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 > 第122章 唯有正义方能长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发生了什么事?”李世民的声音传来,急促而充满好奇。

王德握着那份特刊,心中五味杂陈,脸上却不敢有丝毫表情,疾步走向皇上。

特刊之上,一幅甜蜜而又充满挑战的画面映入眼帘:一位容貌滑稽、挂着狡黠微笑的人物,名为元慎,正猫腰躲藏于一门之后,其背后的狐狸尾巴却不经意间暴露。画面一转,元慎满脸得意,仿佛胜利在握,殊不知,那尾巴成为了他无法掩盖的秘密。围观群众瞪大双眼,惊诧万分,指指点点,笑声四溢。

紧接着,一位农民形象的角色抓住了狐狸尾巴,将元慎带到一位英姿勃发的年轻人面前,完成了这场奇妙之旅。

“擒获元慎,发家致富”几个大字,宣告了此次事件的独特之处。

长孙皇后观阅完毕,笑意盈盈,忍俊不禁。李世民则将那份特刊重重搁置于桌面,嘴角微弯,“这小子,还是那么不安分,观音婢,你看……他这是又要兴风作浪了!”

太子府中,聚集了诸多taizi系人物,长孙无忌与温彦博虽身在宫中值守,却有其他成员代替。

崔知温端坐其中,笑容满面,他与崔莺莺同出自清河崔氏,此番崔知温将获得巨大的前程铺垫。在长安城内传言四起之时,崔知温不仅毫无尴尬之意,反而将其视为一场盛宴般的乐事。

然而,裴承先的目光在他脸上扫过,眼中闪过一抹鄙夷与不屑。崔知温的才能无可否认,但在裴承先眼中,他与另一位备受推崇却低调至极的崔氏子弟——崔民玉相比,却是黯然失色。

在这个夜晚,无论谁都能为李恪身边的‘自己人’欢呼雀跃,因为他们终于在那位年轻帝王身边,种下了自己的种子。

在幽远古老的九州大地,诸天万界之中,崔知温这位最为直接得利者却陷入了深深的不安。而崔民于未尝此等机缘,只因二者虽同根同源,皆为齐国古贵族之后,却历经千年演变,早已各属支流。

清河崔氏与鄢陵崔氏,犹如星辰之别,各据一方,崔民于所在的鄢陵崔氏,更有如崔浩这样的传奇英杰曾留下辉煌篇章,但在北魏时代末期,因涉及国史案件,深受皇室汉化政策波及,并遭受那些隐匿于黑暗中的势力残酷报复,整个氏族险些覆灭,仅剩少数博陵崔氏之人侥幸存活。

未来,中书省将成为权柄交汇之地,而裴承先宁愿与崔民于携手同行,只叹时运不济,未能共铸辉煌。正当此时,殿内响起元慎洪亮之声:“恭贺太子,从今往后,李恪一举一动将无处遁形。”

“吴王,定是想不到,那送以二十万重礼的玉妃,竟是我们布局已久的一枚棋子。”

随着言语飘散,厅内喧哗不绝于耳,笑声连绵起伏,太子李承乾听闻此言,纵然极力维持威严,唇边仍不经意露出一抹笑意,身旁的窦威与虞世南亦欣然欢喜。至此,这关键一步终于安然落子,未引起李恪半点怀疑!

然而,群臣议论纷纷中,崔知温却突然开口,语调沉重:“元兄,听闻堂妹言,吴王李恪即刻将离京,你不必再掩藏踪迹。”

元慎闻讯,长舒一口气,抱拳向崔知温连连致谢:“多亏崔兄相告,千恩万谢!”

然而,风云突变,太子府管事急匆匆到来,气息喘促:“太子,大事不妙,吴王发布重赏令!”说着,一叠纸卷匆忙递予李承乾。

堂上众人相继阅读,画卷展开,皆是震惊之色。元慎的脸色骤然苍白如霜,忧心忡忡道:“太子,臣恳请……务必维护臣之颜面,免受欺凌。”

“元慎安心,汝乃吾之庇佑,何惧之有!”窦威语气不满,却充满坚定,厉声道,“区区李恪,纵知尔匿吾之处,又能奈何!”

“皇兄,此事为吾所告,报纸提及赏金之时,可别忘了一人!”沿途,李泰伴随李恪而行,嬉皮笑脸间,手指搓揉,满目期盼。

李恪怒目横视,一脚轻踢:“二郎竟还思财,汝以为,吾愚耶?汝傻耶?”李泰此番告密,无疑是欲引诱双方摩擦升级。

笑声低沉,李泰辩解说:“皇兄啊,若是能用这般一踹,换一踹与大哥,金钱可为皇兄献上。”李恪拂袖推开李泰那狡黠的胖脸,径直前行。

魏叔玉等追随左右,长孙涣卷袖而起,自告奋勇道:“吾兄,往太子府一行,任吾表弟之名,助兄将元慎擒获。”

李泰听后,心头五味杂陈,长孙涣若如此行动,他的计谋岂不是化为泡影?非独为此,李泰内心亦无愿见李恪、李承乾兄弟阋墙。

李泰之谋略,并非旨在使二者相斗,而是借力太子,构建自己与李恪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盟。此刻,东宫门前,李恪等人立于风头浪尖。

“李恪,汝意欲何为?”李承乾冷眸俯视,声音冰冷,似含寒霜,怒问不已。

“大哥误解矣,此次仅是为了与元慎兑现先前之约定,绝无私心。”李恪从容答道,“自回京之日起,元大人病情加重,未能临朝,闻今复朝,故急至贵府。”

众臣忍俊不禁,唯有元慎神色尴尬,几次欲语还休。太子李承乾侧望身旁李泰得意神态,心中怒火中烧,明知其告密者,怒意难平。

“李泰,汝眼中尚有尊兄,尚有孤这太子乎?”愤慨之词直击人心,李泰欲辩又止。

李恪抬腿一踹,不痛不痒,却是制衡之举。对李承乾,李泰从不避讳;但对李恪这位兄长,心存敬畏,利益之外,更有情谊牵绊。李泰慵懒作揖:“见过太子。”

随即转向元慎,李泰厉声质问:“汝可知所行之举意味着何?”“挑拨兄弟情义,汝是否乐见骨肉相残?”“汝心何在?何方妖孽指示汝陷害吾兄,妄图离间皇家血脉?”

扣帽技巧,李泰熟练运用,令元慎面色苍白。“吾臣未受指使,亦无意离间。”“为何潜至东宫?敢否遵循昔日约定,对吾皇兄屈膝示弱,承认错误?”

“汝言吐出,驷马难追。”李恪目睹一切,却见元慎望向李承乾求援,无奈之下,李承乾沉默寡言。此时,李承乾无法以太子之名施加压力,形势微妙。

“汝欲教诲本王?自知不足,妄评皇室,镜照自身否?”李恪神色骤变,冷言冷语,“汝真觉崔莺莺身份使汝可横行无忌?汝脸何其庞大!无资无格教训本王。胆敢自命不凡,将来吾与堂妹结亲之际,难道欲蹬鼻上脸!”

崔知温望向面色变换的裴承先,后者暗自摇头。无知浅陋之人,不识时务,欲倚恃关系,在李恪面前说三道四,岂非滑天下之大稽?徒增羞辱,于太子府内。

崔民于未曾为窦威承诺所动,面容平静如水,淡然言道:“二世,元慎本失理,竭力袒护,难免招人质疑,认为吾辈亲疏无别,强横霸道,是非不分。”

“民于建议,当弃元慎以示公允,而非算计于太子与吴王争端之后,伺机挫伤吴王,虽可一时取胜,却失民心,得不偿失。”

反复思虑,民于深知,唯有正义方能长存。