实是好办法,但我怕他们不一定会听命!”
杨阁老笑道:“那就好办了,到时候我们就有理由断了他的粮食辎重。你们听说过秋后算账吗?”
众人听了为之一惊,这一手确实厉害!
杨阁老笑了笑,然后道:“这两人离开京师之后,京师防务空虚,如今四国来犯,太子当亲自成立一支新军,拱卫京师!”
“墟!”
众人脸色大变,这杨阁老是连环套啊!这些兵马一走,杨阁老就以太子的名义扩充实力,真是高!
太子哪里知道这里面的道道,这部队明面上是太子的兵,但其实还不是听从杨阁老的。
太子脸色兴奋,他也知道要成为朝廷真正的玩家,光靠这些文人还不行,必须要掌控军队才行。太上皇之所以退位之后还能呼风唤雨,不就是掌控了军队吗?父皇虽然为九五之尊,很多时候还不是要听太上皇的。
太子道:“善,不知阁老准备筹建多少军队?”
杨阁老道:“十万兵马!”
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杨阁老好大的手笔啊!
太子脸色激动地道:“阁老,养这么大一支军队,户部没有钱啊!”
户部尚书董卓一脸的尴尬,户部确实养不起这支兵马!
杨阁老淡淡地道:“供养一支十万人的军队,估计每年需要纹银100万两,这点钱户部挤一挤就是,实在不行,可以以太子的名义捐款吗,我杨家自是全力支持!”
以杨家每年五六百万银子的进项,拿出100万两银子不是难事!
太子起身谢道:“多谢阁老为国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