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 > 第177章 唯一途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深沉,东宫内灯火通明,众人都在等待着未知的消息。然而,直到晨曦初现,宫中依旧没有丝毫动静。窦威的耐心开始动摇,他暗自揣测,那吴王是否已有了应对之策?

长孙无忌沉思片刻,决定派遣崔宗伯前往探明情况。临行前,他低声对崔宗伯说:“崔老,此行务必小心,我们的未来,或许就系于此举。”崔宗伯点头应允,转身消失在夜色之中。

东宫之内,气氛凝重。他们知道,这一夜的平静,或许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而这场围绕着权力与忠诚的较量,才刚刚拉开序幕。

暖阳洒落,宫阙之内,一片宁静中透着几分忙碌。李恪,这位年轻的监国,正埋首于堆积如山的折子之中,偶尔抬头,目光深邃而坚定。他轻轻抿了一口刚满上的热茶,茶香袅袅,似乎能驱散一身的疲惫。

就在这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打破了室内的静谧。崔莺莺,这位以才情闻名京城的佳人,面带几分嗔怪地踏入房中,她的到来,让李恪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莺莺,你怎么来了?莫非是祖父让你来探听消息的?”李恪放下手中的笔,笑容中带着几分戏谑。

崔莺莺瞪了他一眼,那眼神中既有不满也有无奈,“你明知故问。”

李恪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富有感染力,“若祖父知晓,他寄予厚望的才女,如今却成了我的小帮手,不知会作何感想呢?”

崔莺莺闻言,脸颊微红,轻轻掩嘴一笑,那份明媚风情,让整个房间都似乎亮了几分。

正当两人言谈间,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闯入,神色慌张,“殿下,不好了,外面出事了!”

李恪眉头一皱,迅速站起身,透过窗户缝隙向外望去。只见中书省方向,王玮与长孙无忌正黑着脸匆匆赶来,身后似乎还跟着一群神色各异的官员。他心中顿时有了几分不祥的预感。

“三宝,你这次的消息倒是及时,但恐怕王妃那边又要不高兴了。”李恪边说边往外走,不忘拍了拍小太监的肩膀,以示鼓励。

三宝苦着脸,挤出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王妃,奴婢知错了……”

李恪轻笑一声,不再多言,快步走向太极宫门外。刚迈出宫门,便听到长孙无忌怒叱之声:“住手!”

只见并州系的官员们跪在地上,神情悲愤,而崔知温则一脸不服地辩解着:“孙世叔,是他们出卖了我们!他们才是小人叛徒!”

王玮脸色铁青,冷声呵斥道:“闹什么?都滚回自己的位置去!”

就在这时,魏征匆匆赶来,他的到来,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更加凝重。他径直走到李恪面前,拱手作揖道:“殿下,崔知温等朝官在宫中大打出手,有违体统礼法,此事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李恪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心中已有了计较。他缓缓开口:“魏卿所言极是,朝廷的脸面不容玷污。崔知温等人,国展期间不思一体同心,反而处处掣肘,实乃大不敬。即日起,降官一级留用,由吏部严格监督。若再有懈怠或抱怨之举,即刻革除官职!”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崔知温等人面如死灰,却也不敢多言。长孙无忌和王玮对视一眼,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李恪此举是为了大局着想。

“还不快谢监国开恩?”长孙无忌怒斥道。

崔知温等人连忙磕头谢恩,灰溜溜地离开了现场。

李恪转身看向魏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魏卿,你今日之举,实乃忠君爱国之典范。然则,朝堂之上,还需以和为贵。望你日后能继续秉持直谏之心,但也要顾及大局。”

魏征闻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深知李恪的良苦用心,连忙躬身应诺。

此时,长孙无垢恰好走到太极宫转角处,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她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这位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女子,心中对李恪的敬佩之情又多了几分。

“陛下啊,你选的这个监国,果然非同凡响。”长孙无垢心中暗道。

随后,她转身离去,心中已有了更多的打算。她知道,接下来的朝堂,将会因为李恪的这次决断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但她也相信,有李恪在,大唐的江山定能稳固如山。

而此时的李恪,正站在太极宫的高台上,望着远方的天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信念和决心,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大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李恪在心中默默许下了这样的誓言。

与此同时,宫外的街道上,一群学子正激烈地讨论着朝堂上的变故。他们或愤怒、或激动、或忧虑,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他们知道,自己身为大唐的子民,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将在李恪的带领下,逐渐变为现实。大唐的明天,注定会因他而更加灿烂夺目。

在皇城之巅,李恪的目光穿越了喧嚣,落在了王玮与长孙无忌身上,那是一种深邃而坚定的注视。他轻轻颔首,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随即转身,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邀请道:“舅舅,玉太人,随我一同前往,见证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让我们一同看看,这些热血青年,如何在朝堂之上,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随着李恪的一声令下,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步入皇城。然而,当他们踏入皇城之时,眼前的景象却令人大跌眼镜——皇城之下,一群年轻的士子已然扭打成一团,仿佛要将所有的恩怨情仇,都在这方寸之地宣泄殆尽。

“这成何体统!”长孙无忌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怒斥道,“简直是丢人现眼,不知廉耻!”魏征也在一旁摇头叹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而李恪,则是面色冷峻,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

“传令下去,”李恪的声音在皇城上空回荡,“皇城陪戎校尉立即带兵出城,将所有在皇城外斗殴的士子全部控制起来!同时,传朝廷旨意,凡参与此次斗殴者,无论出身豪门还是寒门,一律禁考一年!”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士子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震惊与不甘。然而,李恪的决定却如同铁律一般,不容置疑。他深知,科举考试乃是国家选拔人才之根本,而这些年轻士子,却因一己私怨而置国家大计于不顾,实属大不敬。

“殿下英明!”杜如晦率先站了出来,他高声附和道,“这些年轻士子,确实需要受到应有的惩罚。他们不仅玷污了科举的圣洁,更将朝堂之上的风气带向了歪路。殿下此举,实乃明智之选!”

高季辅等人也纷纷附和,他们一致认为,这些年轻士子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谨慎行事。

然而,就在此时,李恪的目光却突然变得柔和起来。他望着那些被押解而去的士子,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他知道,这些年轻士子虽然犯了错,但他们依然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因此,在惩罚之余,他也必须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传旨下去,”李恪再次开口,“陇右官府正缺夫子,朝廷将给予这些士子一定的补贴,让他们前往乡野之地教书育人。为期两年,期满后再行考核。若他们能够痛改前非、勤勉教学,将来再考科举时,朕将优先考虑其入仕之事。”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士子们纷纷跪倒在地,感激涕零。他们知道,这是李恪给予他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是他们重新证明自己的唯一途径。

“殿下仁德!”王玮率先站了出来,他高声赞道,“殿下此举,不仅惩罚了犯错之人,更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此仁德之君,实乃我大唐之幸!”

长孙无忌等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知道,李恪此举虽然看似严厉,实则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慈悲。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这些年轻士子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一错再错。

随着李恪的一声令下,这场闹剧终于落下了帷幕。然而,它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它像一股强劲的春风,吹散了朝堂之上的阴霾和偏见;它像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了年轻士子们前行的道路和方向。

在皇后寝宫中,长孙无垢听闻此事后,不禁微微一笑。她喃喃自语道:“这一次,那些人的损失可真是不小啊。”她深知李恪的智谋和胆略远非一般人所能及;而这一次的事件,更是让他成功地削弱了那些敌对势力的力量并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